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2013-11-13 03:54贺邵兵徐晨馨
关键词:智汇舟山群岛群岛

贺邵兵 徐晨馨

(1.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2.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浙江 舟山 316000)

人才资本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资源,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哈比森在《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指出:“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发展别的任何东西。”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才在技术创新、产业变革、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在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两大背景下,人才发展逐渐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考量。[1]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承担着国家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先行先试的重要责任。然而,人才短缺是新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012年,市委、市政府广泛凝聚共识,在学习借鉴江苏人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人才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创业为主线,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为重点,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环境优化为保障,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全力以赴把舟山打造成为人才智力高度集聚、科技创业高度活跃、体制机制真正创新、创新创业成效显著的海洋经济创业特区,努力走出一条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型的新区发展道路。

一、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的背景与现状

(一)舟山成为国家级新区

在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的背景下,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了我国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根据战略和功能定位,舟山要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我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逐步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我国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我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和我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通过10至20年努力,争取把舟山群岛新区打造成为我国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2]这是我国实现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历史性转变的重要举措,对舟山来说机遇千载难逢。

(二)舟山经济发展面临深度转型

改革开放30年来,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海洋经济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发展的质量有待提高,增长方式“粗放”现象仍较突出,见图1,图2。[3]

图1 2001-2010年舟山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 2000-2010年舟山市水、电、用地等消耗情况

从以上两个图表可以看出,在过去的近10年间,舟山的经济获得2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相对的水、电、土地等资源消耗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说明舟山主要还是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导,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要素投入量的扩大,而不是主要依靠要素效率的提升。而且从产业来看,产业层次相对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在起步,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差。2011年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34.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48%,列全省第十。[3]显然,舟山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迫在眉睫。

(三)舟山人才基础相对薄弱

近年来,虽然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明显改善,但与打造国家新区的高要求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目前全市人才总量约20万人,入选国家、省“千人计划”8人,享受国务院特贴14人(在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省“151”第一层次1人;博士224人、硕士研究生2300余人;高级技术职称人才5400人、高技能人才12600人,2011年舟山市科技活动人员数6700人,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58.97人;其中R&D活动人员4200人。[4]全市缺乏高科技人才、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和具有国际水准的管理人才,人才总量、结构、素质与新区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原因有:全市缺乏人才集聚的平台;企业主体意识淡薄、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欠缺;人才体制机制不灵活等。

二、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是推进舟山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和人才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双轮驱动’的重要推动力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创新,通过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促进人才、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靠科技创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宽发展领域,提高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推动舟山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以创新引领驱动转变,全面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良性轨道。

(二)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是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最优路径

一个城市的发展超越,核心关键是发展路径的超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惯性困局、摆脱外部约束、增强持久内生动力。现代经济引领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和人才,依托的主要动力是创新。[5]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活动的活跃期,国际层面进入新技术井喷、新产业萌芽期;国内层面进入创新引进、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的加速过渡期。[6]舟山目前土地供给趋紧、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环境容量有限,在这种形势下,新区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打破路径依赖,牢牢把握时代特征,抢抓机遇,紧密契合以科技创新为主流的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与人才要素流动的趋势,走一条人才引领发展、科技创新创业推动超越发展之路。

(三)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是加快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必然选择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发展海洋经济先行先试的前沿阵地,在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东部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国务院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加强海洋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海洋文化软实力,加快建设中国(舟山)海洋科学城,构筑我国重要的海洋科教文化基地。要增强海洋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设人才集聚高地,提升海洋科技综合实力。所以,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是贯彻落实新区规划,引领和支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主要内容

“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是整合了人才和科技工作的两个支撑体系,从人才的角度,形象的提出“智汇群岛”,就是将人才资源是视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以人才资源开发带动物质资源开发,以人才结构调整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吸引科技创业高层次人才,增强人才结构、创业格局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融合、相互促进。大力集聚、吸引和培养一大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和科技创业家,在启动资金、创业场所、金融财税、人才住房、创业和生活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加速人才落户和成果转化,促进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尽快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从科技的角度,提出了“创新引领”,就是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构建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发展模式,以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要创新顶层设计,聚焦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建立起体系完备、开放多元、运行高效的自主创新创业体系。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创新,实施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突破性举措。

