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藏成痴的私人藏家

2013-10-09 06:16青萍
读者欣赏 2013年10期
关键词:赵明诚李清照书画

青萍

张彦远,成就非凡的“官二代”

生于初唐的张彦远其实不止是“官二代”,因为他家祖辈都是当官的,而且还是高官,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祖父张弘靖都曾做过宰相,父亲张文规官至殿中侍御史。他的祖辈除了为官外,还喜欢书画,并收藏之,所谓“三相盛门,四朝雅望”。

这个钟鸣鼎食的宦族之家世代喜好书法绘画的艺术实践和收藏鉴赏,拥有大量的古今字画佳作,所藏不可胜数。如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韩幹《照夜白图》上就有张彦远的亲笔鉴题。

史书中对于张彦远为官的政绩记载并不多,可见他并非政治舞台的重要人物,政绩亦不足以载入史册。可是张彦远打小就畅游在书山画海之中,神魂颠倒,怡然忘我。

书香门第世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基因,让张彦远在书法及绘画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写的书画理论著作《法书要录》和《历代名画记》几乎是收藏爱好者的必读书目。据说书成之后,他自己十分满意,曾得意地宣称:“有好事者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著名学者陈衡恪称《历代名画记》“为后世之模范”。著名画论家余绍宋称《历代名画记》“为画史之祖,亦为画史最良之书”。

张彦远不只是“纸上谈兵”,他还很注重实践,“博学而有文辞”,能书善画。在书法方面,他“工字学,隶书外多喜作八分”,相传墨迹有《三祖大师碑阴记》《唐淮山庙诗》等,可惜在朝代更迭中未能流传下来;在绘画方面,他有《丰林泉石图卷》《江行八咏图》等传世。

张彦远品鉴过无数的法帖名画,家族的收藏以及自身的爱好让他醉心其中,悠然忘我。他曾自言:“余自弱年鸠集遗失,鉴玩装理,昼夜精勤。每获一卷,遇一幅,必孜孜葺缀,竟日宝玩。可致者必货敝衣,减粝食。妻子僮仆切切嗤笑。……爱好愈笃,近于成癖。每清晨闲景,竹窗松轩,以千乘为轻,以一瓢为倦。身外之累,且无长物,唯书与画,犹未忘情。既颓然以忘言,又怡然以观阅。”这段自述传神地反映了张彦远对书画艺术的迷恋和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胸怀。

赵明诚&李清照,收藏界的神仙眷侣

在历史上,这一对神仙眷侣不仅仅是当时文艺圈的先锋人物,在收藏界他们也是声名远播。

新婚之时,赵明诚还在京城太学里读书,赵、李两家虽然都担任不小的官职,但不是豪富人家,没有多余的钱让他们购买文物。每逢初一月半,赵明诚请假回家,就拿些衣服到当铺去押半吊钱,到大相国寺“淘宝”。

大相国寺是东京(即开封)最大的佛寺,那里经常举行庙会,在庙会上,摆着各种商品,也有售卖书籍、古玩、碑帖字画的。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俩在那里看到中意的碑文字画,就买下来,回到家里,一起细细整理、欣赏,夫妻俩把这件事当做他们生活上的最大乐趣。赵明诚的父亲有一些亲戚朋友在国家的藏书阁里工作,那里有许多外面没有流传的古书刻本,赵明诚通过这些亲友,千方百计把它们借来摹写。

这两口子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搭配书画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同时,夫妇二人在饭后还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考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以此为乐。

据传有一次,有位叫邢有嘉的长者拿出唐代白居易手书的《楞严经》给赵明诚观赏,对古人字画迷恋成癖的赵明诚得之大喜过望,“因上马疾驰归,与细君共赏。时已二鼓下矣,酒渴甚,烹小龙团,相对展玩,狂喜不支,两见烛跋,犹不欲寐,便下笔为之记”。“细君”即指李清照。赵明诚得以目睹白居易的手迹,狂喜之下,赶忙骑马急驰回家,拿与李清照共同欣赏。两人饮酒品茶,相对观赏,蜡烛燃尽了两根,还不愿意入睡。

