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体育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3-10-21 21:20王艳霞
前线 2013年3期
关键词:体育明星体育事业体育产业

王艳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这一要求体现了体育运动的本质,彰显了国家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也为北京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现全面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京体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9.1%;竞技体育成绩斐然,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体育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体育服务业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体育赛事数量逐年增加,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北京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从人们的认知水平看,体育健身意识和体育生活化水平尚需提高。体育运动的魅力在于通过运动磨练身体和意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和工作,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生活质量。因此,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能带来精神世界的丰富、升华和享受。而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虽然达到了49%,但其中很多人尚未将体育融入生活也未能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和魅力,全市开展的全民健身活动尚需进一步转化为市民普遍的体育生活方式。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应是体育事业致力追求的目标。当前,我们对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宣传引导尚显不足,群众日常健身活动组织化程度不高,体育生活化理念融入市民生活还缺乏政策、环境、设施等方面的支持。

竞技体育优势项目与群众喜爱项目有待协调发展。北京是一个有着优良体育传统、体育氛围浓厚的城市。全市普及程度较高的体育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游泳、棋类、钓鱼以及足球、篮球、排球和正在兴起的网球等。这些项目在新中国体育运动史上曾取得辉煌成绩并产生了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明星,如乒乓球世界冠军邱钟惠,女篮国手宋晓波,举世闻名的“铁榔头”郎平等。这些体育明星带动示范作用明显,极大地促进了全市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从近几届全运会成绩看,北京市体育代表团的名次在第4-6名之间,优势项目为男子棒球、女子垒球、男女手球、体操、跳水、乒乓球、武术、花样游泳、自行车、摔跤、柔道等,这些项目中为大众熟知并能发挥引领作用的体育明星并不多。如何有效协调优势项目与群众喜爱项目之间的关系、兼顾竞技体育成绩与群众体育普及,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毕竟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体育明星对体育运动开展、普及、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日益高涨的大众运动、健身需求凸显就近、就便运动设施及场地的不足。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体育强国的内涵不仅包括竞技体育金牌数量的增多,还包括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的齐头并进,跟上世界先进水平。随着《全民健身条例》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体育逐渐走入更多人的生活,影响着我们学习、工作、娱乐,改变着我们的作息时间、生活理念、潮流时尚。与日益高涨的健身需求相矛盾的是就近、就便运动设施和场地的不足和缺失。我们看到,市民从事体育锻炼的场所多在公园和体育馆里,在住宅小区内除了散步者很少见到从事其他体育锻炼的人群。虽然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等诸多文件,但全部落实需要一定时间。就近、就便运动设施和场地的不足和缺失影响了部分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尤其对课业繁重的中小学生来说,能够在社区较方便地参加体育锻炼对调节身心、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尚未形成体育明星引领、大众健身需求、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就目前情况看,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偏低。以2009年为例,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91.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75%,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比重一般在1%~2%之间。同时,体育核心行业市场效益不佳、市场开发水平亟待提高也是存在的突出问题。以2011年为例,全市29家主要体育经纪公司赛事成本费用高于相关收入,且盈利模式单一,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体育健身休闲重点法人单位的营业成本高于营业收入。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市聚集的优势资源尚未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实际动力,在各种资源、环节间存在着相互脱节问题,应致力于构建一种机制,使得各种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大众健身需求得到最大程度满足、企业得到正常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

未来发展的重点

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体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把握住这一核心精神,结合北京体育事业的实际,才能科学地推动北京体育事业的发展。

审时度势,合理确定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和重点发展项目。北京市竞技体育的发展思路应在继续发展优势项目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变化,合理确定重点发展项目,充分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大众喜好,做到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与民众消费特点吻合,切实反映大众当前需求,而且有效引领体育健身时尚。比如,可重点发展群众基础广泛的项目如田径、游泳、三大球和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适应城市消费特点的项目。

大力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应在现有基础上,认真思考如何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2010年,北京市推出了“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各区的资源优势打造群众体育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各区县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在继续做好此项工作的同时,应重视各区县独具特色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各区县都有一些独具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这些项目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和百姓生活习惯,蕴含着传统文化理念和审美观念,是体育百花园中的朵朵奇葩。比如,房山区南窖乡的中幡项目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保护和传承。

采取多种措施,力促居民小区配建体育设施落到实处。认真抓好居住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的落实工作,在新建、改建项目的立项审批、规划设计、施工许可等环节明确要求,层层把关,把体育主管部门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流程中的必备条件。加大体育执法力度,逐步开展现有居住小区体育配套设施的检查、督促整改和验收工作,使居民小区的体育配套设施看得见、用得上、管得好,真正使政府政策落到实处、惠及百姓。

大力倡导体育明星进社区活动,使其逐步规范化、常態化。积极倡导体育明星,包括奥运冠军、非奥项目世界冠军等走进社区、走近普通市民,宣传健身意识、指导科学锻炼,最大限度发挥(下转第90页)(上接第68页)明星效应,发大众体育锻炼热情。可尝试建立工作规范,明确体育明星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具体要求,使此项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同时,逐步推进政府多元化考核机制建设,建立包含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体育产业发展等内容的考核指标体系,金牌数量只是考核指标之一,引导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利用寒暑假期开展学校体育联赛,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体育联赛制度。可结合重点发展项目,从中选择基础较好、条件成熟项目开始,例如三大球群众基础好,北京市推出了重点校建设,其他球类以及棋牌类智力运动项目也可组织团体或个人比赛。此类活动可丰富少年儿童假期生活,减少假期中学生们留守家中或海外游学时间,引导儿童走向户外,参与竞争,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格和团队合作精神,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利国利民,意义重大。

(作者: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体育明星体育事业体育产业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体育产业之篮球
浅析我国体育明星公共形象营销及对青少年的影响
国内体育明星图书出版的冷思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师范院校体育院系服务地方体育事业的研究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对体育事业的积极作用
我的爸爸是超人
体育明星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