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黑线姬鼠年龄结构划分的探讨

2013-11-08 03:40徐铁平周宇杰陈月娣徐越坚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鼠类黑线年龄结构

徐铁平,周宇杰,陈月娣,徐越坚

(浙江省诸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诸暨 311800)

通过研究鼠类种群的年龄及结构,了解鼠类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是合理制定鼠害控制措施的主要依据,且有助于分析鼠类种群动态及预测预报[1]。掌握鼠类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和繁殖规律,需构建鼠类个体年龄的鉴定方法,从而明确鼠类种群年龄结构。目前针对黑线姬鼠年龄结构鉴定的基本方法有上臼齿磨损程度鉴定、体重、体长等划分法[2—3]。但各方法之间各有利弊,通过上臼齿磨损程度确定各年龄组虽然精确,但是操作烦琐且磨损程度属定性指标,初学者往往难以把握;体重、体长作为分级指标,易于掌握,但由于鼠类因进食量差异、生长发育速度不一致等原因变化较大,属不确定因素。如实测黑线姬鼠胃重0.4~8.7 g,胃重占体重1.72%~18.67%,这就给按体重划分年龄指标带来不确定性和较大的误差[4]。

基于上述因素,本实验在大样本的情况下,重新统计和归纳提出黑线姬鼠体重与年龄、体长与年龄等划分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重-胃重与年龄划分相关性研究,希望能建立更为精确且易于掌握的新标准,提高鼠类种群年龄结构划分的准确性,了解鼠类种群动态变化,合理制定鼠害控制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与取样

于1991–2010年持续进行调查统计。捕鼠采用鼠夹法,鼠夹用中型铁夹,放置于田埂、沟边,夹距为10 m×20 m;每晚放置鼠夹150个,以生花生做诱饵,次日早晨收夹。20年间共捕获优势鼠种黑线姬鼠标本1 514只,对所获鼠进行编号和种类鉴定,并测量解剖,记录体重、体长、尾长、后趾长、胃重、胎数和胎重等生理及解剖数据。

1.2 年龄组划分

对捕获的黑线姬鼠采用上臼齿法鉴定年龄。年龄组划分为5个,即幼体组、亚成体组、成年I组、成年Ⅱ组和老体组。具体鉴定方法根据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528.2—2005。幼体组M3 未达M1、M2 高度,或已达但磨损齿质独立,彼此不连接。亚成体组M1 后嵴、M2 第2 横嵴磨损齿质形成横联。成体Ⅰ组M1 或M2 上相邻磨损齿质横联间出现纵联,即将形成封闭环。成体Ⅱ组M1 或M2 上相邻磨损齿质横联间形成封闭环,但仍有珐琅质。老体组咀嚼面上磨损齿质全连成一片,有珐琅质存在。

1.3 数据统计

对运用上臼齿磨损程度分级的黑线姬鼠各组,测定其体重、体长及体重-胃重3个指标,对应标准年龄进行分类汇总,运用SSR 字母标记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测定,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划分结果

由表1 知,体重-胃重测量组在各年龄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体重测量组和体长测量组虽可明确区分在前4 阶段,但难以在1%水平之下鉴定成体Ⅱ组和老体组。

2.2 划分指标

根据表1 的结果,提出了初步划分黑线姬鼠各年龄组的指标 (表2)。

表1 3种方法进行黑线姬鼠各年龄组划分结果

表2 黑线姬鼠各年龄组划分指标

3 小结

3种年龄鉴定方法中,体长、体重鉴定法操作相对简单,容易掌握,同时统计上数据整体较稳定,能较准确地分析种群年龄组成,是较好的分级方法,但也存在某些年龄组之间难以精确划分的弊端,因而可用于条件简陋的田间观测点对鼠群年龄结构的初步划分;体重-胃重年龄鉴定法划分准确,与运用上臼齿磨损程度划分结果完全一致,因而可以作为黑线姬鼠年龄结构划分的重要补充手段,适合有解剖任务的监测点作为黑线姬鼠年龄划分依据。

[1]杨荷芳.小型兽类年龄鉴定方法简评[J].生态学杂志,1990,9 (2):54-56.

[2]李俊,阿布力米提 阿不都卡迪尔·红尾沙鼠(Meriones libycus)的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组成[J].干旱区研究,2007,24 (1):43-48.

[3]杨再学,郑元利,胡支先,等.黑线姬鼠种群年龄组划分标准比较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2,15 (1):112-115.

[4]赵天飙,周立志,张忠兵.大沙鼠种群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和繁殖特征 [J].动物学杂志,2005,40 (6):108-113.

猜你喜欢
鼠类黑线年龄结构
贺兰山西坡鼠种内脏重量与海拔梯度关系研究
黑线
天津七里海湿地鼠类十年变化
虾背黑线真的特别“脏”吗
基层组织增活力“两学一做”促发展
基于人口红利缩减的我国经济增长对策探讨
浅谈户内变电站防鼠安全工作
这也算海鲜
七巧数独
冷库鼠类防治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