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税有效保护分析下提高产业竞争的新思路

2013-10-18 00:48江苏大学财经学院蒋毅一杨慧
中国商论 2013年10期
关键词:保护率降税纺织业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蒋毅一 杨慧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十几年来我国一直努力践行我国入世承诺,逐步降低我国关税税率,从15.3%到如今的9.8%是我们中国向世贸组织交的满意答卷。当然我们不会满意于这样的成绩,继续降低我国关税水平是势在必行的。

1 关税有效保护的基本理论

关税税率的大幅下降并不意味着我们关税有效保护程度的降低,众所周知,关税有效保护程度的衡量指标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指标——名义关税税率(NPR),一种是隐性指标——有效保护率(ERP)。名义关税税率用征收关税国家的国内市场价格与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的差额占该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来表示,用公式表示即为:NPR=(P′-P)/P,很大程度反映一国经济制度的倾斜,是某国对某一类商品的保护程度,我国也借高关税税率对幼稚产业、新兴产业以及支柱性产业进行保护,尽管保护的效果有待商榷,事实上高关税的确有产业保护的效果。

而有效保护率是以征收关税后一种商品的产业增加值与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商品的产业增加值的差额占自由贸易条件下该商品的产业增加值的百分比来衡量的,关税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公式是在假定某个产业只生产一种产品j,其中中间产品有i种的前提下,最终该有效保护率是与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中间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和投入产出系数三个变量有关,用公式表示为:

根据有效保护率的理论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建立了阶梯型的关税结构,随着产品投入程度不同征收不同的关税税率,对越低阶段的加工产品课征越低的关税。(2)中间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提高不仅仅会影响对产品的有效保护,甚至会出现负的有效保护率。(3)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税率降低并不意味着有效保护程度的降低,这也是我国履行入世承诺不断降低关税税率而不降低国内产业保护的根本,然而由于我国关税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该效果目前并没有达到预料中的结果,也正是我国关税政策和结构致力于研究发展的重心。

2 名义关税税率和有效保护率的对比分析

对2001年、2004年、2007年和2010年我国关税的名义关税率和有效保护率对比如表1。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为完成入世承诺,我国普遍的税种都在不断降低税率,然后在降低名义关税税率的同时,不同产业根据自身的行业特征,有效保护率呈现不同的走势,例如,农业是我国的根基,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势必需要降低农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从农业名义关税税率和有效保护率走势图(图1)可以看出,在经过行业自身的调整和改革后,我国农业能够顺应形势在名义关税税率走低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呈上升趋势,既展现了我国积极入世的态度,也深化了我国农产品行业的体制,培育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而纺织业虽然也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面对关税税率不断降低的冲击时,其表现却是出人意料,图2可以看出有效保护率不但随着名义关税税率的降低不断下滑,甚至降低的幅度还高出税率下降幅度。

资料来源:2001年的数据引自许统生:《我国关税的贸易保护水平分析》,2004年和2007年的数据引自谷成(2007)的各项分析数据摘录、整理和集合而成。2010年的数据根据2011年“投入产出表”中列举的产品部门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海关税则中运用简单计算平均法对每项产品最优惠税率进行计算合并自行计算得出。

图1

图2

面对持续的降税现状,有的产业能够立足自身产业特征,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有的产业则裹足不前,维持传统发展模式,按部就班,这样的产业最终只有被淘汰的结局,有的产业更是无力承受这样的冲击,已经身陷囹圄无力翻身,由于产业发展的个性我们不可能寻找出适用于任一产业发展的模式,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来寻求一些思路,希望借由这些思路打开我国产业发展的特色道路,能够接受名义关税税率不断降低的现实,更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3 以农业和纺织业为例的产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在持续降税的大环境下,如果说一个产业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也就意味着该产业竞争力能够抵制降税的风险。从逻辑学上说,如果一个产业的产业竞争力是可观的,那么该产业也就具备了有效保护的部分条件。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业在最初大幅度降税的冲击下逐步调整后有效保护率已经有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长期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密不可分的,但无可厚非的是我国农业也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纺织业一直是我国出口总额的重要支撑,在最初入世的时候正是因为纺织业有利优势才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在最初的大幅降税中正是纺织业这个产业发挥着中流砥柱的支撑才使得我国顺利完成入世承诺,但它的有效保护率却是随着降税不断降低,其降低幅度甚至还超过降税幅度。

