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北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经验

2013-10-16 03:30张飞
改革与开放 2013年15期
关键词:挪威城镇城镇化

张飞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城镇化是中国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2013年6月21-24日,对挪威北部地区城镇化发展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考察。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挪威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经验,以期为我国下一步推进城镇化提供有益的参照。

一、城镇化发展以产业为支撑

挪威位于欧洲大陆北部,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人口稀少,全国人口近500万。全国设1市18郡,下设454个市政,因此,2万-3万人口的城市在挪威算是大中城市,尤其是在北部地区,由于远离首都,很多城镇仅几千人口。即便如此,这些城镇发展仍然有支撑的产业。

1.旅游业

由于挪威北部地区有着良好自然资源,西濒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并处在北极圈以内,拥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北部地区成为挪威本国居民和邻近国家游客旅游度假的最向往的地方之一。从考察来看,挪威北部地区城镇旅游业发展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一个旅游项目带动一个城镇的发展。在安岛(Andoy)北部的安德内斯(An? denes),是一个人口近3000人的小镇。小镇主要旅游项目是出海看鲸,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来此地出海看鲸,看鲸项目均由私人开发。为此,镇上的宾馆、餐厅、酒吧、银行、特色店等配套设施齐全。再比如罗弗敦群岛(Lofoten)的首府斯沃尔韦尔(Svolvaer),是观看欧洲最大鸟类——海鹰的理想目的地,这里开发的海上看鹰项目也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特色。

(2)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旅游业发展注重挖掘国内历史文化,挪威的海盗文化根深蒂固。罗弗敦群岛上斯塔姆松镇(Stamsund)的维京博物馆,坐落在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维京建筑中,这里每天游人如织。之所以能如此吸引游客,主要有四大特色:一是参观一个海盗博物馆;二是观看一部关于维京海盗的电影;三是穿着海盗服吃一顿海盗餐;四是登上海盗船出一次海。整个旅游项目从头到尾需要4个小时左右,延伸了旅游业产业链。

(3)房车与游艇产业发达。挪威人对房车和游艇情有独钟。因此,挪威的房车和游艇产业相当发达。在北部考察期间,随处可见开着房车度假的挪威人,绝大多数的城镇或乡村都建有房车营地,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喜欢的地方依靠,房车营地收费标准一般在130挪威克朗/天左右。此外,临海的城镇或农村均建有游艇码头,供当地居民停靠游艇。有数据显示,挪威每6-7人就拥有一艘游艇。

2.渔业

挪威北部地区两面靠海,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渔业资源相当丰富。

(1)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渔场。北部的罗弗敦群岛上仅有2.45万人口,绝大多数为渔民。岛屿四周海域盛产鳕鱼、鲱鱼、三文鱼、比目鱼等,渔民捕捞后多制成鱼干和熏鱼,然后出口。

(2)斯沃尔韦尔是挪威主要的冬季游渔场。斯沃尔韦尔是罗弗敦群岛上最大的港口城镇,这里不仅旅游业发达,而且也是著名的渔场,斯沃尔韦尔意思是“寒冷的渔村”,由于冬季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吸引了大批来此产卵的鳕鱼和鲱鱼。

(3)渔业生产率是世界上最高。据了解,挪威直接从事捕鱼业的渔民仅2万人左右,却出产世界总捕鱼量的3.3%。目前,挪威三文鱼出口占全世界的53%,中国进口的三文鱼95%来自挪威。

3.石油产业

在与哈尔斯塔市(Harstad)创新科技园相关人士座谈时了解到,挪威北部地区的石油主要由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 ASA)开采,这是一家国有控股公司,直属挪威石油能源部。

(1)挪威石油产业最大的特点是公私合营。挪威北部的石油开采主要由国有石油企业主导,但与石油相关的服务行业主要向中小企业开放,石油开采企业一般用其80%-90%的收入向中小企业购买各种服务。

(2)石油行业采取公私合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促成。一是政府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石油行业;二是石油开采企业的管理层也希望中小企业参与;三是北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也愿意参与;四是石油行业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

(3)石油行业的发展提升了哈尔斯塔市的吸引力。随着北部石油的开采,这样一个2万余人口的城市,吸引力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此生活,除了哈尔斯塔市靠近北部油田,在此工作方便之外,主要是因为该市的功能齐备,有学校、幼儿园、住宅区、办公区、交通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

二、城镇化发展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

在挪威,城镇化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镇的良性发展。按照UNDP公布的HDI(人类发展指数)排队,在全世界169个国家和地区中,挪威人的生活品质排在第一位。挪威政府一直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健康等领域。

