河南焦作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3-10-09 10:30袁可林李铁柱
资源导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焦作焦作市全市

□本刊记者 袁可林 特约记者 张 涛 李铁柱

曾几何时,河南焦作长期以“煤城”享誉国内。大自然的厚爱,使这里的地下蕴藏着煤等40余种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确定的156个重点项目建设中,焦作就在其内。该市一度煤炭产值为全市生产总值的80%以上。然而,到了“九五”时期,随着全市煤炭资源枯竭,这里煤炭产量开始下降,GDP年增长仅为3.5%,分别比全国和全省低4.8和6.6个百分点,沦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2008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大量的生态文明欠账就像一座大山,重重压在焦作360万人民头上。

然而,如今变了,在国内——

只要一谈起焦作,人们首先会将它同云台山联系在一起,同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代表的焦作山水联系在一起。有报道称,仅2011年,焦作山水旅游游客已达2281.25万人,其中国外游客25.84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171.9亿元,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含比重由1999年的不足1%跃升为11.7%,比全国、全省分别高6.9和1.4个百分点。

焦作新貌

只要一谈起焦作,不少人就会将它同该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搞“矿山复绿”工程联系起来。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投入地质环境治理资金5.038亿元,已完工项目14个,在建项目21个。昔日的510余处废弃矿坑遗址,被一处处风景秀丽的矿山公园和绿荫所代替。

只要一谈起焦作,不少人就会将它同该市经济转型联系起来。令人兴奋的是,借助党和国家政策的强劲东风,加之全市人民的努力,目前该市煤炭资源型企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已经由昔日的高达80%以上,降到了不足3%。日前,该市又被河南省确定为全省经济转型示范市。

采访中,谈起焦作市何以发生如此重大变化,焦作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冯进城充满感情地告诉记者——

严峻现实:生态建设非抓不可

焦作市的形成源于煤炭开采。该市煤矿开采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明朝,19世纪末英国商人就开始在焦作大规模开采煤矿。建国初期,焦作只是一个单一生产煤炭的矿区,规模小,人口少,原煤年生产能力为63万吨。为了支持该市发展,国家曾将其列入全国156个重点项目进行建设。到“二五”时期,国家继续加大开发焦作煤炭资源的力度,又建成了韩王矿、冯营矿、方庄矿等矿井,煤炭年产量达到690万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焦作统配煤矿稳定发展,地方煤矿产量突破1000万吨,达到1019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煤炭开采配套工业企业逐步建成并发展,煤炭工业成为全市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在煤炭企业发展的同时,焦作市于1961年建成了焦作市上刘庄粘土矿,1962年建成了柏山硫铁矿,1985年建成了武汉钢铁公司焦作粘土矿;依托焦作市优质的水泥灰岩,焦作市先后建成了十多个水泥厂,各种石料厂星罗棋布。后又依托这里丰富的水资源等条件,建设了全国规模较大的铝业基地。到2009年底,焦作全市有137个各种经济性质的矿山企业,有3.13万人从事矿业生产活动,年产矿石量1506.29万顿。大量的矿产品资源流向周边市区、周边省份及南方各省份,并出口日本、美国、德国、韩国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统计表明,从1949年到2012年,全市共产煤7.9亿吨,有力支持了地区经济和国家建设。焦作市作为矿业城市的丰功伟绩与无私奉献,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是金光闪闪、可圈可点的,是值得人们为此尽情放歌的。

但是,经过百余年开采,焦作煤炭开采深度逐步加深,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可开采量越来越少。由于资源枯竭,矿山企业经营困难,发展乏力,无力进行生产探矿、技术改造以及设备更新,导致许多企业破产。1995年全市有865家矿山企业,到2009年时仅剩137家,减少了84%。与此同时,随着煤炭产量大幅下降,此时,全市GDP年增长量仅为3.5%。无数事实充分说明,该市经济转型任务十分迫切,容不得人们再有半点犹豫。

