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生、促销费、稳增长

2013-10-09 03:09吴晓立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8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社会保障经济增长

【摘要】为了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切实增强消费者信心,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就有必要降低房地产价格,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唯此,才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

【关键词】降低房价;社会保障;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经济增长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正席卷全球,各国经济普遍萧条,国际社会为消除金融风暴的不良影响,正绞尽脑汁。就中国而言.如今,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尚未全面爆发。这正是我们未雨绸缪、消除危机不利影响的关键时期。

危机关头,如何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这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如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大到实体经济领域,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出现严重衰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国。在外贸出口方面,尽管中央政府提高了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以期增强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然而.由于存在我国外贸商品的主要进口国——欧美等国的社会购买力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急剧萎缩、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悄然兴起以及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短期内我国外贸出口要保持原有的高增长率难度很大,不难预测,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或将十分有限;在投资方面,外国资本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其对外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已大打折扣。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吸引外资的增幅难以大幅提升。而中央政府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及时果断地推出了总值高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规模庞大的政府投资固然能在一定时期内拉动经济的发展,但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往往只能作为特殊时期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手段,对于总体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作用有限。况且,政府的过度投资更会加剧当前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导致经济的滞涨。另一方面,与“三驾马车”的投资和出口相比,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据英国BBC电台报道,我国13亿人2007年的消费额约1.2万亿美元(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约8.4万亿人民币),人均约923美元。而美国3亿人的同期消费额达9.7万亿美元,人均约3.23万美元,我国人均消费额仅为美国人均消费额的2.86%(资料来源:《中广资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8年12月2日)。若我国城乡居民年消费额增加到美国人均消费额的10%,即人均3230美元,我国每年将增加需求2.999万亿美元(按现行汇率折合人民币约20万亿元)。由此可见,我国国内消费需求潜力巨大。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已经后继乏力,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理应成为我们抵御此番金融疫情的最佳用药。要想使中国经济进一步持续、稳定、健康增长,必须充分发挥消费的作用。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大方向确定之后.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目前,抑制我国内需释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又应放在何处?如何才能抓住要害,引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准确解读这些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加以合理引导,我们扩大内需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产生实效。

当前抑制我国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1、当前国内房价畸高对居民其它消费的挤出效应。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极不合理,大部分居民的储蓄,是为了购买商品房,而房价的持续上涨,影响了购买其他消费品,致使居民消费结构严重失衡,制约了消费总需求的增长。2004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畸形发展,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房价如火箭般一路飙升,逐步脱离了大多数人的实际承受范围,在一些大城市里,一套商品房动辄几百万元,而对于一个城市普通家庭来说,年收入却只有区区几万元,往往一个家庭要不吃不喝三、四十年才能买套商品房,房价收入比达到30甚至40比1,而国际上,正常的房价收入比是6~8比1,也就是城市居民6~8年的家庭收入就可以买套房子了。在中国,过高的房价逼迫居民为求一个安身之所而压缩其他消费,从而产生挤占性消费效应,即在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相对不变的条件下,为满足住房需求,居民随意性消费支出和耐用品消费支出不得不进行压缩.从而严重扭曲了居民的正常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抑制了居民其他消费需求(包括家具建材、家电、商业百货、食品、餐饮、娱乐休闲和旅游等)的释放,这就是住房价格过高对居民其它消费的挤出效应。在高位的房价面前,普通居民成为一辈子为房子打工、终生愁容满面、为还银行欠贷而勒紧裤腰带的房奴,在此情况下,想要刺激居民消费、拉动内需.抵御金融危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何谈起?

2、社会保障水平过低,是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最重要的障碍之一。

按照国际劳工局的定义,社会保障是指: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措施来向其成员提供保护,以便与由于疾病、生育、工伤、失业、伤残、年老、和死亡等原因造成停薪或大幅度减少工资而引起的经济和社会贫困进行斗争,并提供医疗和对有子女的家庭实行补贴的办法。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产品,其首要作用是尽可能体现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的稳定。同时,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对于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社会保障机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向低收入者及丧失了收入能力的人群提供收入支持,实际上是对市场化收入分配机制的调节。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水平越低,越是低于或接近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所需水平,消费倾向越高。社会保障虽然不能消除收入差距,但是,由于高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小于低收入者,因此,从宏观上看,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普遍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收入分布,也具有提高全社会平均消费倾向的效果。