1.城镇功能相当齐备

北部地区许多城市仅1万人左右,城镇仅有2-3千人,比如,苏特兰市(Sort? land)仅1万人口,斯托克马克内斯镇(Stokmarknes)只有3000余人。尽管城镇人口较少,但城镇功能相当齐备。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完善。2-3千人的小镇均通路、通水、通电;一些小镇还设小型机场和港口,如斯托克马克内斯机场每年客运量达到10万人次。

(2)生活服务设施齐全。无论是2万-3万人口的城市,还是2-3千人口的小镇,医院、学校、宾馆、餐厅、银行、超市、酒吧、公交、出租车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2.打造城镇安全社区

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首先要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在与哈尔斯塔学院的教授座谈时了解到,哈尔斯塔市在打造安全社区方面做了许多努力。

(1)哈尔斯塔市是挪威第一个安全社区。1994年,哈尔斯塔市是挪威第一个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安全社区,也是全世界第十一个通过认证的安全社区。19年来,哈尔斯塔市形成了17个模范安全社区。

(2)安全社区项目的开展大幅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从历史来看,自从安全社区项目开展以来,哈尔斯塔市的儿童烧伤发生率减少了53%,交通事故发生率减少了27%,老年人摔伤发生率减少了26%。以0-4岁间的儿童烧伤为例,两个不同时期相比,特隆赫姆市(Trondheim,挪威中部城市)的儿童烧伤事件增加了3%,而哈尔斯塔市降低了9%,哈尔斯塔附近的市降低了6%。

3.多种途径吸引居民到中小城镇生活

为了鼓励居民到北部偏远地区或中小城镇生活,中央政府与当地政府都采取了相应措施。

(1)中央政府加大对转移支付力度。中央政府加大对北部偏远地区的转移支付,让北部偏远地区居民的生活与居住条件同南部中心城市相当。

(2)中小城镇注重提升生活品质。比如哈尔斯塔市每年举办一次音乐节,不仅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而且还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再加上这个2万余人口的城市还有一所大学,使整个城市生活品质迅速提升。

(3)完善中小城镇功能。从考察看,北部地区中小城镇功能齐备,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公共服务都与大中城市相当,让人感到在此生活与在大城市生活一样便利。

三、城镇化发展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

城镇化的核心是城乡一体化。挪威政府尊重居民的自由选择权,使愿意在城里生活的在城里生活,愿意在农村生活的人在农村生活,人们不管在居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水平相当。主要体现在:

1.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从挪威北部地区的考察情况看,基础设施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化。

(1)交通设施延伸到农村。尽管北部地区多山、靠海,仍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一些旅游小镇都配套建设了小型机场,如斯托克马克内斯机场(SKN)、斯沃尔韦尔机场(SVJ)、安德内斯机场(ANX)。

(2)保障供电供水。北部地区一些偏远的农村,哪怕只有一户居民,也能保障供电,饮用水可以通过开采地下水解决。

(3)体育文化设施齐备。不仅在中小城镇,即便是在农村,周边5公里内均配备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与休闲娱乐设施。如超市、电影院、足球场、滑雪场、垂钓中心等。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非常小

据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海伦·特斯理介绍,挪威居民贫富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仅为0.25,在OECD国家中最低。挪威的富人与低收入者分别只占全国总人口的5%,90%的人口属于中等收入群体。挪威政府主要通过两种手段缩小贫富差距:

(1)依靠个人所得税调节过高收入。挪威将居民应税所得按照有无抚养子女分为两个类别,每个类别又分为四个等级,同类、同等级的家庭收入,纳税的税率一致。个税税率最高达到48%,平均税率30%。

(2)通过对居民家庭的转移性支付调节低收入。以居民家庭为对象的转移性收入是税收调节后进一步缩小居民家庭收入差距的主要手段。转移性支付在挪威居民家庭税后收入中占比很高。这些转移性收入包括养老金、赡养老人补贴、儿童抚养补贴、生病补贴、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住房补贴等。通过这两种方式,就能有效控制居民的收入差距。

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无论是南部大中城市,还是北部地区的中小城镇,又或是罗弗敦群岛上的小渔村,都实行全国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最低水平。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没有城乡、地区差距。比如最低养老金标准、医疗保险标准、教育补助标准等等,全国都是统一的。对北部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补齐。

(作者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所)

猜你喜欢
挪威城镇城镇化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挪威
文化边城镇远
挪威Norge酒店
来自挪威的冰鲜美味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