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外阅读的策略

2013-11-11 01:59魏淑娟
关键词:课外阅读优化策略

魏淑娟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课外阅读却没有受到重视。本文理论联系实践,探讨如何采取措施,优化学生课外阅读,以促使学生课外主动阅读,培养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优化 策略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将“读万卷书”视为奋斗目标,不无道理。 优秀的书籍蕴含着无尽的思想、艺术、科学魅力。徜徉其中,可以受到浸染,丰富知识,涵养心灵。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又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阅读和鉴赏优秀作品,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养成对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现象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从文本中发现新意义,获得对优秀作品常读常新的体验;在执着的探索中,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又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要担负这样的教育责任,仅靠每天一堂的课内教学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将课内和课外有效的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将课内教材的学习和课外资料的学习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机械僵硬的应试中逃离出来,将接受老师讲授和自主的探索学习结合起来,真正的沐浴在文化的熏陶下,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二、高中课外阅读的现状

然而,高中课外阅读现状令人忧虑。

1.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

教师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迫于教学进度,应试考试的压力,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监管,只是应付了事。甚至有些教师宁可多发一份训练试卷,也不愿学生花时间读课外书,语文教学陷于死记硬背或强化练习之中。

课堂阅读教学本是课外阅读的基础。但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师的充满理性的分析肢解下,大量的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失去了人文气息。比如,任何一首古典诗歌的鉴赏,都可以被分解为三个答题步骤。以其中一种为例。

问题: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或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例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我们不得不佩服教师们对阅读鉴赏题目研读的细致入微,但如此肢解文学作品,并将其公式化,是不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我们希望学生具备语文素养,希望他们说出独到的见解,写出优美的文字,但如此“熏陶”出来的学生,总是生搬硬套,张冠李戴,也总是让教师们失望:为什么学生回答哪首诗歌都是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为什么学生只知道渲染气氛?在这个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是要反思的。语文具有科学性,但更多的是人文性、艺术性,它同严谨的数学物理不同,不能以教授数学物理的方式来教授语文,没有经过大量作品熏陶的学生是无法准确填充教师归纳的富有逻辑的公式化的答题步骤的。如果教授的对象是有一定阅读量高三学生,尚可以使用这种强化训练的方法,但如果面对的是基础年级的学生,还是实实在在引导学生增加阅读为好。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找准努力的方向,笔者对本校高一高二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式抽样调查,共发出208份问卷,回收186份问卷,其中182份为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

32﹪的学生表示对课外阅读有兴趣,59﹪的学生表示兴趣一般, 9﹪的学生说自己没兴趣。

43%的学生非常希望学校安排课外阅读时间,29%的学生比较希望学校安排课外阅读时间,28%的人表示无所谓。

以上数据说明,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但不够浓厚和急迫。教师应保护学生现有的这份兴趣,满足他们对课外阅读的需求。对于兴趣一般和没兴趣的学生,教师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课外阅读动机

37%的学生表示课外阅读是为了增长知识,开拓视野,53%的学生纯粹为了消遣,打发时间,10%的学生主要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这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消遣,学生的阅读动机需要老师的引导。

(3)课外书籍的质量和数量

对十类课外书籍,学生的阅读类型顺序如下:八卦娱乐周刊、言情小说、动漫卡通居于前三位。其余顺序为武侠小说、杂志、中外文学名著、科幻类小说、体育及其他类书籍;

25%的学生表示自己一学期能阅读10本以上课外书,31%的人表示自己一学期能阅读5-10的课外书,但他们同时表示这些书籍主要还是以八卦周刊、动漫、杂志为主,对于名著接触甚少。

这说明,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质量和数量不高。他们阅读的书籍并不能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学生急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教会他们选择高质量的书籍,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4)课外阅读方法

只有11%的学生阅读时,会做笔记,75%的学生在阅读时不做笔记,14%的学生只是随便翻翻;

只有24%的学生表示课外阅读有计划性,而76%的学生阅读则没有任何计划;

在课外阅读遇到困难时,21%的学生会通过查资料或者请教他人扫除阅读障碍,41%的学生会选择跳过障碍,38%的学生则放弃整本书,不看了。

以上情况说明,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阅读的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老师应对其加以指导。

