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万元田” 带动群众富
——遵义县农业“321工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013-10-21 04:42刘文献王健
当代贵州 2013年21期
关键词:亩产值大户产值

文 刘文献 王健

打造“万元田” 带动群众富
——遵义县农业“321工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文 刘文献 王健

遵义县农业“321工程”是通过增加投入、调整结构、配套设施和应用科技,进一步提质升级,将土地亩产值和户均畜牧渔业效益梯次提高到3万元、2万元、1万元。

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率先全面小康目标,遵义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实施农业“321工程”。

农业“321工程”是在巩固“黔北粮仓”,建设“黔北钱仓”理念下,在“万元田”、“千元院”活动开展5年多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投入、调整结构、配套设施和应用科技,进一步提质升级,将土地亩产值和户均畜牧渔业效益梯次提高到3万元、2万元、1万元。

因地制宜发展典型模式

遵义县实施农业“321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分为自发阶段和自觉阶段两个阶段。自发阶段主要在“万元田”、“千元院”活动阶段;自觉阶段是县委、县政府主动提出实施农业“321工程”至今。经过基层和群众不断探索发展,遵义县农业“321工程”已成为农业快速增收的典范,成为新型经营主体的样板。据初步统计,遵义县现有亩均产值1万元以上,种植面积共达10.18万亩的种植大户1.18万户;户均畜牧渔业产值1万元以上的养殖户1.89万户。到2015年,全县预计达到亩产值1万元以上种植面积20万亩、种植户1.5万户;户均畜牧渔业产值1万元以上的养殖户3.5万户。

在设施农业起步早、高效作物发展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区域,以组培育苗、无土栽培、避雨栽培、配套滴灌喷灌的设施栽培、种苗生产、特色种养业等为主发展亩产值3万元以上的高效农业。典型模式有无土栽培蔬菜、林下天麻、“四种工程”、苗木花卉、设施栽培草莓、特色养殖、流水养殖等,现已发展3万元产值田11570亩,种植大户1490户,户均畜牧渔业产值3万元养殖户2895户。

在城郊镇村、交通便捷、群众商品意识强的“三大板块”区域,以反季节蔬菜、特色农产品、精品水果、良种畜禽、中药材种植等为主发展亩产值2万元以上的高效农业。典型模式有设施栽培蔬菜、反季节蔬菜、林下经济等,现已发展2万元产值田26030亩,种植大户3242户,户均畜牧渔业产值2万元养殖户4190户。

在传统农业提升区域,主要以露地蔬菜、粮药套作、林下种养、特色种植、稻鱼共生等轮(套)作优良种养模式为主发展亩产值1万元以上的高效农业。典型模式有虾子镇清坪村提早秋延后露地蔬菜、三岔镇红星专业香葱种植、泮水镇纸厂错季蔬菜周年生产等,现已发展1万元产值田64210亩,种植大户7115户,户均畜牧渔业产值1万元养殖户11860户。

丰富群众经验坚持科技支撑

遵义县在实施农业“321工程”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丰富的群众经验。

紧扣市场脉博发展生产。蔬菜种植大户舒健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蔬菜种植中生产不是关键,生产技术、科技应用都能通过学习掌握,关键在于如何将生产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生产出市场需求适销对路的产品来占领市场,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舒健抓住遵义绿产交易市场和娄山市场,每年投资1.8万元租用铺面进行直销,并在生产中采取多品种适度规模发展蔬菜生产,分段进行移栽,每15天移栽一批,达到分段成熟,分批次上市,解决了统一集中上市销售难题。

根据消费需求选择品种。 品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关系到能否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能否实现优质优价获得较高效益。三岔镇草莓种植大户叶义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了章姬和红颜两个市场畅销品种进行种植,亩产值达4万元以上,实现纯收入3.5万元。三合镇林下养鸡大户刘永旭,结合目标市场选择广西良凤花鸡作为饲养品种,年收入达10万元。

坚持科技支撑提高效益。在生产中只有以科技为支撑,探索优良模式,配套组装技术,在季节衔接和茬品安排上注重水、土、温、光、空间的有效利用,才能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遵义县农民探索应用粮经套作、商品化育苗、发展错季节蔬菜、精品水果、林下种养、稻鱼共生、园艺花卉、良种畜禽等优良模式,配套推广避雨控湿栽培、无土基质栽培、膜下滴灌、草畜配套、农业机械化等先进生产技术,将农业从传统意义的“春耕夏管、秋收冬藏”向“一地多用、一年多收”的立体生产、高产高效模式转变。蔬菜种植大户舒健进行科学优化种植组合,高矮搭配,探索出“一膜两用、一架多用”节本增效技术,亩产值1.5万元以上。南白镇刘景红利用设施发展无土蔬菜栽培,配套膜下滴灌,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减少土传病害,实现亩产值4.3万元。

