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韩对日领土争端的舆论引导对中国的启示①

2013-10-28 07:30文婷婷
党政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独岛领土争端

文婷婷

俄、韩对日领土争端的舆论引导对中国的启示①

文婷婷

国家领土主权对树立国家形象至关重要。俄、韩对日领土争端问题由来已久,虽然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争议条件,但都在争端中占据有利地位,其采取的舆论引导策略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俄、韩两国注重主流权威媒体对国家活动的多方报道、推崇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基于文化传统设立舆论氛围。俄、韩对日领土争端的舆论策略对中国处理领土争端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俄罗斯;韩国;日本;领土争端;主流媒体;舆论引导

在国际法上,领土是指地球上隶属于一国主权支配下的特定部分。〔1〕在资源日益锐减的当今,国家领土资源的管辖权和所有权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涉及的争议领土问题更是攸关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内容。因此,领土争端的媒体舆论成为塑造良好国家形象、营造和平友善的国际舆论氛围的重要手段。俄日关于南千岛群岛争端和韩日关于独岛争端由来已久,分别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从2010年至今,两处岛屿争端问题再起激烈纷争,俄、韩分别采取系列措施和舆论引导,使本国在争议问题中一直处于有利地位。本文以2010-2012年为界,梳理俄、韩围绕争端议题展开的相关报道,研究和分析两国所采取的舆论策略,力图为中国的领土争端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一、俄、韩对日领土争端的历史回顾

(一)俄日领土争端

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是指俄罗斯勘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之间的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个岛屿,总面积为4994平方公里,长期以来两国在四岛归属问题上互不让步,史称“南千岛问题”。早在17世纪俄日两国便依据各自历史纷纷争执四岛是其固有领土,直到 1855年俄日签署《和亲通好条约》,约定南千群岛归日本所有,日本才据此条约为依据要求归回四个岛屿。俄罗斯则依据二战后签署的《雅尔塔协定》以及朴茨茅斯合约等系列承认苏联取得了整个南千岛群岛的主权为由,宣称俄罗斯拥有主权并实际控制至今。俄日两国争议岛屿的问题一直纷争不断,2009年日本国会参议院通过《促进北方领土等问题解决特别措施法》修正案,明确表明“北方四岛为我国固有领土”,并先后大力宣称否定俄日共同开发四国岛,主张收回该岛群的主权。俄罗斯针对性地展开代号为“东方2010”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设立二战结束纪念日等活动强调主权,特别是2010年11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作为该国元首首次登陆南千岛群岛,使该问题矛盾空前激化。

(二)韩日领土争端

独岛(日称“竹岛”)位于日本海中部海域,由两个小岛和30余个块岩礁组成,面积为18.7平方公里,目前由韩国实际控制。两国对独岛的争议都有着各自的历史依据,韩国宣称公元6世纪的新罗王朝便拥有独岛记录,日本则宣称从17世纪初开始管辖竹岛。两国相争的伏笔于1951年缔结的《旧金山和平条约》产生,当时规定日本放弃对韩国领域拥有任何主权,但是未提及独岛。两国而后在朝鲜战争时期展开争夺,1951年日本登岛宣示主权,1953年韩国建立独岛义勇守备队据守独岛,两国多次在独岛附近剑拨弩张。总之,地缘政治上的利益冲突使得独岛问题一直纷争不断,并进而演变成为国际关注的事件。

二、俄、韩对日领土争端的舆论引导

领土争端的舆论导向会成为保障国家利益、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俄日和韩日的领土争端多年来一直纷争不断, 2010年11月和2012年7月梅德韦杰夫两度登陆“南千岛群岛”,2012年8月1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访问“独岛”,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活动推动争端问题再掀高潮,下面笔者以以上事件为中心,梳理俄方和韩方的主流权威媒体的相关报道,分析主导性报道对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

所谓主流权威媒体,就是通过长期的积累而形成了良好社会形象,具有较强社会公信力的媒体〔2〕,因此,本文选择俄、韩两国公认的主流权威媒体,它们不仅在公众心中权威可靠,而且在全球拥有众多用户,具有强大的覆盖率和传播力。俄罗斯的关于争端议题报道的主流权威媒体有三家,它们是俄罗斯新闻社、俄通社-塔斯社和国际文传电讯社,关于争议岛屿俄罗斯方面的报道大多援引这三家媒体。笔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俄罗斯新闻社、南千岛群岛”、“俄通社-塔斯社、南千岛群岛”和“国际文传电讯社、南千岛群岛”,中文报道的统计显示,三家媒体从2010年到2012年针对争议岛屿的报道共为35篇,内容主要集中于国家领导人活动、外交和军事策略、对日媒体的回应和其他相关措施等四个方面(如表1所示),其中关于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和登岛活动报道的时效性很强,配以国家元首梅德韦杰夫的微博感想、副总理强调登岛自信态度为补充,用官方的系列重大活动报道来重点展示俄罗斯的国家形象。