(5)影响阅读的因素

对自己课外阅读产生正面影响的因素中,41%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同学朋友,只有8%的学生认为是老师;对自己课外阅读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中,69%的学生认为是作业太多;在文学原著和名著电影两者之间,只有18%的学生选择看原著。以上数据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不够,没有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总之,从这次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主要存在一下问题:有一定的阅读兴趣,但不够浓厚;课外阅读时间不够,学生的时间基本上被作业占用,课外阅读数量不足;不会选择阅读材料,喜欢新奇,时尚,消遣性强的读物,没有阅读质量;课外阅读方法不当;课外阅读缺少计划,缺少指导,盲目性随意性强。

三、采取措施,优化课外阅读,促使学生主动阅读

调查结果让笔者意识到,要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须采取必要措施,优化课外阅读,以促使学生课外主动阅读,以实现学生持久的发展。故笔者于2012年9月,开始在高二9班、10班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措施如下: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发生和维持的内部动力。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它促使个体主动积极地去学习以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望。这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但不够强烈。教师要激发并保护学生已有的阅读兴趣,并加以强化将其转化为阅读习惯。

(1)以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

教师首先改变观念,重视课外阅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不能因应试考试,就将语文课公式化。语文课上,应让学生感受到美,感受到文字美。应让学生体验到文字所再现的自然人文的美,而不是记忆那些死板枯燥的答题步骤。课堂上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这份兴趣就很容易延伸到课外。

粤教版必修四小说阅读单元中的《宝玉挨打》一篇,为《红楼梦》节选。在学习这篇小说的时候,笔者用了一节课向学生简单介绍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四个人物。只选精彩的情节,点到即止,比如贾宝玉的外貌、他的离经叛道、他前世今生的爱情。这么丰厚的人物形象,这么伟大的文学作品,仅靠一节课的介绍是说不清的,但这一节课却激起了很多学生的阅读兴趣,几个学生一下课就向笔者借《红楼梦》这本书了。

(2)开展自主阅读课

这一学年每周二安排一节语文自主阅读课,教师不讲授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自由阅读。最初几次自主阅读课学生不知道读些什么,有些学生拿着娱乐周刊翻来翻去,有的拿着杂志,有的甚至在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这时笔者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清楚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他们提出要求:自主阅读课上不允许看娱乐杂志和卡通漫画,但可以读报和《读者》《意林》等优秀的杂志,建议阅读名著。几周之后,周二语文课的上课铃声未响,学生已经抱着课外书埋头苦读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和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些空话而已。”自主阅读课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阅读。既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保证课外阅读必需的时间。

(3)发挥榜样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一个文学修养高的老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甚至会让学生崇拜。对于这样的老师,学生会主动追随,乐于接受他的教诲,学生更能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想让学生课外主动阅读,老师也要参与进来,一起读书。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榜样的力量,又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中生受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他们习惯于将同伴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根据皮革马利翁效应,在课外阅读上,教师应极大的肯定课外阅读兴趣浓厚的学生,对他们提出较高的期望,学生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所以教师要大力表扬课外阅读好的学生,为其他人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也让他们看到比较感性的发展方向。

在讲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曲》时,笔者在每节语文课的前两分钟让三四个学生背诵诗词,背诵哪首诗词由学生自己决定。当有学生背出课外的诗词的时候,其他学生会热烈鼓掌。经过两周的背诵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背诵课本之外的诗词了。

2.教师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的特定环境中,按照目标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一种自我建构和生成的经验习得活动。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教师是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老师应给予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1)教会学生选择高质量的书籍

当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科技的高度发展,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多的诱惑。在林林总总的书籍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阅读资料。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更多的是八卦娱乐周刊、言情小说、动漫卡通等,应让学生明白此类书籍缺少思想内涵。读这类书是最不需要努力的阅读,这类书籍除了消遣娱乐,不能增加理解力,所以不能让这类书占用学生太多时间。高中阶段是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应多读些好书,比如:名著,诗歌、名人传记、文化论著、科学论著等。

