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患者笑 先让医生笑

2013-11-12 00:51高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看病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本刊记者 高军

实习记者 席春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谈医改中需要加强的三个重点工作

本刊记者 高军/摄▲方来英委员

北京市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三年来先后推出了社区基层卫生服务全覆盖,预约挂号、分时就诊,成立医院管理局、推行管办分开,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设立医师服务费,大小结合、成立医联体等各项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两会期间,作为北京市医改主要推手之一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特别需要加强的三个方面工作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医改必须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

医务人员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体之一,但遗憾的是,目前相当多的医务人员对医改并不热情。方来英委员认为,医改当中特别要注意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他说,长期以来,我们对医务人员这个群体,研究得不够,支持得不够,激励得不够。在医改当中,要研究怎么做才能调动出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这不仅仅是从一个医务工作管理者的角度考虑,更是从整个社会利益的大局去考虑。我们有这样一句话,叫做要想让患者笑,一定得让医生先笑。为什么?因为我们推出的任何改革措施、任何服务模式,都一定要经过医生、护士、技师才能提供给患者,医护人员这个群体要是笑不出来,患者就感觉不到你的改革措施到位,就得不到很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决不能放松对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和扶持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方来英委员将之放在了战略高度去考虑。他说,我们现在谈医改,一说就是进入了深水区,就是大医院的改革。公立医院的改革固然很重要,但是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与改革不能松懈半步。以北京为例,我们去年完成的门急诊总量到了1.78 亿人次,大约百分之四十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中实现的,没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我们的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就会崩溃,我们面临的看病难,实际上折射的是我们资源配置的失衡。所以,要想真正解决看病难,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对于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方来英委员认为,人才建设是重中之重。改革对基层不能只见物不见人,人是基层卫生服务的核心生产力,必须加强、加快这个方面的政策研究。

必须系统化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方来英委员认为,解决看病难除了要改善供需关系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加强系统化建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他说,一个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体系的框架,从功能上包括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包括中间性医疗服务和设施,比如康复护理,比如急救医疗卫生的服务体系,还有中医药等等,这是功能上。从层级上我们要有初级医疗卫生保健,也要有二级、三级医院。现在问题是,一是框架组成不完善,重医疗机构轻中间性服务及设施,二是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各个组成单位功能定位模糊,服务边界不清,存在着一种结构性的缺陷,初级和二、三级医疗服务不分层级,大医院不仅承担着国家医疗中心、地区医疗中心的任务,还广泛承担着初级医疗服务,加之其他如医保政策单一、基层服务能力偏低、药品政策不配套等等,使得分级医疗模式尚未建立,从而一方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另一方面一、二级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门诊量普遍偏低,康复性的护理等中间性服务发展不起来,部分医疗单位的高效率导致了整个医疗系统的低效率,最后呈现的是人民群众看病难。

猜你喜欢
看病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看病难?它来帮你找专家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切莫因“规培”加重看病难
缓解看病难区别四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