表1 俄罗斯主流媒体对争端议题的舆论报道

韩国关于争议岛屿的报道主要集中于韩国联合通讯社和中央日报,关于对日领土争端韩国官方的报道大多援引这两家。笔者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韩国联合通讯社、独岛”和“中央日报、独岛”,中文报道统计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韩国主流媒体对争议岛屿的报道共有32篇,集中为国家领导人活动、官方活动、对日报道回应和国民活动等四个方面,其中引人注意的是对于国民护岛行为的报道非常丰富,例如,家庭主妇创作独岛诗歌的刊登、民众自发组织到独岛的集体游泳、各类自发的游行示威等,通过民众为争端问题做出的各种努力来表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如表2所示)。

表2 韩国主流媒体对争议岛屿的舆论报道

通过以上关于俄日、韩日争议领土舆论报道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出俄、韩两国高度关注领土争端问题,并在舆论引导媒体环境方面有着显著共性:

(一)加强国家领导人针对争端领土活动的报道,着力提升国家形象。国家领导人的活动代表国家的重大利益,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代表国家的形象。在俄日领土争端的报道中,俄罗斯关于领导人活动的中文报道为12篇,其中梅德韦杰夫视察南千岛群岛的照片被评为2010年度俄罗斯最佳图片新闻;韩国领导人关于争议问题的中文活动报道为5篇,随即公布李博明登岛行为使他的民众支持率上升9%,大力通过国家领导人的行为诠释国家形象。

(二)对争端问题的报道都基于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整体提升本国舆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主流媒体和主要舆论环境都是把本国利益放在首位。国家利益的保证离不开国家形象的树立,俄罗斯政府加强官方对媒体的投入和控制,清理寡头资本、改革传媒体制,使传媒成为“国家的服务者”,〔3〕曾经仅为无序的利益纷争之下的寡头媒体转变成政府可控民主的状态。韩国的主流媒体也是大力提倡本国对独岛的主权,评论宣称独岛为本国所有的报道常常出现。同时,两国都强势宣称本国对争议岛屿的主权,主导性舆论报道中没有一起报道谈及本国在对日领土争端中的劣势,充分显示两国的舆论报道处于舆论可控状态。

(三)确立争端事件报道的时效性和常态化,积极展开媒体外交。新闻报道是俄、韩关于岛屿争端舆论引导的主要手段,通过报道内容的筛选,表达国家统治阶级的意见,收集社会意见领袖的意见,逐步通过新闻舆论的引导,完成社会舆论的关注和认可过程。英国曾作出全球主要语言的“全球影响力指数表”,假设英语为100(100为英语在1995年的影响水平),第二位的德语只有42,汉语为22,俄语只有3〔4〕。基于全球语言环境的客观事实,俄、韩充分利用驻外新闻社报道本国立场和国民活动,营造国际舆论环境。比如,俄罗斯先后创办英文版平面媒体《圣彼得堡时报》和电视英文新闻频道“今日俄罗斯”,积极宣传国家领导人的各类活动,让促使国家强大、深受国民信任的普京形象深入人心,这样“举国万众一心”的舆论氛围给提升俄罗斯国家形象,创造积极主动的国际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基于不同文化传统采取相应舆论引导策略。俄罗斯民族横跨欧亚大陆,地缘因素使俄罗斯民族受到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双重熏陶,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质。据俄罗斯官方统计,目前俄罗斯新闻网站的访问量居各类网站之首,俄罗斯人正在形成“早上看报纸,晚上看网站”的新闻阅读方式〔5〕。因此主流权威媒体借助这个调研营造俄罗斯人易于接受的舆论氛围。首先,重点报道国家领导和官方活动,大力强调对争议岛屿的军事投入和外交举措,积极展示国家的自信形象;其次,迅速对日关于争议岛屿的相关舆论进行舆论反应,强烈宣称主权意识,潜移默化的强化民众对南千岛群岛属于本国领土的认知。韩国的舆论引导突出表现为对文化传统的研究和利用。第一,设立研究基地、加强对独岛问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历史依据和法理规则来加强对独岛的主权要求;第二,积极报道国民活动,激发全国的民族情感,比如独岛诗歌的刊登、集体付岛游泳的报道、海外学子的游行示威等。

三、俄、韩对日领土争端的舆论策略对中国处理领土争端问题的启示

俄、韩对日领土争端的舆论引导实践证明,主动引导热点舆论与国家主张的舆论紧密结合,使其发展成为主导性舆论,对于长期的领土争端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正如胡锦涛强调,“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国内舆论环境,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6〕具体而言,俄、韩对日领土争端的舆论策略对中国处理领土争端问题的启示如下:

(一)通过寻找历史根据和创造友好国际传播氛围来保障国家信息主导权。领土争端历来是国家重大利益报道的热点问题,由俄日、韩日领土争端问题的中文报道来看,启发中国解决领土争端问题的主导性策略为:加强对话和协商来解决问题,遵循国际法规则来处理争端。首先,对我国争议领土的基础研究应该给予重视,组织专家学者从历史、地理、法理、政策等多方展开深入研究,不断寻找有利我国领土争端的历史根据和法理支持,提升报道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注意研究国际方面的最新情况,及时对对立观点进行反驳。其次,及时公开重要信息,特别是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关于争议领土的重大举措,第一时间进行国家主导信息的发布,含蓄适量、潜移默化的引导舆论。需要注意的是,民意舆论在当今传播方式多元的今天对稳定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获得公众对国家处理争议问题的广泛心理认可,开展舆论监督、民意舆情观测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吸收民智和体现民意放大主流舆论〔7〕。最后,积极创建友好国际传播氛围。领土争端问题不仅涉及争议双方的国家利益,往往伴随复杂的国际利益争端和战略需要,涉及多国之间的博弈。我们要重视中国英文媒体的建设,积极利用影响力较大的《中国日报》、《21世纪报》等英文媒体宣传友好的中国形象;要紧密关注国际对领土争端的舆论热点、监测舆情,依据事实、客观准确的表达国家观点。要积极在国际上宣传中国对争议领土主权,比如通过国际会议上的发言、宣传材料的编印、官网上主权材料的下载等方式来捍卫主权;充分调动我国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和国际友好国家的力量,形成合力来宣扬我国领土主权意识。

(二)通过国际主权宣传和国内主权教育宣传相结合来提升国家影响力。国家领导者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的形象,因此要重视国家领导对争议问题的活动报道,既要注重中国以外交、军事等部门为主的官方活动报道,也要关注中国民间活动的相应报道。同时,针对日方关于领土争议活动报道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措施,积极主动地展示形象,强化主权。同时,中国国内主权教育需要多元,因为群众意见与政府意见之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不同价值取向主体之间,肯定存在多种分歧,只有引导各种意见向主导意见靠拢,才会推进争议问题向有利国家利益的方向良性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当代处于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方式交互多向、舆论格局复杂多元,社会公众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发布者,因此要做好中国主流权威媒体与其他媒体之间的交流、做好主导性舆论和其他社会舆论的互动,“充分利用主流,积极疏导支流,有效防范潜流,果断梳理暗流”〔8〕,利用中国主流权威媒体强大的公信力和传播力,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使社会舆论与国家的重大利益问题和谐一致。

(三)通过国家形象建构和民族性格塑造相结合来增进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发展,取决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综合实力。多元文化并存是21世纪以来的国际实情,是全球化、时代性、民族性的共为结果,它的本质是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和协商,然而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美国“舆论同化”的作用非常强〔9〕,在关于俄日、韩日、中日领土争端等问题上不时有美国的介入,因而取得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相关信息主导权非常重要。要把建构国家形象和塑造民族性格相结合,维护主流文化意识和主流价值观,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引导民众的国家认可度,有针对性地选择宣传策略。比如中国应该重视追踪国民心态的变化来调整舆论引导策略。2012年4到5月,日本非营利组织——言论NPO与中国某媒体曾共同进行一项民意测试,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日本“印象不好”的选择为65%,日本人对中国持否定态度的为84%。在谈到两国关系时,近七成日本受访者(69.6%)和过半数中国受访者(51.4%)都认为两国关系的最大障碍,是“领土争端”。日媒据此评价,“两国民众的直接往来并不频繁,可见彼此的国民性印象有着浓重的媒体色彩”。〔10〕因此中国针对领土争端问题的报道策略非常重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舆论引导:第一突出热点引导,长期性、常态化地关注和报道领土争端问题,并与建构国家主权形象密切联系;第二注重评论引导,从官方活动、民间行为、专家认定等方面肯定争议领土的主权;第三强调典型引导,追踪报道民间各类护岛活动来强化民众对独岛的主权认知。

〔1〕邓杰,张照东.国际法〔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119.

〔2〕〔8〕唐卫彬.舆论引导:新媒体时代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杨青.21世纪初危机应对中的俄罗斯国家形象塑造〔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3).

〔4〕王晋军.英语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身份构建〔J〕.天津外国语学院报,2003,(1).

〔5〕王磊.俄罗斯新媒体现状及对俄传播〔J〕.对外传播,2012,(3).

〔6〕胡锦涛.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舆论力量〔N〕.人民日报,2003-12-08.

〔7〕丁柏铨.新形势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研究论纲〔J〕.当代传播,2009,(3).

〔9〕胡沈明.舆论引导:不仅仅是个政治问题〔J〕.理论前沿,2009,(20).

〔10〕中日国民印象持续恶化〔DB/OL〕.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0707/c157278-18464311-3.html.

① 蔡尚伟,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 成都 61006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09AZD032);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 “保证和提高文化建设投入的机制和政策研究” (SKZD201201)

文婷婷,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四川 南充 637002。

D822.331.3/C912.63

A

1008-9187-(2013)01-0033-04

【责任编辑刘彦武】

猜你喜欢
独岛领土争端
国防小课堂 领土
从中美贸易争端看WTO的国家安全例外条款
韩国“独岛守护人”因病去世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跟踪导练(四)5
《陌生领土》:考验还是幼稚
韩总理首次主持“独岛会议”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