1129年正月,金将宗翰带兵南下,东京被金兵攻陷。还在淄州的李清照和赵明诚,听闻风声越来越紧,便到了建康。他们把最名贵的金石图书,随身带走了十五车。后来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家中的十几房间文物,就被战火烧成了一堆灰烬。

到了建康以后,赵明诚接到诏令,被派到湖州当知府。那时候兵荒马乱,李清照并没有随他上任。临走时,李清照问丈夫:“万一金人再打过来,我该怎么办?”

赵明诚坚定地说:“瞧着办吧。实在不行,你把家具衣被先放弃了;再不行,把书画古器丢了;但是有几件珍贵的古代礼器,你可一定得亲自保护好,要看做自己生命一样。”

想不到这一去便是永别。李清照无限悲痛地安葬了丈夫,同时暗下决心要遵从丈夫的遗愿。那时候李清照身边还有图书二万卷,金石刻本二千卷,赵明诚有个妹婿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就托人带到洪州。然而没有多久,洪州失守,这些文物又不知去向。

李清照为了逃难,到处奔走。到她在绍兴定居的时候,她身边的文物散失的散失,被偷的被偷,只留了一些残简零篇了。国家山河的破碎,亲密爱人的去世,珍贵文物的散失,李清照青年时期清新活泼的词风,开始变得凄凉悲婉。

朱大韶,甘愿美妾换书

明代藏家朱大韶,原本家居华亭县莘庄,后来迁居松江府城,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时,曾与年长20多岁的吴承恩交往甚厚。《西游记》在手稿时期,朱大韶有幸先睹为快,可谓《西游记》最早的读者。

朱大韶官途并不顺,与其同年的张居正、殷正茂等人都很快成为经世安国的大臣,连好友王世贞也做到了刑部尚书,他最高的职位也就是负责儒学训导之政的南雍司业。53岁时,朱大韶辞官回乡,在松江东马桥西,构建了一座名为“文园”的私家园林,园中建有快阁、熊祥阁、横经阁等藏书处。

阁内藏有彝鼎等物,收藏了大量名画和法书,以及大量珍贵的宋版图书,并经常在“文园”举办宴会,招饮友朋,谈论诗文,鉴赏书画。著名藏书家郁文博、陆深和陆楫父子、朱察清、何良俊,以及被称为“松江四大家”的王圻、施大经、宋懋澄、俞汝缉等,都是朱大韶“文园”的常客。

朱大韶的藏品至今仍有不少珍本散落于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大多数确凿的朱氏藏本,皆为精品里的精品,善本中的善本。

《六臣注文选》中赵孟頫用小楷跋云:“霜月如雪,夜读阮嗣宗《咏怀诗》,九咽皆作清冷气,而是书玉楮银钩,若与澄月相映,助我清吟之兴不浅。至大二年仲冬三日夜,子昂识。”董其昌评价说:“北宋人学书竞习颜体,故摹刻者亦以此相尚。其镌手于整齐之中寓流动之致,洵能不负佳书。至于纸质如玉,墨光如漆,无不各臻其妙,在北宋刊印中亦为上品。”相传,王世贞也非常喜欢这部书,用庄园换了《两汉书》之后,已无力购买此书,“几欲夺之,义不可而止”。

朱大韶之所以能够收到如此多的珍品,这与其爱古成痴、不吝慷慨是分不开的。朱家原本就家底丰厚,朱大韶做官多年,饶有积蓄,建造了一座颇为壮丽的“朝珍楼”,来存放他所收藏的珍贵文物。

