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山灌区 润泽皖东万顷田

2013-10-25 07:13张金慧,韦凤年,王春夏
中国水利 2013年21期
关键词:续建乌江安徽省

滁河一级站

滁河二级站

安徽省驷马山灌区以引江灌溉为主,是全省第二大灌区、全省最大的提水灌区。灌区分布在皖东江淮分水岭两侧的滁河上中游地区。灌区规划为五级提水,设计灌溉面积365.4万亩,装机32台7.85万kW,涉及皖苏两省的合肥市肥东县、巢湖市,滁州市定远县、全椒县、南谯区、琅琊区、来安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和县,南京市浦口区等4个市10个县(市、区),其中安徽省350.4万亩,江苏省15万亩。工程现为四级提水,总扬程30.1m,装机12台套2.76万kW,灌区输水主干渠总长143.8km,引江水道长27.4km,实际灌溉面积约215.4万亩(含浦口区15万亩)。

驷马山引江水道

滁河三级站

“今年8月中旬,皖东大旱,驷马山灌区渠首工程乌江站开足马力抽取江水,经过滁河一级、二级、三级电灌站攀高30.1m,最终将长江水送到了100km外的安徽省肥东县,缓解了当地的旱情。”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主任杨月明颇感自豪地对记者说起当时抗旱的情景。2013年的夏季抗旱时节,长江水首次翻越江淮分水岭助力合肥,充分体现出十多年来驷马山灌区续建改造取得的巨大成效。

江滁通渠,造福灌区人民

滁河流域位于江淮之间东部,发源于肥东县丘陵山区,干流全长269km,流经合肥市、马鞍山市、滁州市和江苏省南京市,于江苏省六合区大河口汇入长江。

早期的滁河并未为两岸百姓带来福祉,悠悠历史,静静流淌的滁河记载着风雨沧桑。滁河洪水汇集快而河道泄流不畅,当全流域普降暴雨时,极易形成洪涝。新中国成立前,流域内仅依靠小型塘坝灌溉,极易受旱。

让滁河为百姓造福。“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毛泽东主席这一南水北调的战略思想,指引皖苏两省滁河儿女兴建了驷马山引江水利工程。1969年12月26日,24万江淮儿女会战驷马山,绘制了战天斗地的历史画卷。

40余年几代驷马山人的艰苦创业、负重奋进,驷马山水利工程被建设成为皖东地区具有抗旱、分洪、除涝、航运等效益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灌区已建成的骨干工程包括乌江站、滁河一级站、滁河二级站、滁河三级站4座大型抽水站,晋集闸、乌江闸、襄河口闸、汊河集闸4座节制闸,驷马山引江水道(总干渠)和肥定干渠中下段;滁河二级站至汊河集闸之间的滁河兼作输水干渠。目前,规划中的滁河四级站、江巷水库、肥定干渠上段等工程尚待建设中。

驷马山水利工程自1971年运行以来,在灌溉、防洪、航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累计泄洪400多亿m3,累计提引江水30多亿m3,拦蓄水近50亿m3,直接减灾效益150多亿元,为皖东及南京市工农业生产、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航运、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被皖苏两省人民誉为“遇旱能抗、遇涝能排”的生命工程。

续建改造,激发灌区活力

驷马山灌区经过多年运行,出现设备老化等问题,制约了灌区效益的发挥。如何激发灌区活力,摆在了驷马山灌区人的面前。国家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给驷马山灌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自1998年开始,驷马山灌区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截至2013年8月,安徽省发改委、省水利厅共批复下达投资计划项目41个,累计下达投资4.94亿元,投资基本用于骨干工程建设。到目前,通过续建改造项目,灌区灌溉用水保证率达到了89%,实际灌溉面积由改造前的181.3万亩(15亩=1hm2,下同),增加到200.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9.1万亩,同时改善灌溉面积72.6万亩,为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从灌区改造前后粮食单产水平就可以看出项目实施的成效”,杨月明说。据介绍,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前,灌区主要农作物水稻、棉花、油菜的单产分别为420kg/亩、60kg/亩、105kg/亩,项目实施后提高到500kg/亩、85kg/亩、135kg/亩,灌区人均农业收入由改造前的1785元增加到2652元,经济效益明显。

在驷马山灌区渠首工程乌江站,记者看到两台机组正在停机改造中。乌江站站长陈开金对记者说:“乌江站一共有6台机组,这6台全部改造完成后,提引长江水的能力将提高15%以上。”

在续建改造中,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坚持以规范灌区建设管理为根本,以提升灌区管理水平为核心,积极开展工作。为规范灌区的建设管理,经省水利厅批准成立了“驷马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局”作为项目法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管局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管理。在管理上,制定了《安徽省驷马山灌区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灌区工程建设、管理保护、防汛抗旱调度、水资源管理等管理职责。与此同时,树立主动作为、服务灌区的理念,管理处作出了“灌区有需求,驷马山就供水”的承诺。

在续建改造中,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无私奉献,工程建设管理、综合经营、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工程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利经营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精神文明建设更是有声有色,多项工作多次受到上级和灌区地方政府的表彰,先后荣获的省部级表彰就有“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全国农林水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单位”等12项。

在续建改造中,还培养出大批的技术能手。在乌江站厂房里,站长陈开金介绍说,乌江站的机组安装调试,都是由该站技术人员独自承担完成的,通过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积累了宝贵的实践操作经验,也让一大批青年职工迅速成长起来。通过技改成长起来的青年技术能手无疑是灌区宝贵的财富,现在他们除了承担本省的主要项目外,还有江西、湖南、江苏、浙江等省的客户主动找上门来请他们去帮忙。

雄关漫道,风帆正举。2012年安徽省政府出台《关于印发安徽省淮河流域(防洪防旱防污供水)综合治理规划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构建以长江、淠史杭—驷马山、淮河为横,以引江济淮、淮水北调、引淮入亳为纵的“三横三纵”骨干输水线路格局,驷马山位于“一横”“一纵”骨干输水线路的核心位置,再次为灌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续建改造项目的实施,给驷马山灌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坚信,迎接着治水兴水的春天,承载新的希望,驾驭历史的机遇,以服务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科学发展、策马争先,驷马山灌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肥定干渠

灌区续建配套项目——全椒县卜集片灌区二级站

灌区上游的黄疃抽水站

猜你喜欢
续建乌江安徽省
又见乌江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自刎乌江(二)
自刎乌江(一)
汲东干渠续建配套施工过程环境保护问题与措施对策
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水库大坝尾留续建工程的应用
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