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语言转换代价理论研究

2013-10-31 05:23王勇
学理论·中 2013年9期
关键词:双语

王勇

摘 要:语言转换代价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特定语言选择模型和非特定语言选择模型为出发点,阐述心理学家在行为研究、脑的电生理技术、脑成像技术和脑的病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指出探索双语者语言转换奥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进一步提高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上下功夫。

关键词:双语;语言转换;转换代价

中图分类号:B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236-03

语言转换代价是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由一种语言转向另一种语言所耗费的资源。它是心理学家(Spectora & Biederman,1976)[1]在研究两种不同难度的认知任务之间进行转换时发现的。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双语语言转换及转换代价问题成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心理语言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分别从行为、生理病理和认知神经等层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理论模型

围绕着语言转换代价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特定语言选择模型 (Green,1998)[2]和非特定语言选择模型 (Costa & Miozzo M,1999)[3]。特定语言选择模型认为,双语者在使用某种语言时,与目标语言无关的非目标语言虽得到激活但并不参与与目标词汇的选择竞争,词汇选择只在目标语言中进行,类似于单语者词汇选择方式。非特定语言选择模型认为,发生语言转换时,当前使用的语言处于激活状态,即将使用的语言处于抑制状态。该模型包含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转换代价源于心理词典的字词识别系统之内,转换代价的存在,是由于与正在使用语言相比,即将使用的语言处于相对弱势的表征地位。发生语言转换时,一方面要抑制正在使用语言的激活,同时还要解除对将要使用语言的抑制,并使该语言恢复到激活状态。当前使用语言的持续激活还会同将要使用语言的激活相竞争,将要使用的语言的持续抑制也会产生负启动效应。所以,才导致语言转换的加工速度慢于无转换的单一语言的加工速度,产生了转换代价。另一种观点认为,转换代价源于心理词典的字词识别系统之外。这种观点主张,语言转换实际上是策略转换。因为正在使用的语言的策略处于激活状态,其他策略处于抑制状态,转换发生时,一方面需要抑制与当前正在使用的语言匹配的策略,同时还需要将新策略从抑制状态恢复到激活状态,当前使用的语言策略的持续激活和将要使用的语言策略的持续抑制都会对转换发生产生负启动效应,因而导致转换代价的产生。

二、研究综述

1.行为实验研究

Grainger等(1987)[4]采用词汇判断任务,研究英法双语者的语言转换代价。他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一中的每个英文单词、法语单词在对方都存在词形相似的单词,而且能根据各自的形音转换规则进行拼读。结果发现,被试在英、法单词之间转换时存在转换代价。实验二中英法对应单词的词形都具有语言特异性,即在对方语言中都不存在词形相似的单词。结果发现,语言切换代价消失了。Grainger等据此认为,转换代价来源于心理词典内部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抑制。但Thomas等(2000)的研究不支持该观点。他们认为在Grainger等的实验二中,词形具有特异性的单词全部是真词,被试在实验时会很快发现这一特征,并形成相应的策略来帮助完成任务,反应时变快导致切换代价消失。为此,Thomas等在实验中加入一些词形具有特异性的假词,以阻止被试形成策略。结果发现切换代价仍然存在,并不随词形特异性而消失。因此,研究者认为双语者的转换代价并不是由心理词典的内部因素造成的。

Meuter和Allport(1999) [5]使用转换模式验证了跨语言竞争和抑制的观点。Meuter和Allport要求双语参加者迅速根据出现的数字背景颜色用母语或二语命名阿拉伯数字。结果发现,从二语转换到母语,比从母语转换到二语表现出更大的转换代价,即在语言产生过程中熟练语言比不熟练语言的转换代价要大。原因是,双语者在产生不熟练语言时,会受到熟练语言的强烈干扰,因此必须以较大的努力抑制熟练语言来确保非熟练语言的产生。相反,在产生熟练语言时,非熟练语言产生的干扰小得多,因此对非熟练语言的抑制要小得多。这样就造成了熟练语言比非熟练语言表现出更大的转换代价。研究进一步发现,随着第二语言熟练程度的提高,转换代价的不对称性会消失而表现出对称性。

Finkbeiner等(2006) [6]质疑了Meuter和Allport的最初观点,他们认为Meuter和Allport的最初实验之所以产生非对称的转换代价是由实验设计性质产生的。他们的主张是基于价(valence)的想法。具有两个截然不同应答的成对二价刺激显著地得出转换代价的非对称模型。而一价刺激并不显著地显示转换代价。在Meuter和Allport(1999)的实验数据里,由于数字在母语和二语两种语言里都被命名,因此,价(valence)和转换代价是混淆的。为了把价(valence)从转换代价中梳理出来,Finkbeiner等使用了类似于Meuter和Allport的二价数字命名任务,然后穿插了一个仅用参加者一语命名的图片命名任务,因此这些刺激是一价的。对于二价的数字命名任务来说,复制了非对称的转换代价,但是对于一价的图片命名没有产生转换代价。当图片命名任务被点子取代,参加者仅用母语命名点子个数的时候,他们再一次没有发现转换价。因此,他们得出Meuter和Allport(1999)的语言转换结果既不支持作为一个整体的非目标语言的抑制也不支持非目标语言的特定词条。在进一步的实验中,他们操纵了应答的速度,并且发现速度的应答效用似乎是决定转换代价模式的关键而不是语言身份本身。价(valence)和反应速度在解释转换代价模式中的作用表明转换代价可能不会提供一个简单的或直接的手段来揭示跨语言的竞争。但是,Finkbeiner等(2006)等认为,他们对于转换代价的解释也潜在地存在问题,即对称或非对称转换代价本身可能并没有揭示词汇选择的手段。