当然,有时候钱不是万能的。有些卖主也不差钱,朱大韶只好以物交换。

话说,朱大韶经过圈内灵通人士得知吴门故家有一部宋版《后汉纪》,书中有陆游、刘须溪、谢叠山等名家手笔批注,就非常想弄到手。开出了万金美玉等种种条件,都遭拒绝。朱大韶不得不使出了死缠烂打的绝招,经常上门去和主人“谈谈人生谈谈理想”。主人不胜纠缠,便想出一招来打发朱大韶。

原来,朱大韶有一美妾,深得宠幸,该书生认为,朱大韶断然不会舍得用她来换书。于是,便抛出了这个交换条件:“先生若以府上美妾唐氏,来换此书尚可,除此之外,纵然银山堆在我门前,也不能换走此书。”

然而,令书生没有想到的是,朱大韶居然惊喜万分地答应了。据说,唐氏临行前十分愤慨,并在房间墙壁上留诗道:“无端割爱出深闺,犹胜前人换马时。他日相逢莫惆怅,春风吹尽道旁枝。”朱大韶见了此诗,不禁黯然神伤,欲将唐氏换回,又觉不舍此书,正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朱大韶在两难中彷徨犹豫,不料抑郁成疾,一命归西。

安岐,谜一样的存在

一般来说,历史上有名的大收藏家多是家世显赫,或出自名门望族,或出自书香门第,总会是个“×二代”。而这世界上总会有例外,比如大收藏家安岐,论家世、论学历、论职业,他都只能算是个“屌丝”,但最终成了名满天下的大收藏家。

安岐别号松泉老人,是清代与梁清标、高士奇齐名的鉴赏家、书画收藏家。他出身卑微,其父安尚义为高丽贡使入清,安岐随父到北京,后成为康熙大学士明珠的“家奴”,明珠权倾一时,家财万贯。安氏父子得到明珠的信任,先后在天津、扬州等地经营盐业。

安岐虽然出身卑微,但善理财,爱结交,好书画,喜收藏,精鉴赏,这也是他“逆袭”的资本,他曾自言道:“自韶龄以来,无声色之好,唯嗜古今书画名迹,广搜穷觅名人翰墨,凡精品则重价购归,几意餐饮。”安岐主要收藏字画,也收藏了一批古砚名砚,安岐收藏之富甲于海内,王献之《东山松帖》、展子虔《游春图》、董源《潇湘图》、米芾《参政帖》等旷世珍品曾被他收藏。乾隆八年(1743),61岁的安岐写出了《墨缘汇观》,正录四卷,续录两卷,著录家藏和曾过目的书画。

说安岐是谜一样存在的人物,不是空穴来风,他身上实在有很多未解之谜,也有很多传奇色彩:

一是身世之谜。他的籍贯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文献记载他是高丽人,另一些研究者则认为他是生活在东北、入了旗籍的朝鲜族人。不过,现在人们根据推理,都倾向于他是境内朝鲜族人。

二是经商之谜。安岐以其精明的经商才干,自营盐业,拥资数百万,即使明珠被“双规”之后,他也没被牵连。关于经商的资本,坊间有传说明珠为人十分精明,倒台之前就造了一个大地窖,藏匿了大量金银财宝。安岐经商的资本就是明珠生前藏匿起来的巨额财富。

三是收藏之谜。安岐经商和他在扬州活动的文字记载并不多见,而他的收藏之富、鉴赏之精,却名扬四海。这位造诣深厚的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稀世之宝。他的《墨缘汇观》就记载了大量他所经眼的历代法书名画。他从20岁就开始收藏和鉴赏书画,在收藏上花了整整几十年的心血,但他去世后藏品大多半买半送给了乾隆皇帝。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具有传奇色彩、谜一样存在的安岐可算是收藏界的一大奇才,无怪乎很多后来者为之膜拜惊叹。

猜你喜欢
赵明诚李清照书画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点绛唇
如梦令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婚姻的真相
李清照与赵明诚
李清照,错付了情爱与旧时光
小小书画廓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