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某学院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生命态度现况分析

2013-10-14 05:36王艳
军事护理 2013年14期
关键词:澳门关怀态度

王艳

(澳门理工学院 高等卫生学校,澳门 999078)

澳门从16世纪成为葡萄牙殖民地,至1999年回归中国。目前,居民约95%以上为华裔,民间信仰基础颇为复杂。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的人口约为一成,传统民间信仰(道教和佛教结合之信仰、尤其是对妈祖的信仰)为大多数澳门人的精神信仰。自2002年执行赌权开放政策以来,澳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青少年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伤害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有报道[1],澳门青少年吸毒情况日趋严重,年龄最小者仅11岁;赌博、自杀等问题也令人担忧[2]。澳门某学院目前开设两个健康相关专业:诊疗技术(以下简称诊疗)和护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有相当多直面生死的经历。有研究[3]表明,实习过程中相当数量的学生呈现出自责、无望、无助等负性情绪体验。本校课程设置中尚未有生死教育相关的独立课程,在开设生死教育课程之前,本研究旨在对该学院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的生命态度现况进行描述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澳门某学院健康相关专业(诊疗技术和护理)全体学生。研究于2012年进行,向全体学生(总体人数为330人)发放问卷。研究对象均知悉本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研究对象填写自陈式问卷之方法,研究工具为台湾谢曼盈2003年编制的《生命态度量表》。本研究选用此量表的原因如下:(1)量表发展于华人社会(台湾);(2)为中文量表;(3)适用人群为18~24岁;(4)对1006名台湾大学生进行测试的结果显示,该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4,重测信度为0.91[4]。该量表总共70题,分为3个部分6个层面:(1)自我投入部分:含理想、自主、存在感3个层面;(2)爱与关怀部分:含爱与关怀1个层面;(3)生死情境部分:含死亡态度、生命经验2个层面。量表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总分越高,说明生命态度越正向。根据量表的解释[5],第85百分位数以上者可以视为比较积极正向;第15百分位数以下者可以比较消极负向。

1.2.2 调查方式 统一发放问卷,学生在量表指导语指导下集中完成问卷的填写,填写完毕后立即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3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其中诊疗专业91份,有效回收率为82.7%;护理专业20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的形式表示,并采用统计描述及t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分布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N=300,n(%)]

2.2 研究对象生命态度量表得分的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生命态度量表得分分布见表2。

表2 研究对象生命态度量表得分分布[N=300,n(%)]

2.3 研究对象与台湾常模生命态度量表得分的比较 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研究对象与常模[5]进行比较。在生命态度的总体情况、3个部份、6个层面上,研究对象的得分均高于台湾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3)。

表3 研究对象与台湾常模生命态度量表得分的比较(,分)

表3 研究对象与台湾常模生命态度量表得分的比较(,分)

项目 研究对象(n=300) 常模(n=1006)t P总分 337.1±42.7 318.8±37.1 7.2 <0.0001自我投入 158.9±26.1 155.9±19.7 2.1 0.0328理想 52.5±10.2 51.4±7.2 2.10.0365生命自主 55.2±8.0 56.5±7.5 2.6 0.0096存在感 51.1±10.8 47.9±8.2 5.5 <0.0001爱与关怀 64.8±8.7 58.3±9.3 10.8 <0.0001生死情境 113.4±14.3 104.2±13.610.2 <0.0001死亡态度 59.9±8.8 51.7±8.7 14.3 <0.0001生命经验53.5±7.5 52.5±6.7 2.20.0276

2.4 护理专业与诊疗专业学生生命态度的比较使用t检验,对护理专业和诊疗专业的学生得分进行分析。生命态度的总体情况、两个部分(自我投入、爱与关怀)、五个层面(理想、生命自主、存在感、爱与关怀、生命经验)的得分,护理专业学生的得分均高于诊疗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4)。

表4 护理专业与诊疗专业学生生命态度的比较(,分)

表4 护理专业与诊疗专业学生生命态度的比较(,分)

项目 澳门护理(n=209) 澳门诊(n=91)t P总分341.8±42.3 326.3±41.8 2.90.0037自我投入 161.7±25.7 152.4±26.0 2.90.0044理想 53.7±10.1 50.0±10.2 2.90.0039生命自主 55.9±8.2 53.6±7.5 2.30.0227存在感 52.1±10.2 48.8±11.7 2.50.0144爱与关怀 65.7±8.3 62.7±9.2 2.80.0057生死情境 114.4±14.4 111.2±14.0 1.80.0754死亡态度 60.2±9.0 59.1±8.5 1.00.3233生命经验54.1±7.3 52.0±7.9 2.20.0263

