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校廉政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

2013-10-16 03:30吴小平何伟伟
改革与开放 2013年15期
关键词:廉政教育现实问题

吴小平 何伟伟

摘要:高校党校肩负着选拔和培养优秀大学生党员和高校教职工党员的双重使命,加强高校党校廉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政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当前高校党校廉政教育面临一些现实困难,本文将从党校和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指出高校党校廉政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系统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关键词:高校党校;廉政教育;现实问题

高校党校是我国培养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是为我国执政党提供和输入新鲜血液的重要方式之一。完善高校党校教育体制,与时俱进更新党校教育课程是党校的义务和奋斗的目标之一,而廉政教育建设是党校培养党员干部的重要课程和使命,为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在思想层面上做出重要贡献,也为党员干部打好预防针。

高校党校廉政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1.廉政教育方式较为落后

实地了解我国各高校党校开展廉政教育的方式,不难发现,高校党校廉政教育方式普遍以下几个问题:

(1)廉政教育时间不足。高校党校培训一般持续一个多月,培训课时一般在6-8次,而讲授的课程内容复杂多样;培训时间的不足,使得廉政教育教学容易形成抓重点、按部就班的培训方式,往往导致廉政教育课程教育不深入,学员学习不扎实,难以深化廉政教育建设。

(2)室内教学方式单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大班上课、教师报告、树立典型”的教育形式,廉政文化教育平台少。而且,高校党校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和载体来陶冶师生情操,潜移默化,形成氛围。客观地讲,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形式,从思想工作到物质条件,都未形成制度,规范运作。很少把大学生廉洁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舆论环境建设上,忽视校园网络、广播、报刊橱窗等舆论阵地的整体联动。单一的培训方式来讲授党的历史和本质宗旨,容易导致学员疲倦和抵触心理。

(3)廉政教育基地缺失。廉政教育建设必须要有教育、学习、领悟的氛围,以气氛带动学员以身作则,以形式吸引学员关注腐败,以内涵感染学员树立廉政思想。然而,我国高校党校的廉政教育基地分散,基地建设落后,基地内容、文化、精神较为薄弱,难以做好课堂教育和实践基地的联动。以静态的文字教字代替动态的实际参与,很难使学员加深对廉政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以至于廉政教育得不到改善和重视。此外,我国高校党校众多,大多数党校并没有自身的廉政教育基地,即使有的高校有廉政教育基地,往往也只是在某些博物馆、纪念馆等地方挂个基地牌子,没有实际意义。

2.廉政教育教师队伍薄弱

(1)廉政教育理论研究缺失。当下的中国,官员腐败问题频发;国家领导人在重大场合曾多次提到,腐败问题不解决将会亡党亡国;可见,腐败问题已成为我国的社会问题,得到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今,更多专家和学者不断关注廉政问题,深入研究廉政教育理论;然而,在高校党校,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腐败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受到大环境、大背景的影响和滋扰,难以诠释廉政教育理论,难以进一步加深对廉政教育的理解。在理论应用上,廉政教育的短期功能难以显现,挫伤了廉政教育研究者以及理论受众的信心,导致廉政教育理论研究难以进行。

(2)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专业化教学,是现代理论教学的必然要求。高校党校高度重视廉政教育,以提高学员的廉政思想觉悟;但是,相当一部分党校教师都是高校的“兼职”教师,并非从事专门研究廉政教育。廉政教育的专业化,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案例教学、素材分析和基地辅导上;而高校党校在这些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导致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难以驾驭廉政教育的信息化教学、理论化研究、基地化辅导,难以从大环境、大背景下系统的阐释廉政问题、廉政监督、廉政建设,客观上影响了高校党校的廉政教育水平。

(3)信息化教学技能缺失。廉政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教学使每一个学员能都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自觉抵制腐败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需要将廉政思想印在每一个学员的脑海中,真正成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行为标尺。然而,思想观念的教学,需要高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试图加深每一个学员学习廉政思想理解,调动每一个学员学习廉政思想的兴趣;这就对教师教学技能提出较高要求。然而,当前高校党校信息化教学技能不足,难以掌握语音、视频、图像等新技能的引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3.廉政教育学风不够浓烈

(1)廉政文化氛围不浓烈。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和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官员腐败现象常有发生,其原因是忽视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没有起到带头榜样作用;相反,廉政文化的缺失,容易误导在校大学生群体,部分学生把党内腐败看成是体制上的问题,甚至认为共产党不可能真正解决自身腐败问题,对坚信党的领导产生信仰危机。这些外围廉政文化环境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冲击着高校党校推行廉政教育的积极性,影响高校党校廉政教育的学风,也影响着学员接受廉政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廉政思想认识程度不够。随着经济发展,物质思想以及社会金钱万能思想渗透到广大大学生思想中,利用金钱买通各种关系,获得自己所需求的利益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可见,高校已不再是纯洁的净土,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正在冲击着高校的文化氛围和廉洁思想。大学生一方面在听到贪污腐败现象时,深恶痛绝,一方面对自己身边的不正之风、不良现象见怪不怪,甚至在当自己遇到某些利益时,也不惜用一些旁门左道的方法获得捷径。高校党校是培养学生的场所,且整体素质较高;廉政文化教育是政府部门的事情。很明显,这是一种悲观的廉政建设思想,既阻碍了党校对廉政教育的推行,也影响了学员对廉政的认识。廉政教育的实行主体的错误认识或者是缺位,廉政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廉政教育教学风气差是必然之势。

