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2013-10-16 03:30邱棣方小伍
改革与开放 2013年15期
关键词:党建工作新媒体大学生

邱棣 方小伍

摘要: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党建工作

2010年8月13日,中共中央下发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要求高校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改变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同时也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充分发掘和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拓展党建教育载体,创新党建工作形式,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增强党建教育实效,是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信息传播的特征

与传统的媒体环境相比,高校信息传播活动基于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内容的丰富性、交流的互动性等特征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信息传播受众面增大

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面受媒体特点的限制比较窄,而且缺乏传承和辐射,传播效果一般。随着网络的普及,新媒体以其传播的快捷性、空间的开放性和信息的丰富性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得知识、传播消息和交流交际的重要渠道,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信息传播,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传统媒体环境下的小众传播、精英传播,变为大众传播,受众面更大,辐射度更强。

2.信息交流互动性增强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信息交流方式。新媒体技术以它的实时性和便利性使资源共享和交流互动成为现实。高校信息发布方发布什么,信息接收方能方便接受什么,同时,信息接收方在接受和传播过程中,还可以主动地以评论、留言、跟帖等方式与信息发布方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而发布方可以通过回复等形式与信息接收方进行更及时、有效的互动交流。

3.信息发布官方权威性减弱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高校信息发布方不仅决定着传播的过程及发展,还决定着所发布信息的内容的数量、质量、流量和流向,甚至直接决定了对校园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校园广播、报刊、宣传栏等校园媒介发布的信息都由高校信息发布方来审定,信息的发布方有着绝对的信息发布权威性。而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信息的发布和使用空间更加轻松和自由,信息的接收方既是接收者也是传播发布者,拥有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信息的权利,他们可以通过论坛、博客、微博、QQ、人人网、手机短信等发布信息,甚至是与高校官方信息相反或相左的信息,并且可以快速地传播,在校园内产生群体性效应。这样一来便大大缩短了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距离,并使两者在传播过程中进行换位,这种以“平民化”“草根化”的身份发布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官方发布方的权威性。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

新媒体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因其隐蔽性、虚拟性等造成信息难于掌握和监控,使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挑战,一方面凭借其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给大学生党建工作创造了极大的机遇,但笔者认为,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积极认识新媒体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1.有利于成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新媒体的多元与开放性决定了它具有信息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等优势,使其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便捷地通过党校网站、辅导员博客、人人网公共主页、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优化信息资源,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收集、转载领导讲话、时政要闻、优美散文、心理箴言、哲理文章、优秀影视作品、红色主题音乐、民族文化知识等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源供学生分享,使他们受到全方位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同时,新媒体的便捷与互动性,使广大党员师生和非党员师生都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自主地浏览信息,使受教育者由消极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互动交流,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实效性和时效性。

2.有利于成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日常管理服务平台

学分制背景下,班级概念弱化,上课时间不集中,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和党建工作难度加大,需要我们借助新媒体开展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基于新媒体的开放和交互性特点,大学生党建工作可以逐渐走出以往开大会、念文件、填表格的传统形式,将党建工作从固定空间延伸至任意空间、时间内。我们可以及时、有效地通过党校网站、辅导员博客、人人网公共主页、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党建宣传教育内容、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党员发展(转正)公示、通知、各类登记表格等党务信息,以及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就业信息、资助信息、生活服务指南、专业前沿知识、学习网站等服务信息,以便更加快捷、有效地做好学生党务工作和精细化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3.有利于成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信息交流平台

师生之间的信任感,一直是影响和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党建工作是一项多维度工作,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和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新媒体因其开放、互动和隐蔽性特征,在一定程度可以成为各方即时交流的“无障碍交流空间”,有利于通过留言、评论、网络意见箱等方式收集学生意见、建议,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快捷地做出回应和引导,从而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同时,新媒体的应用也有利于高校对学生舆情的及时汇集、分析和引导、应对。

三、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高校应基于新媒体的特点和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

信息传播大师尼葛洛庞蒂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面对具有开放性、便捷性、平等性特征和被广大青年学生所关注、喜用的新媒体,高校和党建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树立新理念,活用新媒体,坚持体现党的先进性,增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高校要建立、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引导和支持党建工作者充分利用新媒体;党建工作者必须主动探索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掌握新媒体的运用技术,与大学生保持同步,而在规范新媒体运用,学习、遵守有关网络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则要走在大学生的前面,起到引导、示范作用。而在网络身份构建方面,笔者认为,高校要通过官方网站、主题网站等媒介构建“主动、正面、权威”的网络身份,成为高校权威信息的发布者代表;高校党务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辅导员博客、微博、人人网等媒介构建“平等、朋辈、富有影响力”的网络身份,以“对话”代替“独白”的方式与学生交流,行文方式要富有时代性和网络语言特质。

2.占领阵地,加强监督,有效发挥新媒体作用

面对具有广泛性、生动性和强大渗透力的新媒体,大学生党建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引导、监督大学生舆情,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网上党校等主题网站,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高校和党建工作者可以在主题网站上开设诸如论坛、博客、微博等空间,主动将官方、权威的信息,以快捷且学生喜用的网络媒介,“零距离、零失真”的传播给广大师生,从而把握高校信息发布的主动性、权威性和及时性。目前,许多高校都建设了党建主题网站、官方新闻网等,但多强调权威信息的发布,少有考虑交互式板块,也少有与广大师生学习、生活、娱乐相关的服务信息,由于偏离了学生使用网络的习惯和诉求,使这些传统的网络平台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可以完善现有的党建主题网站、思政网站、官方新闻网等网络平台,做到“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日常管理服务平台、交流交际平台”的四结合,契合学生使用网络的习惯和诉求,丰富吸引大学生注意力的资讯和内容,增强主题网站的吸引力和教育性、实用性、服务性。同时,高校可以充分利用主流商业网站提供的现有模式,发布官方权威信息,如开通官方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公共主页等,让学校的权威信息和声音出现在学生常用、常在的网络环境中,争取掌握网上话语权。

3.网上网下,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

我们要认识到,新媒体拓展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延展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空间,是对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益补充,但无论新媒体如何发达,都不能否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和党建工作模式,代替面对面的教育工作,这要求我们注重两者的结合,将大学生网上反映的思想动态、困难、疑问等与实际工作中的思想教育、党建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形成“网上网下”教育合力,从而全面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

参考文献

[1]朱伟,庄臣.基于新媒体视角的高校党建工作新载体研究[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2(11):75-76.

[2]肖意贞.影响与对策: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7):30.

[3]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2008-6-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周可卫.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0(3):95.

[5]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10-8-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西南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科研项目“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行为研究”(11SSZ06)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党建工作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