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樟子松人工造林培育与经营

2013-10-30 03:53郭贵强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17期
关键词:人工林樟子松密度

郭贵强

【摘 要】樟子松是抗旱、耐寒性较强的乔木针叶树种之一,本文对樟子松种子的生产研究,围绕影响产量的因子和增加产量的措施以及樟子松结实规律的研究。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育林;密度;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治理生态环境和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种工程造林项目也随之增多,面积也逐浙加大,提高工程造林的质量和成活率就显的尤其关键,下面谈谈樟子松的人工造林培育与经营措施。以确保提高造林成活率。

1.提高工程造林质量的意义

植树造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造林质量的优劣不仅决定着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而且影响到林木的生长量、林分质量和效益,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是长期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经过国家系统整合后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在“生态优先、持续高效”原则的指导下,而建设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结构稳定的防护林体系。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前期工程由于科学规划严格施工,目前已经有效地防止了“三北”地区沙漠化进程,保护了当地农田建设,提高了粮食等农作物产量,这一工程正逐渐发挥作用。所以,要大力提高造林质量,为我省是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2.樟子松人工林的育林措施

2.1选地整地

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育苗地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为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利樟子松生长。翌年春季平整土地,深翻细耙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床高15cm,床面宽 40~50cm,沟间距80~90cm。做床时一定要做到床面平整,床面土壤细碎无土块。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1 次春灌,以增加土壤墒情。

2.2种子处理

采用由黑龙江购进的国标三级(千粒质量6.90g,发芽率60%—70%,净度达90%以上) 樟子松种子进行播种,播种量控制在150kg/hm以内。在播种前先将樟子松种子清洗干净,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浸种30min 进行种子消毒。种子捞出后漂洗干净,用清水浸泡 24h,然后将种子与湿河沙按1∶1的体积比混匀,放置在阴凉的地方进行层积。层积温度不可超过15℃,每隔3~5d翻动1次并洒水保持层积湿度。一般层积7~10d即可用于播种。

2.3播种

当春季5cm土壤温度稳定达到15℃以上(一般在每年5月初)即可播种。播种前应土壤消毒,对床面土壤进行喷洒3%的硫酸亚铁溶液1kg/m,播种时先用耙子将床面耙成麻面,然后将催芽后的种子和干沙混合,均匀撒播在苗床上,随后用锯末、河沙混合物进行覆盖,厚度1~2cm,最后铺地膜,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提高地温。

2.4苗期管理

干旱气候,降雨量小,日照强度大,蒸发量大,空气干燥,为防止樟子松幼苗遭受日灼,必须进行遮荫处理,以降低地表土壤温度和减弱光照强度。一般在播种后10d左右,幼苗即开始出土,待出苗量达60%以上时即可揭摸。应在傍晚时进行揭膜,以免幼苗受到日光灼伤。揭膜后应及时遮荫。采用高棚遮荫方式,棚高1.8m 的遮荫网。一般到9月上旬气温降低,幼苗已基本停止生长并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时即可拆除遮荫网,以利于幼苗积累有机物质,提高木质化程度,安全越过寒冷的冬季。另外,在幼苗整个生长期内,应勤松土除草,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减少土壤水分、养分损失,为樟子松幼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2.5施肥

樟子松虽耐瘠薄,但为了促进苗木健壮生长,必须施足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养分和蓄水保墒通气性能。在秋季施用充分腐熟的猪粪和鸡粪作底肥,施用量为15t/hm左右。调节土壤的酸碱性。施肥时注意将肥料撒匀,然后深翻土30cm。一般在一年生幼苗生长高峰期,可叶面喷施质量分数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d喷1次。进入秋季后期,对苗床床间沟内深施1次有机肥,为翌年春季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3.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密度管理措施

樟子松固沙林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按兼用林经营。为取得最佳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其有主导影响的密度问题进行了研究。密度对主要林分因子和树冠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密度对林分产量影响遵循密度效应规律,有自然稀疏过程。抚育间伐是人为调节林分密度的重要手段,既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又有经济收入。在稳定防护效果前提下,间伐调节林分密度,是对沙地资源持续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樟子松造林密度和经营密度的效应随着试验地域扩大和试验林分年龄的增长,对其规律的认识也逐步深化而丰富。对樟子松固沙林而言,水分条件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水分状况决定着林分的生产力水平和稳定性,只有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经营密度,林木才能正常生长。要真正做到科学的对林分密度进行管理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

4.造林方法

我们最常用的是顶浆造林法和容器雨季造林法。营造混交林。根椐立地条件和不同的林种,采用樟、落混交形式,以提高造林质量。种植密度不仅直接影响造林费用,而且影响林木的生长和木材质量,与造林后森林的经营管理以及经济收益有关。确定造林密度必须全面考虑林种和树种,造林树种的生长特性、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经营管理条件 市场需要。培育大径林的用材林应稀植,培育小径林的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应密植,窄冠树种应密植。立地条件好的地方造林密度易小,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密度可大一些。

5.幼林抚育保护

根据幼树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按五先五后的原则进行抚育。即先抚育头年造林的,后抚育当年造林的;先抚育高生长短促型树种,后抚育高生长持续型树种;先抚育小苗,后抚育大苗;先抚育杂草多的,后抚育杂草少的。当年造林第一次抚育,主要着重扩穴、培土、抚正、踩实,发现瘦弱病害苗要及时补栽。抚育管理包括土壤管理,树体管理和造林的管护。对造林地连续3-5次除草、松土、造林后,头两年2-3次,以后减少到每年1-2次,松土深度5-15厘米。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应进行灌溉和施肥。直播造林的进行间苗,对截干造林的进行除蘖,在萌蘖条基部未木质化前将多余的萌蘖条除去。对造林地加强管护,严禁放牧,防止认为和牲畜为害幼树。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而人工引种樟子松到三北地区造林时间比较短,而且在最早引种的第一代樟子松人工林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所以,目前进行的都是对幼龄林短时期的间伐试验。不同间伐方式、间伐强度对林木的生长的影响,对整个林分条件的改变等方面还需要长期的试验研究。在人工林营林技术研究中,造林技术研究是造林成活的关键。针对樟子松在“三北”地区人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问题,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研究,在提高樟子松的造林成活率及其保存率等方面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
人工林樟子松密度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的若干研究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术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南宁地区灰木莲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