“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主要由四个方面内容构成:(1)引进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实施“5313”行动计划,对引进的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在创业启动资金、办公室场地、税收、风险投资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2)推进科技创业社区建设。科技创业社区是科技创业人才企业落户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市委、市政府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建设条件,规划在产业集聚区、科创园、定海区和普陀区建设四个科技创业社区,每个科技创业社区都要建设高水准的科技创业孵化器、加速器、中试用房和生活配套设施,明确功能布局、产业定位和运行机制,满足海内外创业人才的不同需求。(3)建立科技创业金融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覆盖科技创业企业发展全过程的、多元化的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的金融扶持,推动人才与资本、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促进资本要素向科技创新创业集聚。(4)构建人才科技创业服务体系。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创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身心的科技支撑服务,在企业初创阶段,提供创业服务秘书、创业导师、创业培训、人力资源等服务;在企业成长阶段,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共享高校资源、鼓励实施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提供中介服务等服务;在企业成熟阶段,给予培育龙头企业、协助开拓市场、支持产品推广、帮助企业做大做强。逐渐构建起创业之初做“保姆”、发展之中做“导师”、成功之后做“保安”的创业服务模式。

四、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的组织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为了深入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中共舟山市委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战略全力打造海洋经济创业特区的意见》以及《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智汇群岛·创新引领”5313行动计划实施办法》等6项人才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又制订出台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智汇群岛·创新引领”5313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智汇群岛·创新引领”科技创业服务实施细则》、《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智汇群岛·创新引领”5313行动计划项目行政审批实施细则》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智汇群岛.创新引领”科技创业金融支撑实施细则》,使科技创业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更加完整,措施更加具体可行。

(二)组织支撑

为统筹推进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引进、落户以及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并且整合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单位,在市人才办成立市科技创业人才引进专项办公室,在市科技局成立了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由市财政出资1亿元设立了市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并组建了市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加强工作队伍力量配备,理顺工作关系,构建市、县(区)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形成了人才引进、平台落户、金融支撑、创业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创业人才引进工作体系,有力助推人才创业孵化和成长。

(三)考核约束

各级政府要大力整合资源,确保有限的财政资源向“智汇群岛·创新引领”工作聚焦,构建以“智汇群岛·创新引领”为重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对人才科技投入、人才引进培养、科技创业成效、科技自主创新等指标的考核,逐步加大人才科技工作在县(区)、部门工作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并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相挂钩,真正形成压力传导、责任传递,形成共识。

加快引进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人才工作的重点,舟山市通过实施“智汇群岛·创新引领”人才发展战略,以“5313”行动计划为抓手,引进了一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为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奠定了基础。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19.

[2]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EB/OL].(2013-02-25)[2013-05-02].http://www.zjdpc.gov.cn/art/2013/2/25/art_86_504978.html.

[3]舟山市统计局.舟山统计年鉴[EB/OL].[2013-05-02].http://www.zstj.net/tjnjData/2011nj/njml_011.htm.

[4]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舟委发[2010]65号.

[5]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跨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及其战略选择的人本视角与考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张向前.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与管理,2003(3):60-62.

猜你喜欢
智汇舟山群岛群岛
侨聚长三角 智汇新天堂——2022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峰会举办
新动能 新智汇 新产业——新密由“乌金之乡”到“智造之城”的嬗变
智汇“幸福塔” 成长“三十事”——愚园路第一小学基于“幸福成长三十事”的少先队活动
苏禄群岛
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仿宋锡钱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基于舟川旅游资源条件比较的川岛滨海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魅力智运 智汇武体
被困哈哈马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