(3)廉政教育学习心态不正。新闻媒体不断曝光腐败行为,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是一种进步和监督,但对于在校大学生则会有双重作用,一则引导廉洁作风,认为廉洁才能在体制或者在社会中稳步前行;二则导致部分人认为廉政只是少数,隐藏在聚光灯下的腐败现象是大多数,社会丑陋面较多,腐败现象时常发生,从而消极地对待廉政教育,对反腐倡廉建设持悲观态度。参加党校培训的学院,多半是学校、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但是鉴于党校的学习风气、社会不良思想的滋扰,学员学习廉政教育的心态普遍不积极,甚至存在某些抵触情绪。

高校党校改进廉政教育的对策

1.拓展教育形式,充实廉政教育教学内容

(1)以授课式教学为基础,增加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廉政教育教学,以研讨会的方式开展对某个廉政问题或者案例进行发言,调动积极性,以增强学员对廉政的理解;定期组织学员观看反腐倡廉电教片,可以在学校范围内设立“廉政教育周”,集中组织党员干部学员观看相关廉政单位制作的警示教育片,并要求学员写好观后感。通过利用这些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宣扬廉政文化。

(2)重视廉政案例教学,丰富廉政教育内容。高校党校的教育主体是学生、教职工、党员干部,由于他们的角色、任务和要求不同,在内容上应分层次、分类型地做好廉政教育的合理安排。针对学生群体,在学习基本的党课理论知识之外,更多地引入相关廉政教育的案例,提高兴趣,以及起到预防作用;对于教职工,他们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最为活跃的群体,也是加强学生廉政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文化创建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应该提高教育的档次和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充分使教职工队伍融入党组织和信仰;而党员干部尤其领导干部,主要提高和更新知识体系,进一步警示其责任和义务,使其主动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首要组织者、推动者;同时党员干部应该以身作则,带头作用,做好严于律己和接受监督。

(3)保证廉政教育培训时间,建设廉政教育基地。根据党课的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党课学习的课时,特别是提高廉政教育的教学课时比例,让学员和教师有充分时间学习廉政文化,深化廉政教育思想。此外,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提高廉政教育的现场教学次数。党校应该组织党校成员观看法院对腐败案件的审判,跟踪案件的审判,以此警惕学生党员步入社会后的行为,时刻铭记

廉政的要求。党校应该和纪检机关、法院做好廉政教育的沟通工作,同时,整合公安部门、其他高校党校、检察院的相关资料,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廉政教育基地,以达到共享,以点带面,以动带学。

2.合理规划廉政教育体系,强化廉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合理规划廉政教育体系,做好各个部门的衔接。在具体工作中,不仅仅主要是学院纪委、宣传部、党委办公室、各党总支(含支部)、共青团等党政部门的事;其他相关部门,如教学、后勤部门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与者。廉政教育并非只是课堂上的事,更多地是在学校范围内营造一个“领导廉洁自律、干部作风朴实、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思想健康”的良好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它应与高校的教育职能相协调。只有这样,廉政教育实践才有可能深入学生心中。

(2)加强廉政教育理论研究,丰富廉政典型案例。对廉政教育、廉政理论的相关知识补进党校教材。首先,要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专家学者加大对廉政教育的研究力度,根据时代的新特点,拓展创新新的理论成果;及时更新党课教材的结构,丰富教材的知识内容。其次,针对典型性的案例,增加讨论环节,结合党课教材资料,利用新的理论成果予以点评,一则提高学员的道德法律知识,二则深化学员认识。

(3)提升教师教学技能,倡导信息化教学。在丰富廉政教育理论的同时,及时组织党校教师对最新的理论成果进行培训与学习,组织教师之间、与专家的研讨会议,一则对新理论不解之处进行答疑解惑,二则提出现实教学中的问题,听取专家学者意见。以此来提升教师本身的理论水平和廉政素养。此外,党校应该更新授课设备,提供较为先进的信息化平台。例如通过视频转接,直接连线廉政案例审判现场,或者实地传送廉政基地教育活动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现代化科技在教学上的应用技能。

3.推进学风建设,广泛宣传廉政教育思想

(1)运用已有理论成果,渲染廉政氛围。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已取得成绩之上,当充分运用这些理论作为廉政教育的基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当代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在此基础上,高校党校的老师、学者应该集思广益,各自发挥本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特长,为党校的廉政教育开展献策献计。

(2)多管齐下做宣传,推进廉政学风建设。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增选廉政教育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在学校张贴以廉政警句、格言为内容的标语,宣传古今廉政人物、格言警句、廉政故事;在校报校刊开辟廉政教育专栏;在校园广播、电视台定期播报一些廉政教育的节目,或者可以制作一些自拍自导的廉政微电影;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反腐倡廉图片展、书画展等。从大环境出发,从小处着手,构建廉政文化氛围,推进学风建设。

(3)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引导廉政心态正能量。学校心理部门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对部分有抵制廉政教育情绪的学生应该予以开导,使其重拾廉政信心,重拾信仰,引导正能量。其次,逐步公开学校学生社团的竞选规则,公正竞选流程,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以避免破坏校园廉政氛围的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方遒.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探讨[J].池州学院学报,2009,5(23).

[2]王建华.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挑战与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6).[3]杨志杰,孙敏.充分发挥党校廉政教育的阵地作用[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1(9).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江西师范大学党校立项课题——《高校党校廉政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廉政教育现实问题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青年职工廉政教育的思考
以党校为载体,加强廉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