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效果评价

2013-11-06 07:04蒋忠勇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心医院ICU湖北荆州43402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1期
关键词:口角分泌物移位

蒋忠勇,纪 辉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ICU,湖北 荆州 434020)

改良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效果评价

蒋忠勇,纪 辉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ICU,湖北 荆州 434020)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安全、有效、舒适、牢固的固定方法,避免非计划性拔管。方法: 将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我科330个气管插管导管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双日对照方法,观察组170日,对照组160日。观察组采用弹力胶布绕气管插管及固定器固定1圈半,避开口角处贴胶布。并以扁带再固定以可通过1小指为宜;对照组以传统的方法固定。观察两种固定方法在患者的舒适、口腔粘膜受损度、气管移位、胶布更换率、非计划性拔管方面的差别。结果:观察组在气管插管移位、胶布更换、皮肤受损、非计划性拔管方面低于传统组,舒适度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弹力胶布绕气管插管及固定器固定1圈半,避开口角处贴胶布,并以寸带双固定,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气管插管;固定;效果评价

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也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而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来说,气管导管就如他们的一条“生命管”。在临床中,有文献报道[2-3]危重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达22.5%,而对患者一旦发生气管插管脱出,将对患者造成再次伤害[4],导致气道损伤并发症的发生。若对意外拔管患者不能及时的处置甚至可导致患者因急性缺氧或喉头水肿窒息死亡[5]。为寻求一种更安全、舒适、牢固的固定方法,我科采用弹力胶布绕气管插管及固定器固定1圈半,避开口角处贴胶布,并以寸带双固定,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在ICU行经口气管插管患者55例(均为成人), 每位患者带管24h为1个带管日,共计330个带管日。其中男性32例, 女性23例。平均年龄62岁。清醒患者39例,共计156个带管日;意识不清患者16例,共计174个带管日。采用单双日对照方法,单日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双日采用改良式固定方法。改良式固定方法170日,传统固定方法160日。两组患者在病种、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 传统组固定方法 采用交叉蝶形胶布固定法,气管导管与5ml注射器针筒置于口腔正中位置,使用两根长短相等的弹力胶布(2cm×35cm)从两侧口角处蝶形交叉固定气管插管。步骤:取第1根胶布沿右侧面颊部粘起,经口角缠绕气管插管与注射器2周,最后从另一口角粘于对侧面颊部;余一胶布采取沿下颌角起缠绕方法同第1根胶布,最后固定于对侧下颌角。胶布固定完后再采用扁带固定实施双固定,扁带长度以患者的两肩峰长度的1/2,采用双环套结固定在气管插管及5ml注射器针筒的胶布上,拉紧双环固定[6]。

1.2.2 改良组固定方法 采用改良式气管插管导管固定法,避开口角交叉固定,缠绕气管导管与固定器1周半:同样使用两根长短相等(2cm×35cm)的弹力胶布,第1根固定胶布自右侧面颊部,避开口角沿上嘴唇绕气管导管与固定器1周半,避开口角固定至右侧下颌角处;余一胶布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左侧面部实施固定,固定完后口角处未见胶布交叉。最后同样采取扁带双固定。

1.3固定效果评价指标

1.3.1 气管插管移位 每班次进行气管插管深度测量,以插管距门齿的距离为判断标准,每8h测量1次,并记录。无移位:完全无上下移位,双肺通气均匀;轻度移位:上下移位0.5cm,未引起双肺通气障碍;中度移位:上下移位0.6~0.8cm,导管下滑影响右肺通气或未引起脱管;重度移位:上下移位>0.8cm,导管下滑阻塞右支气管或引起脱管[7]。

1.3.2 舒适评分测量法 对39例清醒患者采取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8]评价舒适度,由6个卡通脸谱组成,从微笑(代表舒适)到最后痛苦地哭泣(代表无法忍受)。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将面部表情量表分为三级(舒适、中度舒适、不舒适),每日进行测评,并记录。

1.3.3 胶布清洁度 固定胶布清洁度评价标准[9]:根据固定带的干净程度分为以下Ⅲ度,Ⅰ度:一根固定胶带上沾取口腔分泌物面积在2cm×3cm以内;Ⅱ度:固定胶沾取口腔分泌物面积在2cm×3cm~2cm×6cm以内;Ⅲ度:固定胶沾取口腔分泌物面积大于2cm×6cm。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P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良组在气管插管移位、胶布清洁度、意外拔管、口腔并发症方面低于传统组,舒适度优于传统组,见表1~3。

表1 两组中清醒患者气管插管带管日舒适度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移位情况

表3 两组插管期间胶布清洁度情况

3 讨论

3.1改良固定法使气管插管更安全、更牢固

使用传统固定方法,胶布绕口角交叉固定,对口腔分泌物较多的患者,胶布易被口腔分泌物浸湿, 浸湿的胶布粘性下降致固定不牢,从而导致气管插管移位或脱管的危险。同时,当患者口腔内分泌物不易被清除时,患者舒适感下降,烦躁导致非计划性拔管[10];改良后的固定方法,口腔两侧避开口角粘贴,口角开口明显大于传统组,护理工作中易于观察患者口腔内分泌物,并予以及时处理。若口腔分泌较多又未能及时清除时,口腔分泌物将沿着口角处流出,不易将胶布浸湿,胶布始终处于干燥状态,保证了粘性,加上扁带双固定,提高了气管插管的安全性。

3.2改良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提高了患者舒适度

改良组的固定方法,患者的口角活动度明显大于传统组,增加了患者舒适度;由于口角处留出的空隙较大,很容易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在口腔护理时,还可以在不去除胶布的情况下,进行口腔冲洗,可提高口腔清洁度。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改良的固定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传统组。

在气管插管的管理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导管固定的牢固,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舒适,以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应用改良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避免了气囊上下移位,提高了患者对气管插管的依从性。

[1]袁振宁,黄英华.紧急气管插管248例临床体会[J].临床急诊杂志,2007,8(5):302-303.

[2]Moons P,Sels K,Becker WD,et al.Development of a risk assessment tool for deliberate self-extubation in intensive care patients[J].Int Care Med,2004,30(7):1348-1353.

[3]Yeh SH,Lee LN,Ho TH,et al.Implications of nursing care in the occurrence and consequences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i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s[J].Int J Nurs studies,2004,41(3):255-261.

[4]王楠,苏金玉,陈彩花.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8,7(9):676-677.

[5]曾桂兰. 经鼻气管导管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22):11-12.

[6]王建凤,孙凌灵.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现状与展望[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10-12.

[7]吴婉玲,苏永静,张小燕,等.改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成效[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08,2(2):59-60.

[8]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5.

[9]王美力,谭燕红. 改良气管插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12):190-191.

[10]许开云,许金花,张玲. 改良蝶形胶布固定法对经口气管插管固定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6A):74-76.

[编辑] 何 勇

R473.52

A

1673-1409(2013)21-0077-03

2013-05-04

蒋忠勇(1983-),男,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口角分泌物移位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微小移位的B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保守治疗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