3 讨论

3.1 基本资料分析 本研究对象两个专业之一为护理专业,因此女性在整个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近七成。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对象中有14.7%的人有宗教信仰,其中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占70%。澳门天主教会及基督教会办学的历史悠久,在整体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教会学校招生并不局限于教徒。人类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一直是宗教信仰的重要根源。研究对象从幼儿园至高中均有一半左右的人就读于教会学校,教会学校设有宗教课,学校的神职人员对全体学生的思想、灵性进行引导。天主教和基督教对于人的生命、死亡的认知有着鲜明的特点:强调爱,相信原罪、最后的审判、天堂和永生。因此,对上帝的思考对澳门的青少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影响。研究对象中,有兄弟姐妹的占到了九成,因此,绝大多数的研究对象都是在有年龄相仿亲人的环境中生活的,这必然使研究对象的行为作风异于独生子女,而可能呈现出更多的关爱和谦让。

3.2 生命态度基本情况 就“生命态度总分”而言,有接近九成的研究对象生命态度是基本正常至积极正向的。在量表的3个部分中,有超过四成的研究对象在“爱与关怀”、“情境”等方面的得分在第85百分位数以上,而“自我投入”部分,得分在第85百分位数以上的为26.7%。分析原因如下:(1)本研究开展的澳门某学院,实行自主招生,由考生自主报名,学校择优录取;入学面试的自我陈述中,绝大部份学生都提到了对人生命、健康的思考和关爱,这可能是研究对象“爱与关怀”高分人群较多的原因之一。(2)在学生就读的大学四年中,学院注重对健康相关专业学生“爱与关怀”意愿和能力的培养,并且学生从一年级即开始到医院、药房、小区卫生中心和老年院舍实习,其“爱与关怀”的意愿和能力也逐步得到了提升。在实习过程中对健康、疾病、死亡等情境的遭遇,可能也是研究对象在“情境”部分呈现高分数段人群分布多情况的原因。与以上情况相反的,则是学生在“自我投入”部分的“生命自主”维度呈现的高分数段人群较少,仅有12.7%的学生得分在第85百分位数以上。“生命自主”指个体能够自由地选择、自行负责,并掌握自己生命的一种态度。澳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物质生活环境较好,旅游博彩业发达,就业压力小,因此年轻人进取奋进的精神较为欠缺、自主意识不高,年轻人较多是遵循传统或周围多数人的生活方式,这可能是造成研究对象感觉生命自主性不高的原因。

3.3 学生生命态度与台湾常模的分析 台湾的常模为来自于台湾(北、中、南、东地区)1006名大学生,专业不限。而研究对象则为澳门某学院健康相关专业之学生。如前所述,学生在健康相关专业的选择和学习的过程中,生命态度较之常模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究竟是学习专业的区别,或是地区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尚待进一步的研究探寻。

3.4 护理专业与诊疗专业学生生命态度的分析护理学生有更为积极的生命态度,分析原因为:护理学生直接的服务对象为人群,尤其是病患,而诊疗学生比较多的是在实验室内工作,与人的接触相对较少。此为,由于护理学生女性的比例(77%)远高于诊疗学生(48.4%),这可能也是护理学生“爱与关爱”得分高于诊疗学生的原因。根据文献查证,生命态度量表多在华人地区的医学护理教育中使用。李彬[5]2005年的研究显示,一年级医学生的生命态度态度量表得分高于常模;高钰琳等[6]2008年的研究显示,高年级医学生的生命态度量表得分高于常模;高钰琳[7]2010年的研究显示,护理本科新生的生命态度量表得分高于常模。以上研究的结果与本研究基本一致,即健康相关专业的学生比同年龄的华人青年有更为积极的生命态度。可以初步推断,医学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拥有比社会青年平均水平更为积极的生命态度,而其中之原因相信并不是单一的。究竟是“选择健康相关专业造成了积极生命态度者聚集”或是“健康相关专业对学习者生命态度有提升作用”,或者是两种效应兼有,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4 小结

澳门某学院健康相关专业学生拥有较为积极正向的生命态度,尤其明显的是在“爱与关怀”、“生死情境”两方面上展现出了较好的状态,但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本学院即将开展的生死教育课程中,应加强对学生“自我投入”层次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升对自己生命自主的意识及能力。

[1]潘志明.澳门青少年吸毒日趋年轻化,最小吸毒者仅11岁[EB/OL].[2010-04-19].http://esjdb.net/punchimeng/archives/36.

[2]孟苑.澳青少年赌博自杀令人担忧[EB/OL].[2010-04-19].http://www.takungpao.com/news/08/11/28/images_0702-996775.htm.

[3]Lynn A.Caring for the dying,nursing students perspectives[J].J Hospice Palliative Nurs,2006,8(2):112.

[4]谢曼盈.生命态度量表之发展与建构[D].台湾:台湾济慈大学,2003.

[5]李彬.生死教育对医学系学生生命态度教学成效之探讨[D].台湾:台湾南华大学生死研究所,2005.

[6]高钰琳,陈佩云.护理本科新生生命态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1-3.

[7]高钰琳.生死教育对高年级医学生生命态度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731-732.

猜你喜欢
澳门关怀态度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澳门回归日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态度决定一切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