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作中细节决定成败

2013-10-26 03:42付饶
参花(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细节决定繁漪观察力

◎付饶

(牡丹江文艺创作中心,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剧本,我们首先讲的是故事,故事讲到最后揭示的是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贬时弊、扬正义,给人以深刻的教益。而成功塑造一个人物,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实,有可信度,让人感觉这个人物能做出这种事情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他之所以可信,往往是从人物性格的细节出发,哪怕一个眼神,一句感叹,一个行动,举手投足间都能体现出其人物的性格特征,那么,其可信度便会增强,人物可信了,故事自然可信,故事可信、真实,自然能打动人心。

比如,我们在看《激情燃烧的岁月》时,石光荣这个具有土匪特质的人物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蛮横无理,冲动而又倔强,甚至后期在没有战场的人生岁月中,表现出的极端和怪诞,都让我们觉得此人非常出位,却没有让观众觉得唐突或不可信,反倒觉得可以接受,这是为什么?就是剧本所赋予他的人物细节极为人性化,他的语言特色,他的一行一动,甚至他的破锣嗓子,都让人觉得可爱,这就是编剧当初在设定这个人物时所赋予他的每一个细节都真实自然所起到的必然效果,因为石光荣即是编剧,以父亲为蓝本创作的,父亲就生活在自己的身边,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编剧深层次地挖掘,才能如此生动、真实地反映在剧本里及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

说到编剧在创作中的细节,就涉及到观察力与实践力的问题。作为编剧,你通常要具备非凡的观察力,普通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恰恰应是你最该关注并拿来大做文章的,每一个人物因其不同的性格、时代背景及特定条件都会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化细节,所以,作为优秀的编剧,只有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才能窥测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更深刻地诠释人物内涵和精神实质。除了观察力的敏锐,编剧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力,也就是说如何把你所注意到的细节有机地融进作品里,这就需要技巧和功力,你的观察力再强却没有实践力,不能很好地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也不会创作出一部具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著名的《雷雨》里的每一个人物,都给我们一种刀削斧凿、深入骨髓的极度立体感,让人过目不忘,看后久久难以释怀,究其原因,即是曹禺用一把大师的斧头将每一个人物都赋予了不可替代的细节魅力,比如周朴园逼繁漪喝药,他们之间的对话,包括繁漪的冷笑和周萍之间的情感都那么震撼人心,她阴鸷怪异,时而敛声息气,时而疯狂爆发,还有她那畸形的爱情、欲望的冲动,都裹挟着一种闪电雷鸣般的突发性和猛烈性,繁漪是编剧曹禺塑造得最为鲜明、极具性格色彩的人物,不难看出,其成功也在于对她的每一个细节的恰到好处的把握和精雕细刻。

我们在创作剧本的时候,之所以会刻画出惟妙惟肖的人物和离奇波折的故事,还是因为细节。比如原本爱得死去活来的一对恋人,最终分崩离析甚至血光相见,这本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却最终被观众信服接受,说明什么?说明编剧除了天衣无缝、环环相扣的故事还有用细节征服了观众,所以,一部作品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细节的设置和把握。

我在创作话剧《雪花飞舞》时,就充分关注到人物细节的处理,原本爱得惊天地泣鬼神的两个人,到最后,因为各自在现实中的利益而走到了毁灭的边缘,为了达到升迁的目的,男主人公竟残忍地在女主人公的酒里下毒,女主人公虽逃过一死,两个曾经相爱的人却从此陌路,男主人公东窗事发后,在观众想象中女主人公在此时应该检举揭发他的罪行,不曾想,女主人公在关键时刻竟撤销了对他的诉讼,这本让人不可思议,但所有的观众都认为是真实可信并完全可以理解的,这进一步说明,随着故事的发展,只要细节把握好,即使再匪夷所思的情节也会被认同,这也正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部好的作品,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用细节向观众传递着一种真切的现实意义,即便故事本身不够真实,但通过对细节的推敲与刻画也会使其变得真实可信,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即使再真实的故事,不能够用细节加以深刻雕琢,也会失去其应有的打动人心的效果,那么如何用细节打造一部作品,也是每一个优秀编剧的必修课,除了我们对现实的敏感与透视,还需要我们不断去观察实践,把雕琢细节形成一种习惯,使其牢牢根植于我们的艺术作品中,用细节说话,让细节感人,这样我们的作品才会被观众喜爱和接受,艺术创作生命才会长久。

任何艺术形式只要你能够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心声,与观众产生共鸣,有血有肉地展现当下时代的人文风貌,揭示人性之善恶,把握细节的变化,都会为观众所认可并喜欢,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猜你喜欢
细节决定繁漪观察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观察力、手眼协调能力
繁漪“病”寓新探
繁漪“病”寓新探
我看《雷雨》
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细节决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成败——一位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心声
细节决定成败,成功来于合作
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