现在我们还探究产业竞争力的原理,产业竞争力是介于国际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坚实桥梁,其作用不容小觑。所谓产业竞争力就是同类产品及可替代产品之间的竞争关系,既可以体现了不同国家的统一产业之间也可以体现了一个国家不同的产业之间,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某个产业比其他产业更能有效地顺应市场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认为产业竞争力可以用生产率、平均单位成本、出口份额等数据来衡量。

下面我们就分析农业和纺织业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在关税税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产业竞争力的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从上述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农业和纺织业虽然都面临关税税率下调的危机,都将走出关税保护的太阳伞下,但是正因为产业本身的行业特征决定两个产业不同的结局。从他们各自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出口份额来看,未来的农业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农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从之前的家庭承包经营种植模式到如今的大户承包经营模式,走规模经济路线,传统模式的精耕细作逐渐被取代,越来越多的机械化操作正逐步地大规模发展前行,加之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从种子到最后的农作物,国家不断投入研发领域,农业整体的生产率出现了质的飞跃。而纺织业整体发展来看,出口份额总量依然呈上升趋势,增长幅度却有了明显的下滑,这根本原因也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率的平稳发展,从整个行业来看我国从事纺织业的企业和劳动力占了很大的份额,正是因为这些小规模化企业发展的局限性桎梏了整个行业发展的步伐,如果不能打破之前发展模式,整个行业发展前景堪忧。

4 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思路和对策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三十几年,我国的出口型经济总额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在这样的成绩面前,我们的各行各业也绝对没有缩回去的余地,我们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产业改革,在不断提高我国生产率的同时,扩大我国产成品的出口额,让中国经济更密切地融入世界经济中。

4.1 提高生产要素生产率,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才资源强国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GDP不足,人力资源似乎成了我国发展的软肋,实则不然,生产要素包括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人从来都是高级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环境、资源矿产等作为初级生产要素在现在自由贸易经济里的位置越来越小,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才是未来产业竞争的发展方向。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激励人才快速养成机制,是我国教育发展和培养的主心骨。只有人才资源强国的坚强后盾,激励我国产业持续的创新力,才能形成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持续升级。

4.2 扩大产业需求,提升顾客满意度

市场经济讲求,有需求才会有市场,一个产业即使拥有无限的潜力和竞争力,如果没有需求,这个产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全球经济背景下,促使中国制造的产品深入世界的边边角角,也就是体现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有力表现。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措施,中央自金融危机以来,每年逐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力度,作为国民来说,我们也要有积极作为的态度。

作为我们的产业是用来使消费者满意的,顾客对产品、服务的要求或者挑剔程度是产品不断创新升级的动力,满足顾客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是产品与时俱进的前进方向,这样的产业才会有不竭的需求,这是对我们产业在新时代下提出的严峻考验。

4.3 促生产业集群,树立品牌意识

一个产业的发展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作为重点保护产业和扶持产业,只是一味地为保护而保护,一旦离开温室很快就会枯萎,真正的保护是为其形成一片产业集群,使与其相联系的产业共同发展相互支撑。例如德国的印刷机领军全球,离不开德国油墨业、造纸业、制版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强势。产业要形成优势竞争力,必不可少的就需要上下游产业,有竞争力的产业同样会带动相联动的产业发展,其实也就是产业集群的效应,发挥产业整体发展的功能作用,促进共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明显,相信有知名度的牌子,相信他们的售后保障,这些都是品牌效应,无论是哪个产业都有自己的“驰名商品”,我们需要打造的就是这些品牌,不一定要价格不菲,一定要让消费者放心。

[1]小岛清.保护贸易论之有效保护率[J].对外贸易论,1987.

[2]金祥荣,林承亮.对中国历次关税调整及其有效保护结构的实研究[J].世界经济,1999(8).

[3]迈克尔·波特.国际竞争优势[J].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保护率降税纺织业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科兴新冠疫苗对印尼医护保护率94%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提高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
制造业要求降税降价问题研究
牛脾转移因子联合核酸疫苗对虹鳟鱼IHN病的保护率影响研究
纺织业觅路
增值税税率降低1%的影响分析
降税!国产化妆品你做好准备了吗
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效果及影响因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