(2)增加学生阅读量

课外阅读要求质量,也要求数量。只有通过量变才能实现质变。只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才能形成书面语感,提升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正如新课标中所讲:“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对于名著阅读,笔者如此要求学生:暑假读两部,寒假读一部,上下学期各读一部。

(3)阅读不同类型的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对于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是要咀嚼消化的。”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朗读、背诵、默读;浏览、速读、略读、精读等。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娱乐周刊浏览即可,古典诗词要大声诵读背诵,经典名著、名人传记、文化论著、科学论著易第一遍略读,然后精读。

(4)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思考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应给予方法的指导,但不要用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更不能“填鸭式”的灌输,应让学生从平日的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生遇到阅读障碍时,教会学生查阅工具书、网络资源。不但让学生去阅读,还要让学生在阅读时不断主动思考。比如:我在读什么?我从中学到了什么?我的阅读已获得哪些进展?我如何阅读这本书?阅读时我的感受是什么?哪些资源可以利用?……让学生受到文本的熏陶,在反思中形成自己的善恶观念和价值追求。

(5)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边读边做笔记,可以保持清醒,读书更加专注,更重要的是,这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将自己的想法写下了,更容易理清作者的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做读书笔记,可以将笔记做在书上,比如:画下重点句子或关键字,在书页的空白处做批注。还可以将笔记做在本子上,摘录出重要的句子或信息,写下自己的感想或反思等。同时,采用出声思维策略,将头脑中出现的内容大声表达出来,甚至可以复述文章内容。这样有助于强化印象,训练思维,以及概括和表达能力。

3.课外阅读,要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还要注意因材施教。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他认为,个体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个体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不断地将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不同学生,智力和能力各不相同,不能搞“一刀切”。所以,在课外阅读时,应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享受到成功感。比如,本学年的寒假作业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两个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

任务一:读《边城》,做2000字的美句摘录。(适合阅读能力低的学生)

任务二:品《三国演义》,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题目为:我眼中的××。(适合阅读能力强的学生)

4.建立监督和评价制度

语文的课外阅读是短时间很难见到效果的学习活动,为了让学生保持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一定要引入特殊但又客观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这种评价制度一定要注重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

(1)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

笔者要求学生每周写读后感,字数不做限制,感想多就多写些,感想少就少写些。每周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对认真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对做的不好的学生提出适当的批评和建议,使读书笔记做得不够认真的学生慢慢向认真的学生靠拢。

(2)实行过程型档案袋评价法

笔者为学生建立了过程型档案袋,主要收集不同时间段学生的表现材料,包括每一时段的读书计划、完成情况、所读的书籍名称、所用时间、自己的感想、读后感、教师对读后感的评价及建议等。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感受到自己的持续进步。

四、实践后的收效和反思

经过一学年的实践后,笔者又对实验的两个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情况如下:发出问卷104份,回收98份,98份全部是有效问卷。

70﹪的学生表示对课外阅读有兴趣;64%的学生表示课外阅读是为了增长知识,开拓视野;56%的学生阅读时,会主动做笔记;在课外阅读遇到困难时,53%的学生会通过查资料或者请教他人扫除阅读障碍。

学生课外阅读目的、阅读质量、阅读方法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连考试成绩也有所提高。这两个班的初始阅读成绩与其他班级持平,一学年之后的语文考试成绩分别排全级第一和第三名,其中现代文阅读分数高过其他班0.8分,作文高出1.3分。这一学年的语文教学也找到了语文味,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很强,课堂上,学生甚至做起小老师,有板有眼的讲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明显的感觉到学生的表达更流畅了,思维更敏捷了,见解更独到深刻了。就连高二10班的教室都变了样子,学生在教室的后面建了个读书阁,那里放着几十本名著。这些都表明一学年来的实践活动收到实效了。

但在实践中也有一定的困惑:

应试考试带来的压力是无法摆脱的,如何在三年的语文教学中,在应试考试技巧的培养和课外阅读知识的建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还有待研究。

现在社会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高中生自控能力并不强,卡通漫画、娱乐杂志、视频网络诱惑着高中生,分散着他们的精力,如何守住阅读文字这块教学阵地,也值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4]张大均、郭成,《教学心理学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5]裴娣娜,《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6]〔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优化策略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