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初始训练阶段血清尿酸含量变化与血型分析

2013-10-15 08:38黄学忠潘乐乐胡晓璧邹力考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年2期
关键词:O型血型尿酸

黄学忠,潘乐乐,刘 瑾,胡晓璧,邹力考

(1.解放军第一一八医院临床部,浙江温州 325000;2.温州军分区卫生所,浙江温州 325000)

运动性肾损害是运动病理生理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军事医学关注的热点。运动性肾损害常用的实验室指标有尿常规及血清生化等,而血清尿酸对于运动效应具有其特定的敏感性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2]。有学者[3]认为不同血型个体的血清尿酸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此,作者对2009年度入伍的某部新兵进行了初始训练阶段血清尿酸含量变化与血型分布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度入伍的驻温某部新兵100例,均为男性,年龄18~22岁。入伍前均经体检合格,血清尿酸含量正常。

1.2 方法 受检者按新兵训练大纲科目常规进行训练(下称施训组),两周后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尿酸测定和血型鉴定。采血当天停止所有训练科目,采血前静坐休息30min以上。血清尿酸测定为酶比色法,所用仪器为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购自上海科华东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照组为入伍1年以上的考学对象。

1.3 统计与方法 用F检验分析各血型组以及施训前后血清尿酸含量的差异显著性,用U检验分析各处理组间尿酸升高率的差异。

2 结 果

新兵初始训练阶段血清尿酸为(427.94±81.11)μmol/L,对照组为(396.3±62.65)μmol/L。经F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7,P<0.01);进一步按血型分组后,两组血清尿酸含量变化及尿酸升高情况见表1。经统计分析,相同组内各血型间血清尿酸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血型施训前后的血清尿酸含量除O型(F=2.01,P<0.05)外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血清尿酸升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B型、O型个体施训后的血清尿酸含量变化较其他血型个体更为敏感,U 分别为5.705 3和3.665 8,P<0.01(表2),尤其O型个体施训后的血清尿酸升高率及升高幅度(F=2.00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按不同血型分组后血清尿酸含量及尿酸升高率比较

表2 按不同血型分组后血清尿酸升高率比较

3 讨 论

血清尿酸对运动效应具有其特定的敏感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1-2]。机体运动在代谢途径因线粒体、黄嘌呤氧化等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使肾小球细胞膜上的脂质过氧化而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黄嘌呤是三磷酸腺苷(ATP)、三磷酸胞苷(CTP)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成尿酸。尿酸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以及肾小管的再分泌和再吸收后,约有8%~12%随终尿排出体外[4]。

运动引起的血尿酸增高一方面表现在尿酸生成速率的增加,如激烈运动引起ATP/AMP比值下降,导致嘌呤降解激活;运动时物质代谢增强,核酸代谢也随之增加以及较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可致部分横纹肌溶解,尿酸等代谢产物释入血中。另一方面运动使肾血流量和肾滤过率下降,导致肾小球滤过尿酸的量下降,从而使血中尿酸含量增高。

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军队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和保持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而军事训练伤是影响参训人员健康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总后勤部曾于2001年8月颁布了《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5],为全面有效控制军事训练伤的发生,降低伤残率具有重要作用。但军事训练伤界定的标准主要局限在涉及运动的肌关节等功能的损伤,而对于运动引起的肾损伤是乎并未列入其中。有文献报道,高强度军事训练可引起急性肾衰竭[6-7]。运动训练引起血液尿酸升高或致肾损害的报道也有大量文献佐证[7-8]。因此,检测运动训练人员的血液尿酸水平,对评价运动性肾损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报道的新兵施训组个体入伍前均经体格检查合格,训练前血清尿酸含量正常。但在“由民到兵”的训练过程中,由于训练时间和训练科目的相对集中,以及训练中的体能消耗和运动量相对入伍前为大[10-12]。因此,与对照组相比,其血液尿酸含量明显增高。但进一步分析发现,本文对照组的血液尿酸含量也明显高于文献报道[13],说明战士在服役期内运动训练处于相对活跃期有关。从施训前后两组的血型分析发现,B型和O型个体血清尿酸水平对训练更为敏感,而A型和AB型则相对稳定。由于ABO血型的形成与H基因有关,且决定于IA、IB基因所构成的复等位基因。L-岩藻糖转移酶受H基因调控,主要负责将L-岩藻糖连接到无抗原活性的糖蛋白前体,形成H抗原或称H物质。IA基因产物α-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将α-N-乙酰氨基半乳糖连接到H物质上形成A抗原,IB基因产物α-D-半乳糖转移酶将α-D-半乳糖连接到H物质上形成B抗原。由于IA和IB的等位基因i不能产生以上两种酶,因此基因型IAIA和IAi产生A抗原,基因型IBIB和IBi产生B抗原,而基因型ii仅保留H血型物质而不产生任何抗原(即O型)[14]。因此推测,A型和AB型个体施训后血清尿酸含量相对稳定可能为基因产物α-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具有对尿酸的负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1] 郑伟华,黄学忠,刘瑾,等.尿蛋白与血尿酸对运动性肾损害评价的互补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1324.

[2] 黄南洁,应凤莲,王刚.大学男生运动前后唾液酸与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含量的检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939-940.

[3] 伊斯特汉.临床生物化学指标[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05.

[4] 陈香美,吴镝.尿酸性肾病[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231-233.

[5] 黄昌林,张莉,薛刚,等.《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的编制应用研究及其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29(4):286-288.

[6] 梁兰青,冯维,阿孜古丽,等.高强度军事训练引起急性肾功衰竭11例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7,28(4):265-267.

[7] 金玉明,吕军,姜新,等.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军事训练对肾脏组织的损伤[J].中国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2,19(1):24-27.

[8] 魏瑰娜,贾金康,梁华.运动致急性肾衰竭3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7,29(9):935-936.

[9] 张莉,刘佳,孙彬,等.运动致急性肾衰竭3例临床病例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4):289.

[10]赵古辉,刘秋明.某部队军事训练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1):1025-1026.

[11]纪磊,霍华春.某部单兵军事训练致伤因素的抽样调查[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8):742-743.

[12]薛源,吴蓉.军事训练伤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5):452-454.

[13]张阳根,邓小军,陈彬,等.本地区新入伍战士1720人血清生化指标值的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6):534-535.

[14]陈正宜,张金栋.实用人类遗传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342.

猜你喜欢
O型血型尿酸
喝茶能降尿酸吗?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蚊子爱叮O型血的人?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XLNO型低温脱除氧化亚氮催化剂性能研究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3,5,2’,4’-四羟基查尔酮对小鼠尿酸及尿酸合成相关酶基因的影响
浅谈O型橡胶密封圈的装配与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