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指引 群众至上五步棋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2013-11-05 01:32中共应县县委常纪委书记谭德宝
支部建设 2013年3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决策领导

■中共应县县委常、纪委书记 谭德宝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多次指出依靠人民的重要性,“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高瞻远瞩的论断,发人深思。然而,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群众意识淡薄,总是高高在上,一副不食烟火的样子,群众利益得不到保障,党群干群关系缺乏和谐。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改善人民生活,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拜人民为师,坚持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才会更为密切。

立足基层,接地气,融洽感情,增强本领

现在不少地方在选拔和培养干部的时候,都十分重视干部的学历、能力和重要部门工作经历,但又往往忽视了干部的基层工作经验。我们说,基层工作经验不是坐办公室坐出来的,而是在基层工作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共产党人的事业就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如果在基层锻炼过,就更容易形成关心和热爱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就更能处处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去谋划布局。人的感情是相互交流出来的,不是天生的,也不可能单纯从书本上学到。只有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坚持与群众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真心为人民服务的情感。因此,应把从基层选拔干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从制度建设方面加以严格的约束。选拔任用干部看学历、看能力,更应该先看是否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对于那些确实有知识、有能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引导他们自觉到基层去锤炼作风,到艰苦的地方去砥砺品质,到复杂的环境下去增长才干,及时补上基层工作经验这一课。

深入一线,细调研,摸清规律,拓展思路

现在我们不少领导干部下基层只是走马观花地到各地去“视察”一遍,听上几句“涂脂抹粉”的汇报,表面上好像是联系了群众,而实际上是既脱离实际又脱离群众,所带来的后果不单是影响了干群关系,更严重的是使领导干部对社会的复杂情况缺乏真实的了解,对潜在的问题和矛盾心中无数,因此极容易出现决策上的重大失误。下去调研,应带着感情去、带着思考去、带着需求去,带着信心上、带着答案上、带着问题上。当前,正是转型跨越的黄金期,也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要解决好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紧迫的问题,只有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一线,才能了解到党的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才能摸清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发现符合基层实际的工作思路,从而为基层的科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应该采取有效的制度约束,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从各种会议、接待、汇报、检查等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拿出一定的时间到基层进行认认真真的调查研究。

定期接访,面对面,释疑解难,强化宗旨

在新形势下要做好群众工作,就应该特别注意建立和健全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群众来信来访是对党和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领导干部既可以在来信来访中倾听群众呼声,了解民瘼,又能够密切干群关系,砥砺情操。因此,政府要打开大门,拓宽民意的反映渠道,让群众的诉求得到及时的回应,这就需要有一种严格的制度要求,使领导与群众及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成为政府部门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而不仅仅只是少数地方、少数领导的善意举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改善和提升党与政府的形象。特别是那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的主要领导,每年都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亲自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现在我们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所以接访的方式等也要随之跟进,如阳光农廉网,在网上可以倾听群众的呼声,在网上可以疏导群众的情绪,在网上可以化解疑矛盾纠纷等,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干部也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去办事。这也要求在制度上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网站的建设,并把它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决策民主,制度化,察纳雅言,汇集众智

决策越民主,事业越顺利,群众越满意。决策时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策就会更科学、更合理。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长远的眼光和理性的高度来规范和健全重大决策征求群众意见的制度。作出确实反映了事物发展规律、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正确决策,就必须对党政领导班子的决策行为、决策程序、决策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以良好的制度设计来保证民主决策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民主决策的保证是严格的奖惩制度。如果我们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使那些盲目决策所产生的后果必须由决策人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决策者在决策时就会更多地三思而行;如果我们有科学的制度规范,那么某些根本没有经过民主程序的决策就可能出不了台。所以,尽快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是完全有必要的,它可以促使各级领导谨慎使用手中的决策权力,更多地倾听来自各方面群众的意见,以加快决策民主化的进程。只有这样,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会落到实处。

完善公开,敞心扉,接受监督,鱼水同乐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开就是让人民监督权力,监督范围最广、时效最长、成本最少、信息最真,而且永远不会被腐蚀。基层工作千难万难,一公开就不难。公开需要胆略、需要智慧,更需要气魄。各级组织应怀着对人民群众的大爱,把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牢牢地放在心头上,践行在行动中。内容上,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公开,比如公开领导人年龄、履历、家庭成员、财产收入的情况,干部选拔任用等,让一切置于阳光下;形式上,多搭建平台,如传统媒体、文件、网络、短信等,想方设法让群众了解公开的内容;时效上,切忌一个版面任凭风吹雨打不变换,这种公开只能让群众离我们更远。属于常规性的内容应永久公开,阶段性的应逐段公开,短期性的应及时公开,应保持公开的内容常换常新。只有我们把群众时刻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永远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公开让人民监督的阳光照亮权力运行的每一个角落,干部会更加清正,政府会更加清廉,政治会更加清明。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决策领导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
全国关工委基层工作年总结表彰大会在长沙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