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后期广西省文献委员会工作管窥

2013-11-16 01:41廖晓云
图书馆界 2013年3期
关键词:文献委员会广西

廖晓云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1946年10月1日,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各省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和《地方志书纂修办法》,通令在全国范围内成立文献委员会,开展地方文献资料的征集、保管及编纂工作。广西省政府接此令后,于1947年1月,任命广西省主席黄旭初为主任,李任仁、封祝祁为副主任,陈树勋、蒋继伊、苏希洵、陈剑修、翟念劬、陈劭先、郑建宜、岑永杰、唐现之、黄朴心、吕集议、梁岵庐等12人为委员,开展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的筹建工作。同年5月5日,广西省文献委员会在桂林正式成立。

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的经费由广西省政府拨给,下设编纂、采集、整理、总务4个组,李任仁负责主持工作,并代主任处理日常公务。

李任仁(1887—1968),广西临桂人,教育家,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曾任广西省教育厅厅长等职,积极团结各方民主力量,支持爱国统一战线活动。主持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的工作后,李任仁以勤奋敬业的精神、民主的作风以及科学的态度,带领同仁进行广西地方文献的调查、征集及整理,开展广西历史文化的研究,拟订广西省志体例草案,创办《广西文献通讯》和《广西文献》杂志,这些工作卓有成效,及时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广西文献,为以后开展广西地方文献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 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的工作内容

经过抗战大劫后的广西,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广西省文献委员会在颓垣断壁、蔓草丛生的废墟上修缮房屋,开展工作,主要有:

建立制度,完善组织,制定计划。广西省文献委员会成立不久,广西省政府制定了《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阐明征集资料的范围为:“一、本省沿革有关之府厅州县各种旧志书及各项地图;二、本省有关之诗文著述及金石拓片;三、本省流传之典礼乐器;四、本省各地方民俗歌谣;五、本省各地方之古迹名胜照片;六、本省重要特殊方物之照片;七、本省公私机关团体发行之刊物;八、本省私人著作或译述;九、本省乡贤名宦之遗迹遗像传记行述碑志;十、本省人民私家谱牒;十一、其他”,该规程还规定了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同时联络社会各界人士,组织文献期刊编辑、历史文物审查鉴定、采访、战时散佚文物收购等专门委员会,目的是“集结会外的专家和热心地方文献工作的贤达,通力合作,协助本会编纂、采集、整理各部门工作的进行。”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实施细则,有《广西省文献委员会资料征集办法》《广西省文献委员会历史文物审查鉴定委员会简章》《广西文献期刊编辑委员会简章》《广西省文献委员会采访委员会简章》《广西文献资料初步调查实施办法》《广西抗战文献资料采集纲要》等,这些规程、细则的制定,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鉴于“历史文物的保管,在全国是一个新兴的事业,在本省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一切都无过去成规可资凭藉”,委员会在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制定了较为周详的工作计划,如《广西省文献委员会三十六年度工作计划》,确立了“完成本会组织、办理本省文献普查、改进文献保护办法、征集及整理重要文献资料、准备本省新志编纂工作、出版期刊文献、推广整理研究工作”等工作目标,并就怎样去实施这些目标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推进县市文献委员会的成立。抗战中广西文物受损严重,战后社会变革极大,抗战事迹及新出材料又多不胜收,文献委员会认识到如果不及时搜集保存文献,则消失的既难追踪,存留的也易湮没,而单纯依靠该会的力量,实难以完成全省文献的征集保管工作,必须依靠各县市共同努力。故而该会多次呈请省政府通令各县市成立文献委员会,到1947年9月,已有61个县成立文献委员会并开展工作。1948年6月,广西省政府又“通令各县成立文献委员会,俾该会负责全县文献搜集与整理。所有各县原有修志局,一律裁撤,其工作由文献委员会办理。”各县市文献委员会的成立,加强了文献工作的效率,也奠定了省文献委员会的社会基础。

