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对现阶段党群关系的影响及对策

2013-10-16 03:30丁维国
改革与开放 2013年15期

丁维国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也带动了我国党群工作的密切发展。在互联网上网民们能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国家大事也不再是与老百姓无关的事情。本文通过互联网对我国党群关系带来的影响,探析应如何应对互联网对我国党群关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党群关系;政治参与;现阶段

党群关系的建立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领导人格外关注的热点,党群关系的建立能提升国家的信誉力和加强国家的管理。因此在不断发展的国家形势下,党群关系不会退出社会主义的舞台。在社会主义时代人民思想的开放性在不断地加强,在人民的生活中离不开党政策的改进与调整。人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政策的调整改变,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反馈政策执行效果;国家政府人员也能及时地对政策的变动进行发布,解决民众不满以及关注反馈的问题。这样就加强了民众与国家的联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我国党群关系带来的变化

1.信息的广泛传播,保证信息的双向流动性。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信息的传播相当的狭窄。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省份、民族的广泛分布,对信息的传达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国家的有关政策调整只能通过报纸、广播这样的方式传播。报纸的传播范围有限,不能及时地到达全国,广播的连接需要建立大量的通讯站,传播方式单一得不到反馈信息。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人民与国家间的联系都是单向的,不利于建立党群联系。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完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传播模式,互联网传播范围广。只要网络连接的地方都能使用,可以及时地了解国家政策信息,而且进行评论。这样形成了信息的双向流通,使国家了解人民的想法,体现了为民服务的国家政策,从而促进人民与国家政府的关系。

2.信息的纷繁杂乱,造成不良信息入网。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会导致很多网民分不清真假。对于别有用心的人发布的反动信息,会引起人民的恐慌。国家政府与人民在网上进行交流会被问及很多政策上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属于国家的重大事件,不方便讨论但是对于政府并非如政策所说的有问必答,从而引起人民的不信任,这样不利于建立党群关系。

3.互联网加大了民众主动性,及时了解政府动态。国家党群关系的建立,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让人民能了解国家政策。使国家的政党问题深入到群众中间去,能形成民众与国家的双向交流。社会主义的发展希望人民能做国家的主人,及时地了解国家的发展动向。互联网使人民能了解到很多感兴趣的信息,包括国家政策信息。国家利用互联网的传达功能,及时的在互联网上发布最新动态。人民不必在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选择自己希望了解的信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民关注与个人的利益联系的国家政策,因此,在网络上人民可以主动的了解国家信息。有了互联网政府终于实现了,把国家政策推行到人民中间的愿望。

如何通过互联网加强我国党群关系

1.把握主流价值观。在互联网时代中每个人都有话语权,各持己见的探讨并不能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这与建立党群关系的目的相违背。因此,国家政府应该为民众建立一个讨论的主流价值观,使讨论的方向不会偏离轨道。

2.在党组织队伍中普及互联网应用,提高党员干部使用互联网的能力。互联网的应用能建立起政府与民众交流的桥梁,对于桥梁的建立还是要通过学习互联网的应用才能实现。党员干部应该对社会形式的发展有极度的敏锐力,能根据时代的发展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不与时代脱轨。党员干部是执政建设的主体,在党群关系的建设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党员干部应该及时上网,与民众交流沟通解决人民的问题。

3.规范网络环境,形成良好的党政干部与民众交流的平台。网络环境还没有一套严格的法律规范措施,因此很多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法律空白的漏洞,在网络上发布煽动性的言论。为了严格控制网络交流平台,国家应该尽快地出台有效的应对措施,规范网络环境,为党群关系的建立提供安全、稳定的交流平台。

总之,党群关系的建立不是时代的要求,是国家政府一直渴望打破的民众与政府交流空白的限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党群关系的建立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信息的交流广泛也满足了人民了解时势政策的需要,也实现了国家政府渴望与民众形成双向交流的愿望。由此看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党群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最大的方便。但是,由于互联网的一些特殊因素,互联网环境还没有得到更好的完善。因此在党群关系的建立中,国家政府除了享受互联网的优势外,还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于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党群关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郭华茹.论党的优良作风和执政能力[J].江苏工学院学报,2005(1).

[3]武艳红.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