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构建支持开放教育的信息化体系

2013-10-25 10:29赵亚萍
中国教育网络 2013年10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教学资源师生

文/赵亚萍

开放教育正成为一股潮流。相比传统业务将对校园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构建支持开放教育的校园信息化体系将成为各高校信息化技术服务部门普遍面临的问题。文章将对开放教育模式下的信息化需求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一种普适的校园信息化开放系统架构,并以浙江大学信息化学科服务开放系统的实践为例进行案例说明。

校园信息化与开放教育业务的融合

开放教育表现为课程的自由选择,本质上却是教学资源的重新分配,由于教学资源将不再受物理空间限制,也可以认为是对教学资源的重新定义和认识。教育信息化服务于教育主体,利用教学资源从事教育活动,开放教育带来了教学资源的开放,因此将促使校园信息化作出改变以适应新的需求。

校园信息化通过信息系统处理人、资源、活动及其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人指的是跟教育相关的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会成员等教育主体与受体,资源是指教学资源相关的校园、教室、仪器设备、办公设施、图书文献等教育生产资料,事项指的是教学、科研,也指社会服务、管理等教育活动。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改变了信息系统对资源的处理,进而改变了系统对人与资源关系的处理、以及人、资源与教育活动事项的关系处理。因此需要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一个支持开放的校园信息化平台。

校园信息化开放系统一般架构

当前高校信息化普遍面临两方面挑战,分别来自校内和校外。校内师生已经不满足于“查查学分选选课”等基本应用,要求信息化支持更广泛的业务面,包括对教学、科研过程活动的支持,也要求更丰富、更个性化、更智能化的应用设计,改善体验。校外开放式教学资源、开放式课程等大众化互联网应用的兴起,为师生提供了更多更有吸引力的选择,但是由于机制上的因素,如学分认可问题,客观上降低了师生利用互联网资源的有效性、实用性。综合两方面挑战,校园信息化在内主要表现为个性化功能需求满足,在外主要表现为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

个性化需求要求校园信息化更高的投入和更灵活的架构,开放共享要求校园信息化具有互操作性。根据信息系统分层原理,可以将信息系统自底向上划分为数据层、功能层和应用层,新的需求要求校园信息化体系分别在数据、功能和应用层具有开放互操作性,为此我们将校园信息化体系分层为:开放数据层、开放功能平台层和开放应用层。因该体系以直接满足校园信息化用户需求为主,属于校园信息化技术服务部门的信息化服务内容,我们将这样的体系称作校园信息化开放式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

开放数据层实现校园信息系统间数据资源、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双向存取;开放功能平台层通过公共应用组件重用实现校园信息系统功能层互联互通,一方面以降低系统开发成本,另一方面为个性化应用提供框架;开放应用层通过分权分域,面向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应用,从而支持教育业务活动开展。

校园信息化开放式服务体系从结构上为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功能重用提供了支持,同时给予了信息化应用建设更大的自由度。然而,过分的自由容易造成数据和功能的重复建设,从而导致数据质量下降,投入成本抬高,为此必须为开放式服务体系配备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对信息化开放式服务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维护校园信息化有序开展,因此完整的校园信息化开放系统如图2所示。

开放系统管理通过标准化实现对开放服务体系的资源配置管理,标准化将促进开放服务体系建设、维护和服务等环节质量提高,在建设阶段,标准有利于解决信息化冗余问题;在维护阶段,标准有利于提高信息化稳定性、可靠性;在服务阶段,标准有利于提高信息化服务形象。

图1 校园信息化开放式服务体系

开放系统实施案例

浙江大学于2009年调整了学校信息化规划,规划要求信息中心在人员编制不变的情况下,增强教学、科研等领域的过程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支持,即信息化支持学校学科建设。当时,学校信息化对学科建设的支持一直局限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以及图书文献管理,缺少真正面向一线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服务。学科服务信息化没有得到有效推进,主要存在两个难点,其一,师生学科服务信息化需求的特点是个性化,个性化往往因其需求难把握、评价主观而成为投入高、易失败的信息化典型难题;其二,学校管理信息化已相当成熟,学科服务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是扩展抑或新建没有定论,扩展面临着架构问题,管理的目标是优化配置提高效率,管理信息化以业务数据和工作流为核心,教学科研等学科建设的目标是知识的创造创新,学科服务信息化以知识资源管理和辅助知识创新工具为核心;而新建则面临着互操作问题,即管理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得益于云计算的发展,以服务为理念指导学科服务信息化建设,同时为了解决学科服务个性化需求以及与管理信息化、外部开放资源的互操作性问题,采用了开放系统架构,新设计的学科服务信息化开放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该结构由信息化应用服务、信息化管理、外部系统三部分组成,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信息化管理实现价值,信息化管理促进信息化服务的不断供应。信息化服务体系面向广大师生,为师生教学、科研过程活动提供工具,师生通过网络在线教学空间和学术团队创新空间完成信息化应用;开放系统数据资源层承担教学、科研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由于资源的丰富性,不仅要处理结构化数据资源,还需要处理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字资源,因此增加了信息资源中心库,通过元数据标准实现信息资源统一管理与交换;开放应用平台层通过引入多家公司提供相应功能,为了降低功能的冗余开发,增加了信息化应用公共支撑平台,统一管理供信息系统调用的公用性功能,如认证、支付、云存储等。信息化管理体系为信息化技术服务部门提供信息化资产管理,由资源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和运营管理组成,资源管理指学校信息化资源的统一管理,包含信息标准、用户身份、数据资源、平台租户、以及平台开放能力;运行维护管理包括系统运行和系统监控管理;运营管理包括客户服务、账户等事项。外部系统包括学校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及校外的任何信息化系统,如互联网开放课程,外部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体系与信息化服务体系发生数据交换、功能互操作。

图2 校园信息化开放系统整体架构

图3 浙江大学学科服务信息化开放系统架构

对比传统的校园信息化体系,如管理信息化体系,学科服务信息化开放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开放应用平台:是应用得以个性化建设的载体,为丰富多样的应用功能、应用工具提供数据、消息通道和统一的入口。平台配套提供的应用开发规范和接入标准,为师生自建个性化的应用,第三方IT企业提供优质产品提供基础。

2.Open API管理(亦称开放能力管理):对来自于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中公共功能组件实行统一管理,承担公共功能组件的注册、揭示、申请、管理,接受公共功能组件提供方的注册,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公共功能组件的使用申请、授权、运行监控等管理服务。

3.用户身份管理:开放系统的核心是互操作性,其用户管理也需要打破学校的边界,具备将本校用户对外开放,外校用户允许入校的能力;同时,用户的内涵也需要扩大,不仅是师生个人,系统、机构、群组将是新的用户类型,从而实现与云服务多租户对接。

4.运营管理:是信息化价值的体现,运营管理的意义在于迫使信息化技术服务部门站在用户认可信息化价值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也是学校信息化融入开放教育等互联网应用的必要支撑。

5.外部系统互联:是校园信息化开放系统开放性的真正体现,外部系统为开放系统带来用户、数据、功能等资源,有利于开放服务系统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开放服务体系价值。

借助学科服务信息化建设,浙江大学信息化正从整合集成向开放系统转变,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加入到开放系统,实现数据、功能、应用的共建共享,为更多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生产、发布、利用提供环境,迎接全球开放教育运动。同时,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提出,有利于促进信息化技术服务部门开展核心竞争力建设,然而限于篇幅,文章仅从支持信息化服务的角度进行了论述,信息化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化理论与方法,信息化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教学资源师生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麻辣师生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