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辞高缭

2013-10-21 21:20虞舜客
前线 2013年3期
关键词:冯友兰假话光绪

虞舜客

那日翻看《史记》,见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子一事,以为有趣,掩卷沉思,竟得一番话语想说。

晏子手下叫高缭之人,在晏子身边干了3年,从无犯错。然而,有一天晏子把他给辞了。有人不解,便问晏子何故,晏子说:“我见识短浅,定然会有过错,但高缭从来没有为我指出和纠正。”

晏子无疑是明白之人,深深懂得有人指错规正的重要性,故毫不犹豫地辞掉了高缭。

一个人欲让他人指错规正,必能听到真话才行。高缭之所以三年没为晏子指错规正,不排除其乃昏庸之辈,发现不了晏子的过错,更可能是他为讨晏子欢心,视过错而不坦言,说假话以粉饰。可晏子偏偏不吃这一套,从你这听不到指错规正的真言,要你何用,结果,高缭落得个被“炒鱿鱼”的下场。

旧时官场,听不到真话再正常不过。就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也往往假话贴耳,被周围人骗得不轻。光绪年间,一文钱可买三四个鸡蛋。可管御膳房的人却对光绪说,宫里吃的鸡蛋三十两银子一个。为何如此造假?因为宫里吃的只有贵才显派头,皇上怎么能吃和老百姓一样的东西。光绪“日必食鸡子四枚”,一天下来就要花费120两银子。稍微动脑筋想想,就可知此系谎言,若其真卖这么贵,别说老百姓吃不起,就算王公大臣恐怕也承受不了。有一次,光绪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手里高举一只鸡蛋问老师翁同龢:“此种贵物,师傅亦尝食否?”这翁同龢便跟着造假,来了个顺水推舟,答曰:“臣家中或遇祭祀大典,偶一用之,否则不敢也。”明明没有的事,却让翁同龢说得跟真的似的。

光绪身边人之所以讲假话,不讲真话,在于光绪不比晏子明智,晏子为听到真话敢开除属下,可光绪被瞒骗了还沾沾自喜,不以为荒唐。自己就爱听假话,那听不到真话就怪不得别人了。

欲讓世间少些假话,晏子这样的人应多点,光绪这样的人应少点。可惜,有人就是做不了晏子。

冯友兰晚年回忆:他在西南联大时,每年都去重庆一两次,且每次都接到蒋介石送来的请帖。宴席上,他发现一条规律,善于做官之人,如果蒋介石问他所管辖的那个地方的情况,总说很好。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容易最保险的回答,说一个“好”字就过去了。假使回答有问题,甚而答有什么问题,再要对问题作分析或请示,那就麻烦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受到蒋介石斥责。于是冯友兰感慨,上有好之,下必迎焉,知道蒋介石喜欢文过饰非,谁还在他面前说真话!

而今当干部的,自然应像晏子那样明智为好——爱听真话。

干部在决策中采纳不同意见乃至反对意见所以重要,是因为干部在决策中肯定存在“百密必有一疏”之时,而旁观者清,及时听取各方宝贵意见,就能避免疏漏。陈云当年发现自己决策错误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找人提意见,哪怕“抬杠”。他认为,一个人看问题,眼光总归有局限,集思广益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和正确。而这样做的前提,必有爱听真话、愿听真话、必听真话的气度。

责任编辑:戚本逊

猜你喜欢
冯友兰假话光绪
我不想让你误会
遇事不要轻易下结论
我不想让你误会
假话种种
金岳霖帮助冯友兰转变
假话在狂欢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Scholar and East Lake
光绪与珍妃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