完善现代设施筑牢屏障。在省、市支持下,遵义县委、县政府先后投入80多亿元为农民配套完善生产设施,建起现代农业发展屏障,不断改进完善设施。三合镇李洁纯夫妇应用大棚栽培香菇,配套遮阳喷水技术,成功解决夏季高温香菇生产技术难题,实现亩产值4万元。龙坪镇采用避雨控湿膜下滴灌栽培提子,成功解决贵州特殊山区发展特色精品水果种植积温不高品质差、雨热同季湿度大病虫害严重的生产技术难题,实现亩产值3万元。

推进实施经验狠抓措施落实

除得到的群众经验外,遵义县在实施农业“321工程”实践过程中还取得了很好的领导推进实施经验。

培育新型主体引领发展。县委、县政府除鼓励全县专业合作组织和能人大户实施农业“321工程”,发展现代农业外,还鼓励400余名干部、1800余名返乡农民、100余名外来农业企业家投身现代种养业,农业生产的经营主体从过去单一的农民向干部、工商业主、返乡农民工、企业业主、专业合作组织等综合群体转变。全县270余个专业合作组织规模流转土地19.5万亩,带动6.5万农户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农民收入达10多亿元。三岔镇养殖大户郑忠贵采取“150型标准化猪舍+大白品种+EM生物技术养猪法+沼气池”养殖技术,年纯收入达20万元。

实施林下经济拓宽发展空间。遵义县森林覆盖率达48.3%以上,如何在实行“林改”后将丰富的林业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遵义县在生产实践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2012年专题召开了发展林下养鸡工作会议,全县发展各种林下经济面积达20万亩以上,把林下经济纳入“321工程”实施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拓宽“321工程”发展空间。三合镇泽头村农民刘永旭2012年投资18万元,流转林地120亩发展林下养鸡,2012年出栏肉鸡1.2万羽,实现销售产值约67万元,实现利润12万元。团溪镇香山村农民陆远亮2010年卖掉住房后带着200多万元返乡发展林下种植生态天麻,在团溪仙人岩流转土地480亩、灌木林地680亩,2012年种植天麻6000平方米,实现产值150万元,亩产值达到4万元以上。在他的带动下,2013年又有20余户发展林下天麻26000平方米。

刘文献(右二)、王健(中)在林下生态天麻种植基地调研。(遵义县农牧局供图)

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带动发展。为进一步总结提炼群众生产实践中的成功经验,遵义县委、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生产一线,与群众面对面算增收账,结合成功经验和做法,帮助农民选发展项目实施农业“321工程”。通过深入调研,总结出实施大棚无土(有土)栽培模式、露地高效栽培模式、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林下经济模式、生态养殖模式、休闲农业模式等6种主推优良模式,并编制成册发放到镇乡干部手中,在生产实践中参考借鉴。

狠抓推进措施落到实处。遵义县委、县政府将农业“321工程”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基本形成了“五个一”(出台一个文件、召开一个会议、树立一批典型、创建一批示范、一把手亲自抓)工作格局。县委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调度农业“321工程”,先后出台《遵义县农业“321工程”实施意见》、《认真抓好2013年农业“321工程”示范点创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县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由县委书记、县长、镇(乡)党委书记等参加的农业“321工程”推进会,提出了用“一二三”工作法(突出市场这个重点,抓住科技和特色两个关键,实行县、乡、村三级办点示范)来推进农业“321工程”实施。由县委书记、县长亲自带头创办示范,县督查局牵头,专题督查农业“321工程”推进情况,投入6000多万元资金保障政策落实。将县、乡、村三级办点示范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了县、镇(乡)一把手亲自抓、技术人员蹲点指导服务的良好机制,涌现了一大批各类先进典型,有力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

(刘文献系遵义市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顾问,王健系遵义县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县农牧局局长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亩产值大户产值
葡萄树结“智慧果” 亩产值可超3万元
糖度高、类型多、瓜味足 “炫彩”系列小西瓜 亩产值3.5万元
亩产超340斤!4口塘出蟹11000斤,错峰卖蟹亩产值2万元的秘籍来了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
种植大户为什么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