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的戏剧性与音乐性

2013-10-26 03:42石立业宫文强郝士超
参花(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创腔音乐性戏剧性

◎石立业 宫文强 郝士超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考虑中国的语言特点

戏曲本质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语言为载体,故事情节和音乐旋律通过唱词来传达,其实是通过歌舞来展现的文学作品。优秀代表作品数不胜数,比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元稹的《莺莺传》等名篇佳作,也曾多次搬上戏曲舞台。为了将音乐性和戏剧性巧妙地结合起来,所以在给戏曲作词时,也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中国语言以单音字为主,此外同音字和同音词也较多,由于没有音调作为区分,所以唱出来之后同音字、词就更多了。考虑到这种语言环境,创腔、润腔的四声趋势在创作唱词时不可粗心大意,随后谱出优美的旋律,创作出合适的唱词。因为语言特意避免一些词的应用就大大地削弱了戏剧的戏剧美和文学美应该发挥的作用。在创作合适的词和动听的曲时,要想使优美的戏曲呼之欲出就必须结合中国语言的特点。另外,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语言丰富,各地语言不尽相同,不同的方言造就独特的腔调,诞生新的剧种。因此,中国的戏曲格局犹如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象。不同时期有审美的不同,随戏曲的故事和腔调变化,在不同的时期我国创造的腔调高低不同。

二、旋律与语言的融合

旋律与语言的融合即音乐性与戏剧性的融合,美妙的曲子配上优美的歌词,优秀的戏曲自然而然就诞生了,这就体现了戏曲的戏剧性和音乐性与戏曲的语言和旋律是一一照应的。许多音乐佼佼者觉得要想创作出优美的旋律就不能过分注重语言的特点,更有甚者认为只要有了好的曲,词是可以没有的。记得奥地利音乐理论家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说过类似的一句话,大体意思是:有了完美的音乐语言就可以忽略歌词了,优秀的人应该忠实于情景而不是词句。这一观点道出了大多数音乐人的心声,他们坚持认为语言和旋律有着无法化解的矛盾,二者之间相互排斥。作曲的时候如果太迁就歌词,旋律就会受到影响,歌曲自然不动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戏曲也存在着类似毛病,但有一点就是中国戏曲走出了困境。语言和旋律在中国戏曲中是兼容并包的。曲作者在创腔时会有个剧本做参照,他首先会对唱词的韵律平仄进行一番研究,从旋律的角度出发适当地调整语言,曲作者偶尔会对唱词做出调整和修改,除非有这个必要。经过不断摸索使二者趋于和谐,从而产生优秀的戏曲作品。

三、剧情与旋律的结合

戏曲有个很大的特色即戏曲的戏剧性,体现在人们不仅可以欣赏优美的音乐,还可以欣赏到一个动人的故事。《窦娥冤》感天动地,多少人为此泪流满面,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这就归功于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恰到好处的旋律的巧妙配合。请注意为戏曲创腔时,千万要注意剧情旋律的完美结合。首要的是旋律与人物性格必须相符,不同的人唱腔不同。还有一点就是旋律要与情节贴合,高潮部分配上重点唱腔,随着剧情的变化唱腔中的轻重缓急也要发生相应变动。

四、戏曲中朗诵性与抒情性的结合

戏曲中抒情性与朗诵性的交错区域也有朗诵的环节,不过这种朗诵可不等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朗诵。有时朗诵出现在戏曲抒情处,无疑会推进故事情节。由此推断,朗诵时也可以适时地配上动听的旋律,如此则会增色不少。也就是说在戏曲中,抒情性和朗诵性此生彼长,在表演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衬托、共同促进的,这样一来情节就会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戏曲发展至今,由坎坷变为平静,有的人则误认为这是走入了困境,可事实并非如此。现在喜欢并乐于学习戏曲的人越来越少,流行音乐反而风靡全球,这是毋庸置疑的现实。然而这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难道不是吗?看,演唱会遍地开花座无虚席。而戏台子却越来越少,偶有一些民间艺人一时来了兴致于是搭个小台子唱唱戏,也仅有一些耄耋之人停下来看两眼,这真是戏曲的悲哀啊。我们应该知道戏曲在民族文化里不可替代,有哪一个国人希望眼睁睁看着它走向衰落甚至消亡呢?人们对戏曲的感情深似海,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是每个人的心愿。世间万物皆有自然规律,有生有灭,戏曲亦是如此。没错改革才是硬道理,当客观违背现实时我们必须改革。我们敬爱的伟大的艺术家们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探索一条新的戏曲之路,发扬光大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戏曲。她是世界文明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让人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京剧班子愈来愈多,许许多多的人对中国戏曲的命运和前途关心之极。依我看来,戏曲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博大宽广的胸怀,能够融戏剧性和音乐性于一体,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品质。随着戏曲对国家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人们对戏曲的重视也日益加深,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戏曲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猜你喜欢
创腔音乐性戏剧性
施光南在京剧创腔领域的探索——对现代京剧《红云岗》旦角唱腔的颠覆性设计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从音响性往音乐性的转变Esoteric(第一极品)Grandioso P1X/Grandioso D1X分体SACD/CD机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颇有音乐性与弹性的新作 HiVi(惠威)SUB12S超低音音箱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乐性”
“创腔”在黄梅戏唱腔教学中的应用
“五步疗法”治牛蹄叶炎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