建立采访网,普查全省文献并开展征集工作。了解广西文献散布及存佚的大致情况,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一方面,文献委员会制定调查表格,寄送省内外各机关,进行历史文物及文献资料的大量调查。按照《广西文献资料初步调查实施办法》的规定,将文献资料的调查范围分为十二类:志乘类、档案类、舆地类、风土类、宗教类、人物类、著作类、方物类、建置类、古物类、掌故类、书报类。在操作方法上,则“凡与本省文献有关之上列各类资料,由本会按类分目印制调查表格,注明调查起止时期,分别迳请各有关机关团体(或个人)查填及委托各县市政府转发各该县市文献委员会,就县市区域内有关材料查填”,并聘请省内外热心文献事业的人士为采访委员,以该会采集组为中心,建立文献采访网,联合社会各方的力量,使采集工作得以普遍深入。另一方面,文献委员会争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文献的征集工作,同仁们深刻体会到“社会事相,一现不复,文献资料必须及时访求,始免交臂失之”,故而委员会成立后,“对于本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有关之法令规章,统计图表、书刊公报、报告概览、重要论述暨照片实物等,均积极广泛征求……各县市志书舆图及名胜地方照片,氏族谱志,本省人士之著作译述,本省公私机关团体历年出版之报章杂志及各种印物等,皆随时征访。”

搜集整理广西重要史事资料。广西省文献委员会遵循“由今及古”的原则,搜集广西的重要史事资料进行整理:一是编纂广西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录广西发生的重大事件;二是编纂广西重要史事实录,按事件分类记录广西的重要史事。二者合为广西史料长编,目的是系统地保存广西史事纵横发展的翔实资料,以备修纂史志之用。

调查整理广西乡贤遗著。乡贤遗著不仅“发扬本省先贤的潜德幽光,而且是整理过去史实和研究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广西省文献委员会除奉广西省政府命令,接收广西省乡贤遗著编印委员会移交的图书档案外,还着手调查统计历代广西乡贤遗著情况,并首先计划选择具有学术价值的60种书稿,分为10期进行编校、付印。

拟定省志体例草案。按照内政部的规定,编纂省志是各省文献委员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广西省文献委员会起草了《广西省志例目初拟》,并为慎重起见,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以集思广益,使省志体例更趋于科学与完善。

出版期刊。广西省文献委员会出版报道性的刊物《广西文献通讯》,侧重于报道该会的工作动态、各地文献工作消息,介绍广西重要和特殊的文献资料,探讨文献工作的实际问题。委员会成立两周年之际创刊的《广西文献》则为学术性刊物,内容有论著、札记、报告、先贤遗著、文献征集、抗战史料等。

广西省文献委员会还开展广西地方文化研究,派员外出实地采访调查,进行文物的典藏与陈列、鉴定与考证、登记与编目等日常工作。

2 广西文献委员会取得的主要成就

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的主任由省主席黄旭初担任,可见政府对于文献保护的重视,而黄旭初曾说过“世乱频仍,国家多故,典章文物,多付劫灰;故老耆宿,随时物化,倘不急图补救,何以昭示来兹?此有识之士,所以日夜徬徨而不能安枕也。”这种紧迫感、使命感,自上而下地影响委员会同仁克服重重困难去开展工作。

在文献征集方面,1947年5月至1948年底共征集到6 409件,有太平天国泉谱、官印谱及有关太平天国军事政治的公私函牍多件,清末出版的《广仁报》《南报》《南风报》,辛亥革命前后的《广西官报》《广西公报》,各地志书,清代岭西五大家散佚诗文钞、况澄文稿、岑毓英奏稿以及先贤遗著、遗墨、年谱、行传、遗像、遗物,等等。委员会通过访求、接收、购买、复制等方式,随时随地征集文献,如1948年5月,李任仁赴北京出席立法院会议期间,搜集、购买到大批有关广西的文献资料,有《太平天国诏谕》(影印本)、王鹏运行书条屏、龙继栋对联以及劳崇光手札等。黄旭初也经常将收集到的文献送至委员会保管,其中有吕璜、龙启瑞、郑献甫等人的手札,十分珍贵。委员会还设法通过抄写来保存广西文献,如抄写明代容县王贵德著的《青箱集胜》、清代冯子材之子著的《战胜法兰西始末》、已刊印但当时已绝版的《桂林郡志》等等。

在文献编纂方面,完成1945、1946、1947三年的《广西大事记》初稿,编成《谢通志金石略人名索引》《清代广西巡抚名表》,出版《广西文献通讯》10期、《广西文献》1期等。