尤其严重的是,因采矿活动带来的地质环境局面十分严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散落各处的已废弃矿山、矿井达510余处,大面积塌陷坑达18处,严重破坏耕地达60多万亩,全市生态环境破坏面积达120平方公里。因采矿引起的全市地下水大幅下降,造成生态失衡,加之由采矿产生的大量煤矸石堆积、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矿山地质问题,令人触目惊心,严重制约着全市经济的发展。

大量事实使焦作市委、市政府一班人认识到,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无论是从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来说,还是从生态环境建设本身来讲,已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迫切任务,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必须搞而且要尽快搞的问题。思想认识的升华,带来了行动上的自觉,从此揭开了焦作市实行经济转型,大搞生态环境建设的新篇章。

云台山地质遗迹展奇观

资源开发:从黑色转向绿色

1999年,在焦作发展史上是个十分有意义的年份。正在焦作市委、市政府为城市经济转型焦虑之时,一个喜讯从北京传来:为了适应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崇尚自然、热爱山水、喜爱科普的强烈需求,国家拟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在全国推进地质公园建设。这使市委、市政府领导眼睛为之一亮。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因为焦作市背靠太行山脉,在5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广泛分布着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形成的地质地貌景观,或青山叠翠、绿水潺潺,或幽谷纵深、瀑潭交错,或蜿蜒回转、地貌奇特,简直就是异彩纷呈的山水画廊,就是一处天然乐园。

确定这一目标后,焦作市马上派人与该市的省地质二队联系,邀请他们参与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省地质二队接受这一任务后,拿出当年为国家地质找矿的劲头,立即派出精兵强将,按照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国家地质公园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为申报工作创造了条件,并于2001年11月获得了国土资源部的批准。

随着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当地风景区很快出现游客激增的喜人局面。这使该市领导极受鼓舞。因此,当后来听说国家拟推荐一些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时,焦作市委、市政府马上召开会议,决定举全市之力,将该市的神农山、青天河等景区与云台山一起捆绑申请世界地质公园。为此,他们采取了三项有力措施。一是邀请国内著名地质专家教授为申报工作做顾问;二是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南地调院、省地质二队的一流科技人员组成报告编写班子;三是邀请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为其宣传片做解说。此外,为扩大社会影响,该市还邀请全国著名风光摄影家来焦作采风,并参加焦作山水风光摄影大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系列精心的举措,保证了该市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之后,该市按照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公园内地质博物馆及道路、通讯保障、停车场等各项设施建设。自2004年1月13日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以后,这里的游客逐年递增。到2011年,该市已有旅行社111家,星级酒店32家,直接从业人数4.4万人,间接从业人数24.2万人,全年接待游客228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71.9亿元,在地区生产值所占的比重已由1999年的不足1%提升为11.7%,大大高出当地煤炭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3%的比重。这一重大变化,标志着该市资源开发从地下黑色经济转向地上绿色主题,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缝山矿山公园——缝山针

环境治理:废弃矿山绿起来

为了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做好城市经济转型工作,焦作市委、市政府又打出了第二张好牌。近年来,该市在一方面强化地质公园建设的同时,已先后投入资金近3亿元,完成了14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同时,该市先后又投入资金近1亿元,对焦作市北部昔日十余个废弃采石场进行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对陡崖以上裸坡平整成梯田状、客土种植柏树,对下部较缓的边坡地带种草种树、进行边坡绿化,并实现了管道供水浇灌。如今,过去的裸露岩石坡面,已经生长出青翠的草灌结合植物群落,过去矿山开采遗留破坏的生态环境,已变成现在的绿色灌木园林。伴随着远近闻名的缝山矿山公园出现,已成为全市人民周末的游玩好去处。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在原武汉钢铁公司粘土矿的废弃采区内,原有大面积采坑11个,崩塌点13处,不稳定边坡25条,废弃矿渣24万余立方,如今,一个新的矿山公园正在建设中。该公园依托浑然天成的地质风貌和延绵千年的陶瓷文化,以采矿区为依托,区内商业服务、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等现代矿山公园功能,应有尽有。公园结构为一脉、三区、八园、三十点。目前,公园雏形已经显现,每有参观者到来,联想到昔日的景况,无不有“震撼性”的感觉,对该区的未来充满希望。

