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也是做公益

2013-10-24 08:36乔红伟
社会与公益 2013年11期
关键词:种菜公民绿化

文/乔红伟

种菜是公益行为吗?可能你会说,帮或为别人种菜是公益,自种自吃或出售就不是公益行为。在9月份举办的第二届慈展会上,北京“益平米”绿公民生活联盟发起人之一的牛健则会郑重地说:“在城市小区里种菜就是做公益。”

数据显示,2012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7.1亿,占总人口13.54亿的52.57%,未来还要增加近3亿。同时,我国现有400亿平方米建筑,未来30年,城镇化进程还要建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都市中缺少绿色,PM2.5丶热岛效应等将会对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今天的城市已处于深度的生态危机之中。

牛健认为,城市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态过载,也就是污染物的排放超过了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直接解决方法:一是减少排放,二是增加生态能力,三是物质循环使用。社会原因是人的行为,也就是非绿色的个人生活方式和稀少的绿色公民行为。而要缓解这一生态矛盾,需重建微循环,推行“微绿地、微农业”等。

“微绿地”是指以屋顶、墙体、阳台、窗台、室内为主的建筑空间的绿化,在国内的城市中,有200亿平方米的屋顶可供绿化,有数量巨大的墙体丶阳台丶窗台丶室内等立体绿化可以绿化,这些建筑空间其中大半是私人产权,需要城市居民做为主角来参与建设。“微农业”就是利用社区空地与家庭生活空间种植蔬菜等农作物。通过广泛的个人绿色生活和有监督的绿色公民行动,是解决城市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市民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绿色公民,决定着中国的可持续未来。

传统居民参与的环境减排,总是让居民减少物品的消耗和选择绿色产品。这种基于让人们减少消耗的环保思路属于“痛苦类”,以眼前的个人的持续的痛苦,期盼未来公共的好环境,违背人规避痛苦的天性,只适合少数公民,大部分市民难于持续有效地参与。种菜则是利用生态天然的公共属性,让个人得到菜品的私利与减少污染、净化空间的公益联为一体,使居民有较强的自驱力,能增强居民减少物品消耗和选择绿色产品的忍耐力,增加绿色转变的正能量。 通过交换循环使用物品是间接改善环境,还有利于居民的交往。居住在同一社区中的家庭,因学历、经历、职位等的不同,有时难以找到共同的交际点。跳舞、练字与体育锻炼都是小群体项目,都市人都喜欢亲近绿色,如果大家都种菜,无疑就找到了共同点,在相互的讨论与交流种菜的话题时,就融洽了关系,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往来。

城市垃圾中三分之二是有机成分,直接填埋造成垃圾围城。在家庭种菜时,会把家中洗菜的水用来浇菜,有机垃圾经过社区堆肥处理变成种植土,用于社区种菜,垃圾减量、再造耕地。还会让人们在体验种植全过程时注意到食品的安全。

猜你喜欢
种菜公民绿化
海底能种菜?
论公民美育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种菜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爱种菜的爸爸
十二公民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