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推动微课进入教学实践

2013-10-25 10:29张宝辉
中国教育网络 2013年10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学习者微课

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不要大起大落,对于微课亦是如此。

微课先天的特征就是碎片化,从产生开始就是与移动学习相匹配的。今天,教育者提倡移动学习是因为学习者具有移动能力,并利用携带的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获得“移动”甚至“无缝”的学习环境,是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扩大和延伸。另外,微课资源的学习可以利用比较零散的个人时间,导致移动学习和碎片学习机会的产生。

对于教师而言,在微课教与学中,教师可根据授课的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教学可视化手段,使学生对知识难点和要点进行有系统的观察和分析思考来完成学习,在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系统内完成教学。对于学习者而言,微课的设计不能离开用户,不能与学习者的期望、学习目标和特征分离。学习者是独立的个体,在个人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对于自学能力很强的成年个体而言, 微课有其优势。

对于微课不必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人们终身学习能力、职业发展、思维能力、信息技术素养等需要通过学校课程实现,但微课的特征注定了实现系统化教学的困难,所以微课学习的适应范围似乎应该从年龄大的用户向年龄小的用户延伸。对于中小学生,微课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寻求解决途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需要耐心地引导和培养,要避免微课成为用技术强化应试教育的工具。微课在中小学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从长远看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

今天,在教育技术中,微课是对于传统教育的一种颠覆。高校里发生这种颠覆性、革命性的变化需经较长过程。 只有“微课程”得到系统化的设计才能发挥微课最大的作用,让学习者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但是由于 微课碎片化的特点,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分析及反思能力不够或不能做到勤于思考,学到的就只能是“树叶”和小的“枝杈”,因此需要尽快制定微课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 相关标准来推进“微课程”系统的设计。近期,国内微课的热潮,得益于“逐利”为特征的教育技术公司的推动。然而,这些受市场规律驱动的企业要想在此领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改变其产品研发和市场化的范式,否则他们是无法获利和生存的。这个变化就是要建立多样化的团队,邀请教育研究者、教师尤其是产品的终极用户的参与,避免手工作坊式的分散开发模式。从目前看,以技术为引导的创新生命周期都相对较短,但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微课有其“门槛低”、灵活和易于推广的优势,不应昙花一现。

高校需要逐步向前推进微课。从追求技术的角度看,对于微课不应简单化。因为技术是为学科教学服务的,技术只是工具并非教育的根本。教育作为知识传授、文化传承等目标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技术完成。从教育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也不要片面化或者模式化,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不要大起大落,对于微课亦是如此。

从政策制定到学校环境构建,学校知识系统人才库的建立,包括教师人才队伍的培养,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真正进入课堂,才有能力去掌控技术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平衡,利用合理的方法、工具,不断对高校教师人才队伍培养的教学实践进行摸索。

当前,教育人才队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和教育实践脱节的缺陷,发展过程中和未来需求存在不匹配的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与国际接轨,并重视教学实践研究,这是在管理机制上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教育主管单位以及从事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学者的参与和引领,应该最先解决“微课程”进入教学实践这一现实问题。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学习者微课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