2011年以来,该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构建“太行生态区、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的区域生态格局要求,以及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矿山“复绿”行动方案》的原则,结合该市实际,又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在全市大力推进“矿山复绿”工程。

为此,他们在实施工作中,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抓好治理规划。即在对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矿山复绿工作统筹进行规划。为此,该市抽调精兵强将会同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科技人员,对全市四区三县(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所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特征、分布情况、危害程度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趋势,编制出了《焦作市“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根据《全国“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该市明确在2012~2015年三年的“矿山复绿”行动中,实施的重点是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太行山自然猕猴保护区、焦作市北部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以及焦枝铁路、太洛公路、焦晋高速、旅游通道等重要交通干线、河流湖泊直观可视范围,即“三区二线”地带。为此,该市拟在2013年完成15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在2014年完成10处矿山治理项目,在2015年完成9处矿山治理项目,治理总面积达到88平方公里。其中,2013年的重点是改善南水北调工程两侧、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快速通道沿线等,方法是通过修复地形地貌景观,消除地面塌方、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实施绿化工程,让各处环境美起来,亮起来。

三是明确责任主体。该市领导认为,

在全市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由于各处地质环境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必须区分不同情况明确治理责任,实行统筹兼顾。为此,该市明确凡新建矿山所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由矿山负责治理;生产运营矿山,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矿山企业负责治理;闭坑矿山和政策性关闭矿山等治理责任主体已灭失或不明确的,由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在治理资金筹集上,该市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有关资金支持,一方面启用该市已收取的采矿权人上缴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予以配合。

四是强化组织领导。为了保证全市“矿山复绿”工程成功,该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由国土资源、财政、环保、林业、旅游、安检、监察等部门的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环境治理项目办公室,并建立月例会制度,及时协调处理有关问题。该市报纸、电台、电视台按照市委的要求,大造“矿山复绿”工程舆论,在全市形成了人人关心复绿、个个支持复绿的舆论氛围。

经济发展:优先上马生态项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做好经济结构转型做起。为此,焦作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对焦作市的发展定位,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了“打造新型工业城市、山水旅游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思路,在全市规划出了焦作新区、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十大产业园区和十大产业集群,使全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明确的目标。

在这方面,该市王封煤矿的兴衰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曾几何时,这个矿在为新中国奉献出4000万吨原煤之后初期转产为有13个高炉的铁合金厂。但是,由于铁合金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与城市发展主调不协调,后来被迫关闭。在此之后,该矿把矿名更名为“开元化工”,把发展经济的目光转向了制造光伏材料和新材料方向,实现了由资源主导型向科技主导型的转变。受此启发,为避免不应有的损失,该市明确提出:今后全市所有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有利于生态建设,否则,一律不予批准。

施工中的北山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工程

该市在产业发展方面,一是注重抓创新,将传统产业转向现代化产业。河南中轴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是家生产农用和煤矿机械配件的小企业。该公司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几年间迅速发展成为年销售额为30亿元的国内最大的汽车轴类件生产企业。目前,焦作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9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8家。

二是注重牵手央企、借势登高。风神轮胎和中国化工合作之后,新上了一批项目,去年的销售收入一举突破了100亿元,连续两年成为河南省的出口冠军。焦作先后与中国铝业、中国昊华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由两家央企控股焦作万方铝业公司和风神股份公司,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在此以后,又有投资23亿元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焦作汽车零部件及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和投资25亿元的奇瑞汽车焦作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落户焦作。从而,为焦作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目前,焦作市上下正意气风发,按照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为此,他们认为,必须坚持城镇化为引领,以建设好新型社区为切入点。按照新型社区向城市集中、向中心镇集中、向中心村集中、向产业集聚区集中的思路,该市拟通过8年时间在全市兴建100个新型农村社区。据测算,这些规划如果全部建成,不仅可以大大改变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在确保全市耕地面积不减少的同时,仍可节约土地8.83万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腾出新的客观发展空间。届时,一个更加生气勃勃、生态环境宜人的城市形象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猜你喜欢
焦作焦作市全市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骄傲的汉字
当上演员的小鸭子
小羊
焦作市
临轩听雨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