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身弯腰渡人才

2013-10-21 21:20王晓河
前线 2013年3期
关键词:破格人梯华罗庚

王晓河

华罗庚是伟大的数学家。他之所以能华盖群芳、独领风骚,固然有个人勤奋努力的因素,也有别人的慧眼识才——对他的破格培养、使用和提拔。1931年,他为熊庆来所识,被破格聘请到清华算学系工作;1933年,清华大学理学院将他从图书室助理员调任为助教;1934年,学校再次把他从助教破格提拔为教员;1938年,他越过了讲师、副教授,又一次被破格聘为西南联大数学系教授。几次破格,一次一个阶梯,一个阶梯一个飞跃,这使华罗庚如鱼得水,茁壮成长。

我国著名分子遗传学家、生物工程奠基人之一的黄翠芬,“直腰为人梯,弯腰为人桥”,好不容易争到的出国名额,她让给有发展潜力的中年知识分子,自己则以探亲的名义,自费去美国考察。她还发动在国内外结识的朋友、老师、同事,千方百计地打通各种渠道,先后把几十位优秀的年轻人介绍出国进修学习,同时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吸引学成后的年轻人回国建功立业。爱才惜才,甘做人梯和人桥,境界诚可贵,品德殊可嘉,黄翠芬实在令人钦佩。

我们的事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爱才惜才,乐为人才鼓与呼,更要帮才助才,蹲身弯腰渡人才,甘为人才搭桥铺路。

这需要宽阔的胸襟和境界。个人如日中天时舍得腾出位子,助人才登台上位,自己甘做配角,为人才牵马坠镫;个人似花正红时甘愿“俏也不争春”,把出名戴誉的机会,拱手献给人才,让其崭露头角、施展身手,自己去做绿叶扶红花。“当代毕昇”王选,一生做过多次选择,而他的第六次抉择,无疑是最灿烂的抉择:一年内把三位年轻人才同时推上研究室主任的位子,让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熠熠生辉。他说,“伏枥老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他衡量自己贡献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发现了多少年轻才俊。

这需要冲开壁垒、打破框框的勇气和智慧。蹲身弯腰做梯桥,目的是渡人。身为领导干部不但要有渡人之胸,还要有渡人之勇。“吃大锅饭”不行,那就“开小灶”用人才;论资排辈压制人才,那就打碎成规破格用人才。

这需要无私的奉献、挚爱的情怀。着意化为桥,躬身做人梯,无需投桃报李,不求谢恩私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只求人才辈出。

然而,也有人不愿做此想此为,他们心胸狭窄,嫉妒人才,压制人才,防范人才,貶损人才,误人肥己;他们目光短浅,缺乏战略眼光,忽略对人才的培养使用,直到人才断档、青黄不接时才想到临时“抱佛脚”;他们在人才培养上有太多功利化,把培养人才作为争名夺利的筹码,把使用人才作为自己上升的垫脚石。一句话,他们都不肯蹲身弯腰,甘为人梯,愿为人桥。而这,无疑是当领导干部的一大致命伤。

人才辈出,既需后者继往开来,也需前者引领扶持,领导干部应是这样的前者,放大胸怀,提升境界,诚心诚意,蹲身弯腰,乐为人才梯和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笔者相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便有“映日荷花别样红”。

责任编辑:戚本逊

猜你喜欢
破格人梯华罗庚
华罗庚、陈景润“弄斧”必到“班门”
救命人梯
甘做“人梯”的硬核“80后”
华罗庚的信任
信任
某些教师
换届更要保持人梯的坚度、宽度、高度
“破格”会见或是中印关系新常态
欧洲“破格”欢迎中国总理
古代“破格”提干的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