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分析*

2013-11-02 00:33
关键词:财产性泰尔城镇居民

周 衍

(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400067)

近几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在2010年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这一项工作。而在2012年两会期间温总理又一次指出要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由此可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我国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同时,有关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研究也在学术界内引起广泛探讨。主要针对西部12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内涵、特点以及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做了相关分析,数据来源于西部12省2009年各省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1 财产性收入的内涵

1.1 财产性收入的定义

财产性收入,其源于居民的生产性财产,是一种衍生财富,是居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渠道。目前学术界关于财产性收入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目前我国比较权威的关于财产性收入的概念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调查司给出的定义是:财产性收入是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这一定义将财产性收入仅限于对财产权的转让得到的收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我国居民将剩余的收入可存入银行,购买有价证券以及房屋、车辆等不动产从而获得财产性收入。而随着人们投资理念的成熟,居民财产性收入将成为人们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从其狭义的概念出发来进行分析。

1.2 财产性收入的特点

财产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相比较而言,具有以下不同特点:

第一,财产性收入的前提是财产的拥有,他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财产,自然就没有财产性收入;而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财产的拥有数额。

第二,财产性收入与纯收入的其他组成部分不同,它是财产的增值,是一种衍生物。它不需要获得者花费全部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却往往能以几何级数增长。正如塞缪尔森所言“收入的差别最主要的由拥有财富的多寡造成的”。

第三,财产性收入是通过将财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转让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增加财产的拥有额度。财产性收入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的范畴,是一种非劳动收入。

2 西部地区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分析

自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奠定基础、加速发展和全面推进现代化三个阶段。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近些年也一直呈增长态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9年达到14 103元,比2000年提高了151%,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有相同的上升趋势,2009年其人均纯收入为3 850元,比2000年提高了128%。在表1及表2中,给出了2000年至2009年西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人均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变化情况。在人均可支配(人均纯收入)中,人均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都3%以下,说明西部地区人均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非常的小。

2005年以后,西部地区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环比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从表1、表2可以发现,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普遍大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这表明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作用不断增加。2000-2009年间,西部地区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有增有减,总体上看,仍呈现出增长的趋势。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高达42.48%,为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同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也达到32.84%,是2000-2009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说明居民财产性收入将会是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表1 西部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财产性收入的构成

表2 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财产性收入的构成

图1 全国与西部城乡财产性收入比较

由图1可知,2000-2009年西部地区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这种差距在不断增加。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与西部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的差值为121元,而全国农村居民与西部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值为81元,在以2000年为基期时,二者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是26.5%和3.5%。可见,西部地区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

3 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分析

3.1 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

首先将通过对西部地区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平均值、加权变异系数的计算,对西部地区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距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由计算得到的泰尔指数比较分析导致西部地区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

泰尔指数是泰尔利用信息理论中的熵概念来计算收入不平等而闻名的,是作为衡量个人收入或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指标,其中以户籍人口总收入泰尔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1)中,nij和rij分别是j省市的人口和人均财产性收入,Ti为城镇或乡村内部财产性收入的泰尔指数。式(2)、(3)分别是以人口比和财产性收入比为权重的泰尔指数。泰尔指数越大,说明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越大。

研究数据的时间范围为2000-2009年,城乡人口的数据是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城乡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则来源于中经网。

3.2 西部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基本情况

从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城乡居民财产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农村地区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存在很大差距、西部地区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离散程度更大以及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呈现先降后升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这3个方面:

首先,西部地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与城镇居民的人均财产有很大差距。从表3看到西部地区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明显小于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西部地区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在2000年、2005年、2009年只有27.24元、44.04元、86.58 元。而相对应的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分别为 133.12 元、167.05元以及311.07元。农村地区的人均财产性收入经过十年的发展还赶不上城镇居民在2000年的人均财产性收入。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是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的2.7倍以上,在2000年两者差距甚至达到4.9倍。

其次,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离散程度较农村地区大,说明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内部人均财产性收入分布不均匀。在2005年前,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变异系数相差不大,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如2003年,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45和0.43。在2005-2009年这5年来,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异系数明显大于农村地区,2009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变异系数是农村居民的2倍。由此是否可以推测,西部居民总体财产性收入的差距主要来源于城镇居民内部的差距呢,将在下一节通过各类差距对总体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进一步验证。

最后,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呈现先降后升在降的波动趋势。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泰尔指数无论是以人口比或是收入比为权重都表现出相同的增减趋势。在2002年,泰尔指数下降到最小值,而后上涨到一个较大数值在缓慢下降的趋势。表明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进程中,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存在快速扩大的现象,在近几年这种扩大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创造性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进程中,也应该认识到其在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方面的负面影响。

表3 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均值、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的比较

3.3 西部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对总体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贡献分析

泰尔指数适用于计算收入平等,反应不平等大小的指标。利用泰尔指数来衡量不平等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它可以衡量组间差距和组内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利用前面所列的3个公式计算可以分别得到以人口比及以收入比为权重的各类财产性收入差距对总体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表4)。

表4 各类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率

从表4数据分析可知,在以人口比为权重计算的泰尔指数贡献率,西部城乡间财产性收入差距是西部居民总体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最主要贡献者,城乡间的贡献率均在40%以上。在2004年以前,农村居民内部财产性收入差距对居民总体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贡献作用居于第二位,自2005年始,城镇居民内部财产性收入差距反超农村居民内部财产性收入差距对居民总体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甚至在2009年,城镇居民内部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甚至大于居民城乡间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成为西部居民总体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最主要贡献部分。在西部大开发刚刚起步的阶段,城乡间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对总体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表5)表现出上升的趋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稳步发展,这种城乡间财产性收入差距得到较有效的控制,表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

在以收入比为权重计算得到的各类差距对总体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中,2000-2004年,城乡间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占西部居民总体财产性收入差距的比重最大,2005年后,城镇居民内部财产性收入差距成为西部居民总体财产性收入差距最主要的贡献者,在2009年,其贡献率高达63.73%。而农村居民内部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率由2000年饿20.37%下降到2009年的5.62%。

4 结论

(1)西部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现状分析显示,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绝对数额小且在人均可支配(人均纯收入)中占比非常小,但其增长速度在这十年来几乎都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要快很多。这说明财产性收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且将成为西部城乡居民增收的一大新亮点。

(2)城乡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的均值、加权变异系数以及泰尔指数的比较分析显示,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明显大于农村居民,且这种差距在近几年保持稳定状态。这说明,控制并进一步减少西部地区城乡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泰尔指数贡献率分析显示,以人口比为权重就算得到的泰尔指数贡献率中,可以看到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是总体财产性差距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城镇居民内部财产性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越来越大;而以收入比为权重计算得到的泰尔指数贡献率中,在2005-2009年,城乡居民间财产性收入差距与城镇居民内部财产性收入差距成为了西部居民总体财产性收入差距主要来源。说明,随着西部大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给城镇居民中的一部分人带来的财产性收入较其他人大很多。

[1]唐雪梅.论转型期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调控[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2]夏荣静.增加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66:39-45

[3]黄慧慧.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差异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6):95-97

[4]宋辉.关于提高西部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思考[J].西部大开发,2008(3):198-199

[5]刘兆征.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分析及增加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9(7):18-22

[6]任芳,谢安.陕西省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15695-15697

[7]张杰.重庆市行业收入差距对比分析及其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5):479-483

猜你喜欢
财产性泰尔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农村财产性收益扶贫 为精准扶贫开辟新路
百忍寺
百忍寺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新时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