Hoshino等(2008)[7]运用跨语言同源词图片命名方法来考察非目标语言是否激活和产生影响的途径。研究显示,双语者命名同源词图片比命名非同源词图片快,非目标语言候选词汇的语音在言语准备期间是激活的,同源词汇接受来自母语和二语两种材料的激活信息。至关重要的是,只有双语者显示这些影响,单语者的成绩对两种类型的图片是相似的,暗示这是一个非目标语言激活的效应。

张积家、崔占玲(2008)[8]以母语为藏语、汉语熟练、英语不熟练的藏-汉-英双语者为被试,采用词汇判断的研究范式,在无转换、预期转换和无预期转换三种条件下,考察了藏-汉-英三种语言之间的语言转换及其代价。整个研究表明,藏-汉-英双语者在字词识别中的语言转换代价主要受语言的熟练程度影响。祈志强、彭聘龄等(2009)[9]分别采用图片命名和词汇判断的方式考察了汉英双语者的语言切换过程,研究表明,语言产生中的切换代价主要来源于两种语言任务之间的竞争,而语言理解中的切换代价主要来源于心理词典中两种语言结点产生的抑制。

2.脑的电生理技术研究

Jackson等(2001)[10]在视觉线索引导的双语数字命名任务中,记录了语言转换(可预期的)期间的ERP数据。行为数据显示,母语比二语具有更大的转换代价。ERP数据显示,提取二语与提取母语相比较,母语比二语得到更强的抑制。Verhoef 等(2006) 使用ERP技术考察了平衡荷兰语英语双语者图片线索命名任务的转换代价。行为数据显示,在短时时间间隔内(500ms),母语比二语产生更大的转换代价,在长时间隔(1250ms)内,两种语言的转换代价是对称的。结果质疑了Costa和Santesteban(2004) 提出的将转换代价的对称性差异归因于语言熟练程度的假说。ERP数据显示准备时间间隔的N2波幅的有差别的转换代价。 Christoffels等(2007) 运用图片命名的语言转换任务考察了非平衡德语荷兰语双语者的语言抑制。同时,Christoffels等(2007) 利用同源形态间的翻译对等词来检查非目标语言的语音激活。行为数据和ERP结果表明,非目标语言的语音信息是激活的,显示了同源促进作用。

3.脑成像技术研究

Hernandez等(2000)[11]借助FMRI技术运用图片命名任务研究了西班牙语英语双语者语言转换的脑机制。发现语言转换在背外侧前额叶诱发了显著的激活。作者认为,语言转换是由中央执行控制机制负责。随后,Hernandez等进一步比较了西班牙语英语双语者的语言间转换和语言内转换。结果表明,在语言间转换时,双侧前额叶有显著的激活;在语言内转换背外侧前额叶没有参与。这表明两种转换具有不同的转换机制,语言间转换与背侧前额叶有关。Quaresima等(2002)研究了荷兰语英语双语者在交替阅读荷兰和英语句子时的脑机制,结果发现在左侧额下回处的氧合血红蛋白水平会升高。语言之间的转换因而可能涉及增强普通的执行加工过程。神经成像研究支持该观点,Hernandez(2000)神经成像研究表明在语言转换期间,背外侧前额皮层的活性得到增强。

4.脑的病理研究

Fabbro等(2000)[12]考察了一位前额皮层包括前扣带(the anterior cingulate)受到损害的双语病人(FK),该病人不能在Friulian 和 Italian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转换。尽管在任一语言中没有发现失语症的征兆,FK在他的语言中至少产生了40%的不适当的语言。Meuter等(2002)使用一种语言转换范式测验了另一位乌尔都语英语双语前额叶病人。当要求参加者从优势语言向弱势语言转换的时候,病人在优势语言方面的反应出现了大量的错误。Meuter等因此提出病人前额叶的损害导致他不能抑制他的优势语言。这些病人的失语症症状的缺乏显示语言间的转换是独立于语言系统的观点并且语言控制得到了包含前额叶参与的普通的执行控制机制的支持。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三十多年来,语言认知心理学家在行为层面和脑的生理和病理层面对双语者的语言转换和转换代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研究成果,但是并没有产生一个一致的结论,原因是多方面的。实验被试选择的不一致,实验任务的不同,语言、实验技术、实验材料上的差异等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得出不同结论。总之,探索双语者语言转换奥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进一步提高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SpectorA, Biederman I.Mental set and mental shift revisited[J].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76, 89: 669-679.

[2]Green D. Mental control of the bilingual[J].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998(1): 67-81.

[3]Costa,Miozzo M,Caramazza.Lexical Selection in Bilinguals:Do Words in the Bilingual's two Lexicons Compete for Selection?[J].Journa1.of Memory and Language,1999,41:365-397.

[4]Macnamara J,Kushnir S L.linguistic Independence of Bilinguals:The Input Switch[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ur,1971,10:480-487.

[4]Grainger J,Beauvillain C.Language blocking and lexical access in bilinguals[J].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987,39:295-319.

猜你喜欢
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加油站●翻译辨误
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第三届“小书虫杯”双语阅读竞赛揭晓啦!
双语日记
双语秀
双语秀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