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价

2013-10-26 04:55杨蔚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疗程出院缺血性

杨蔚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价

杨蔚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2年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西医卒中单元治疗,研究组应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第21、90、180天的Rankih(mRS)、B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比较,mRS、B1分数改变情况研究组都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够显著减少患者伤残几率,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临床中推广价值较高。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脑卒中

本文选取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方法的分析比较,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2年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有63例。其中男65例,女61例;年龄范围是42~79岁,平均为(65.2±9.8)岁;病程为0.5~7 d,平均为(2.37±1.2)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方法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即应用中药予以治疗,将6 ml疏血通注射液与250 ml生理盐水混合稀释,并进行静脉滴注,1次/d,3周1疗程;中药汤剂应用益气活血药方加减治疗,1帖/d,3周为1疗程。在患者意识保持清醒时,且生命体征出现平稳状态后即进行针灸介入治疗,针刺穴位参照神经功能残障进行定位,5次/周,3周1疗程。体位训练进入卒中单元开始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主要措施有推拿、运动治疗、功能恢复训练;推拿和运动治疗需要在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后进行;参照患者身体肌张力情况分期予以康复性治疗,5次/周,3周1疗程。治疗中实施卒中单元常规疗法,主要有作业治疗、言语恢复治疗、心理健康治疗以及健康教育工作等。干预时间持续3周。研究组患者通过3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后可以出院。如患者无法按时出院需将其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如通过3周治疗,患者痊愈,可以出院。在第90 d、180 d时进行随访。

对照组应用西医卒中单元方法进行治疗,基础治疗方法和研究组相同。在患者体位训练导致卒中单元时进行西医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患者体征保持平稳状态后,可以加入手法治疗和运动治疗;根据患者身体肌张力程度进行分期康复治疗;5次/周,3周1疗程。治疗中应用卒中单元常规疗法,主要包括作业治疗、言语恢复治疗并进行心理健康治疗等。持续3周进行干预。通过3周西医卒中单元治疗后可以出院。如患者无法按时出院需将其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如通过3周治疗,患者痊愈,可以出院。在第90 d、180 d时进行随访[1]。

观察记录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1、90、180 d的mRS、BI数值,并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4.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通过mRS评分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21、90、80 d时的mRs≤3分都出现人数逐渐增加情况,而且研究组增加和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BI呈现逐步升高趋势,研究组效果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组别和时间因素都对BI测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且其趋势因组别而发生改变。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S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I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由于脑中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因为缺血缺氧情况致使脑组织局部出现坏死软化现象,属于中老年常见多发疾病,发病率,致残、致死率都很高。有资料显示,此症状发病几率达到110/10万人,在全部脑卒中患者中占60%~80%[2]。

中医卒中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中草药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而且作用的直接靶点分布多,很少出现副反应;针灸可以醒脑开窍,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效果。很多资料表明针刺能够防止缺血致使脑组织出现损伤,可以提高脑血流量,维护脑部电活动,平衡氧代谢,减少脑梗死区域,防止细胞出现凋亡。推拿能够扩张血管,增加新陈代谢速度,并改善大脑皮层作用,避免肌肉出现萎缩。所以本文应用卒中单元治疗方法并于早期加入中医学综合治疗措施,研究其治疗效果[3]。通过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后21、90、180 d时mRs≤3分患者数量逐步增加,而且和对照组相比较其优势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于治疗后第21、90、第80天测定BI分数,研究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通过本文研究可以说明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能够显著减少卒中患者致残致死几率,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状态,提高其自理能力,效果明显,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1] 杨祷,郑荆群.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03):345-347.

[2] 张红智,张秋娟,鲍春龄,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价.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09(08):935-937.

[3] 张红智,张秋娟,张云云,等.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疗效评价.中国中医急症,2011,20(06):861-863.

453200 河南省延津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猜你喜欢
疗程出院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