广西省文献委员会还利用纪念日、节假日举办展览会。如1948年1月1—2日举办第一次文物展览会,展出品分为书籍文稿、书画墨迹、金石陶瓷、拓本照片4类,共计403种,600余件,参观者约23 000余人;1948年5月5日,委员会成立周年之际,举办第二次文物展览会,侧重以岭西五大家(即永福吕璜、临桂朱琦、平南彭昱尧、临桂龙启瑞、马平王拯)等人物为中心,总计展出展品 245种,570件。这些展览会对于宣传、弘扬广西地方历史文献,激发社会人士的研究兴趣,增进民众的文献保护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任仁在《释文献》一文中,给文献下定义为:“凡是足以代表人类过去文化生活的,不管是文字的记载,或是无文字的古物遗迹,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文献。”这样的认识开拓了委员会的工作视野,拓宽了工作范围和研究领域,委员会曾数次派员前往兴安灵渠、桂林西山等地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发现了湘水、漓水并非同源的实地证据并形成报告,还发现前人尚未著录的多种唐宋石刻。

李任仁还提到“省文献委员会的组织,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兴事业……它与通志馆、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研究院的工作,均有相同的部分”,但又有“各自独立的作风,不尽一致”,他倡导以学习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探索文献事业的进行,又为了树立学术上的民主作风,建立了周末会报、职工座谈、文献座谈会等制度。其中文献座谈会为邀约会内及会外有关热心人士,探讨文献问题,以达集思广益的目的。从委员会成立至1948年底,共举行了4次文献座谈会,主题依次为“广西文献如何普查征集”“本省历史文物之维护及保管”“广西省志体例”“各市县文献委员会中心工作问题”,每次均在会前将讨论主题及大纲分发给相关人员预先思考,以便座谈时有的放矢,献计献策,推动工作向更深一步发展。

3 结语

1949年7月,李任仁离开桂林辗转前往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的工作结束。由于时间短暂、基础薄弱、经费短绌、人力有限,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的诸多计划尤其是编纂计划尚未来得及实施。如广西省志的编纂,所列出的省志体例仅为征求意见的草案,未能定稿,自然更谈不上省志的撰稿工作;又如李任仁曾倡议编纂《广西文献年鉴》,将广西的社会生活、典章制度、学术思想的演进以及其他重要文献,分类纂辑,一年一度汇编成册,以保存广西的重要文献,这项计划同样未及实施;再如编校广西乡贤遗著,第一期计划为唐景崧《请缨日记》、王贵德《青箱集胜》、况祥麟《六书管见》、唐景崧《唐书注》、张其锽《墨经通解》、谢良琦《醉白堂集》六种,因限于人力,仅完成《请缨日记》的编校,又因缺少经费无法付印。尽管如此,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广西省文献委员会对广西地方文献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初步探索,对广西地方历史文化进行了研究探讨,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广西古迹的存废以及有关重要资料的保存情况,及时抢救、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广西地方文献,它开启了有计划、有组织收集、整理广西地方文献的先河,不仅为广西地方文献事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对当代的地方文献工作也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1]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第一次桂林市年鉴[M].桂林市文献委员会编印,1949:文化事业:7.

[2]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J].广西文献通讯.1947(1):4.

[3]李任仁.本会工作的进展与今后的愿望[J].广西文献通讯,1949(10):2.

[4]广西省文献委员会.本会第一次文献座谈会记[J].广西文献通讯,1947(1):2.

[5]广西省文献委员会三十六年度工作计划[J].广西文献通讯,1947(1):5.

[6]文献委员会展开工作六十一县市已组织成立[N].中央日报(桂林),1947.9.20(3).

[7]各县成立文献委会[N].中央日报(南宁),1948.6.30(3).

[8]广西文献资料初步调查实施办法[J].广西文献通讯,1948(2):12.

[9]李任仁.广西省文献委员会三十六年度会务总报告[J].广西文献,1948(创刊号):79.

[10]黄旭初.发刊词[J].广西文献,1948(创刊号):1.

[11]李任仁.本会成立一周年的回忆[J].广西文献通讯,1948(4):1.

[12]本会动态[J].广西文献通讯,1948(6):5.

[13]本会动态[J].广西文献通讯,1948(7):7.

[14]本会动态[J].广西文献通讯,1948(3):4.

[15]本会动态[J].广西文献通讯,1948(4):7.

[16]李任仁.释文献[J].广西文献通讯,1948(2):1.

猜你喜欢
文献委员会广西
广西贵港
《广西戏曲》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跟踪导练(五)(2)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有多少委员会(答读者问)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