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导入的思考

2013-10-09 03:09吴振宇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漫长资料环节

吴振宇

学校优质课评选前,我提前发下学案,并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和资料的搜集。我自己精心备课,自以为凡事都考虑的很细致,但课堂上却出现了我意料不到的事情,让我措手不及。

我所讲的课题是《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导人中,我画了一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即“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并提出问题:谁能说一说这一图案所蕴藏的内涵是什么?这时,有两个同学主动站了起来,其中王科琛虽然学习好,但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强,从未主动回答过问题,即使提问到他,也是经常词不达意。这次他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确实让我大吃一惊,并且他抢在另一同学的前面先读起了早已准备好的资料。资料非常充实而有条理,从画面含义到背后的文化底蕴说得非常淋漓尽致,看来他课前确实下功夫搜集了材料。但这时,我的思维也在飞快地旋转:该不该让他继续读下去?读下去,会不会使评委认为这是事先安排好的?即使他们不这样想,全部资料读完也需要四五分钟的宝贵时间。我分明看到听课的几十名老师有些着急了,学生也感觉到不对劲,都回头看王科琛。但如果不让他读下去?这个沉默的孩子第一次主动展示自己就被压制,将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我看了看表,已经四分钟了,他还没有读完。我实在无法再沉默了,因为我设计的导入环节最多不超过两分钟,我打断他问道:“后面的内容还多吗?”“不多了。”然后又接着把剩下的内容读完了。我笑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都笑了。我说:“王科琛同学课前搜集了充分的材料,学习很主动,并且善于抓住课堂机会展示自己。”得到老师的赞扬,他非常满足地坐下了。我再次看了看表,导入用了五分多钟。

在这之后的几天,王科琛每次见到我都在微笑,而且不再似以前那种怯怯地笑,而是昂起头来自信地笑。

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课堂是变化的,具有生成性,课前预设的环节或活动有时不得不随着课堂的变化而临时调整。但这种调整有一个原则,就是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还要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也许在他开始读材料时,我就应该打断他,说:“你课前搜集了充分的材料,下课后可以把它贴在墙报上,让大家都来阅读。现在让我们听一听其他同学的认识好吗?”如果这样,我就有了一个完整、从容、无可挑剔的课堂,这样做看似尊重学生,但处理课堂偶然事件的原则是以课堂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也许这个学生以后就再也不会主动回答问题了。我感觉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这五分钟的导入,因为它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我很欣慰。

猜你喜欢
漫长资料环节
漫长的“旅行”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春天的告别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