与此同时,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证明,消费者的当前支出规模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水平,还取决于其一生或至少相当长期里的收入水平与支出水平,包括未来的收入与支出水平。而未来的收入与支出只是一种消费者在现有条件下预期的收入与支出,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消费者的收入和支出预期也会改变。外部环境的确定性对于消费者的预期有决定性的影响。未来的外部环境越是不确定,收入预期就越低,而支出预期就越高。社会保障机制作为具有强制性、广泛性、利益均沾性等特点的对社会成员基本生存需要的保障,实际上是为社会成员建立的一个安全系统。由于居民收入中以储蓄形式用于保证未来生活的部分与用于满足当前需要的部分是互相牵制的关系,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覆盖范围与居民的未来预期成正比。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对居民生活的覆盖面越大,居民未来预期中的不确定性就越低。社会保障在稳定居民预期方面的作用,简单地讲,就是减少居民将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增加即期消费,使居民敢于消费,超前消费。

从充分发挥和利用社会保障机制在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的角度考察,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极不完善,社会保障严重不足。社会保障水平过低,已是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最重要的障碍之一。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低下,表现在:一是社保是低水平的。体现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上,保费低,保险水平仅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医疗需求。二是社保覆盖面低。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基本还停留在城镇居民。保险受益面远未达到全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大部分未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基本上还是靠子女养老,生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普遍。即使参加了保险,保险水平极低,如有些地区农村互助医疗保险,一般门诊医药费都不能报销,只有住院才能报销,有的即使可以报销,报销比例也仅为8%左右,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所以,由于当心今后生老病死等各个方面如小孩子上学要花钱,看病要花钱,失业要花钱,老了要花钱,中国老百姓平时都不敢乱花钱,更不要说超前消费了。

二、当前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消费”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没有终端消费,就没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前一时期,我国的“投资、出口和消费”格局的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各级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切实发挥消费的领跑作用,构建“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为此,当前政府应将工作重点放到“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上。

首先,要让老百姓有钱花。

从长期角度看,要让老百姓有钱花,就必须在经济不断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从短期角度看,在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不变的条件下,要让老百姓有钱花,就必须加大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切实降低住房价格,使房价回归合理的水平上来,尤其是回归到我国工薪阶层的工资收入水平上来。国际上,正常的房价收入比应该是6~8比1,也就是普通工薪阶层6~8年的家庭收入就可以买套房。在我国,用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去买比发达国家还贵的房子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只有这样,中国老百姓才会有更多的钱用于其它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其次,要让老百姓敢花钱。

让老百姓敢花钱,就必须大幅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尽可能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抵御和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是稳定和拉动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国尚属社会保障低水平国家,首先,政府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长期偏低,我国财政收入里大部分开支是用于庞大的公务员队伍的工资、政府的楼堂馆所的建设以及政府“三公消费”的支出,其中,光政府的“三公消费”每年就高达几千亿元,财政收入里真正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如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的支出却是非常少的;其次,社会保障水平远远滞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不要说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即使与亚洲近邻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是有很大的差距,比较典型的像泰国,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赶不上中国,但在泰国,老百姓不但可以享受到十五年的义务教育,而且到医院看病,不管是大病、小病都是免费的,老百姓自己不需掏一分钱。而在我国,小孩子上学要自己掏钱,看病要自己掏钱,养老要自己掏钱。因此,国家应切实采取措施。一是提高社保覆盖面,力争在2-3年内做到城乡全民覆盖。二是提高最低社保水平,最低社保水平应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并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建立不同层次、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障体系。在社保资金筹措方面,尽可能大力压缩公共财政支出在政府楼堂馆所建设以及“三公消费”中的比重,加大中央及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财政投入应占基本社保资金的一半以上。对于低收入或无收入贫困人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中央、地方财政承担。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民对生老病死等各个方面的后顾之忧,让国民敢于消费,从而也才能扩大内需。

总之,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谓保民生就是在住房价格上做减法,在社会保障水平上做加法,通过降低房价、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只有这样,中国的老百姓才能有钱花、敢花钱,才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的领跑作用,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

作者简介:吴晓立(1972-),男,江西玉山人,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社会保障经济增长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我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政策分析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论我国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