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节奏——钢琴踏板技法的发展及其运用

2013-11-16 05:05李若斐
艺苑 2013年5期
关键词:泛音李斯特踏板

文‖李若斐

钢琴踏板,被钢琴家誉为“钢琴的灵魂”。钢琴踏板经历了150多年的复杂的发展与演变,最后成为我们现在钢琴上所见到的三种基本类型。最早的钢琴配备有控制制音器的手栓,但手栓被很快证明是极不方便的,因为操作时,演奏者必须暂时把手从键盘上拿起来。因而1765年左右在德国制造的钢琴上引用了膝部杠杆。对高音和低音组可供选择的分段制音作为一般的特征保留下来。早期用脚控制的踏板结构还被一些人进行了改进设计,踩下裂开的踏板的大约一半时,演奏者可以提起所有低音部制音器或所有高音部制音器;而同时踩下踏板的两部分时,他可以把整套制音器提起来。此种一般类型的分裂踏板直至大约1830年前后仍然被制造。然而,今天它们被乐器所通用的单个制音器踏板所代替。制音器结构本身在它成长过程中采用了不同形式,并在18世纪60年代中期由朱姆贝运用于伦敦制造的早期钢琴上。直到19世纪,埃拉尔德钢琴的制音器很快地制止基音以及下面的泛音的声音,但留下剩余的一些泛音。到19世纪末期,除埃拉尔德以外,大部分钢琴制造者选择在他们的大钢琴中把制音器架置在琴弦上面,从而利用地心引力帮助达到快速制音,这些制音器的活动结构与延音踏板有关。1844年在巴黎展览会上,由波赛洛父子的马赛商行首次展出一个真正的延音踏板结构,它使演奏者可以延续特定的音而不影响其他音。当早期钢琴在音量上增长起来时,制造者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怎样减轻声音。钢琴家可以根据踏板被踩下的深度,从正常的三根弦位置移动到两根弦或者只有一根弦被击的位置,从而减轻音量。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演变过程,相当多的其他踏板结构消失了,只留下今天的三种基本踏板。

目前,两种最常见的踏板技法,就是连音踏板法和手指踏板法。连音踏板法也叫“切分踏板法”,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法,当出现两个音或和弦要用一个无缝的、又不被模糊的连奏连接起来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技法。演奏时,如果想把踏板换干净、和声上干净的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弹奏时要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2.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踏板;3.听到新的和弦声音,在锤子重新击到琴弦的一瞬间,制音器应该制止原来和声的声音;4.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踩下踏板,仔细听声音,不要把前一个和声留在新换的踏板中;5.每个新和弦重复以上过程。而手指踏板法是利用弹下琴键后的手指保留,将制音器始终处于一个开启的状态,这样可以得到一个泛音上的共振音响,使音色不仅清晰而且有光泽。手指踏板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使用方法,它不仅需要脚踏板的协调工作,更是脚踏板的一个有效补充,也是表现某种风格的有效手段。

根据作品的演奏需要,踏板的使用方法可分为三大类:1.旋律踏板法:依靠手指的保留让乐句更加清晰地延续下去,还需要依靠手指的保留让变换的和声有清晰的轮廓;2.和声踏板法:由风格和演奏的需要使用(后文中将举例说明);3.泛音共振踏板法:在近现代音乐中常见到,作曲家为取得共振的泛音效果,会在谱上标明一种不需要发出声音的弹奏,造成干净又有泛音共振的音响效果。

从钢琴艺术的发展史来看,踏板技术在各个时期的钢琴作品,在不同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将以巴洛克时期(以巴赫为代表)、古典主义时期(以贝多芬为代表)以及浪漫主义时期(以肖邦、李斯特为代表)的作品为例,分析踏板在不同风格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演奏巴洛克时期的复调作品,横向要求声部清晰流畅、特征鲜明,纵向要求不协和与协和之间的对比和解决,这样才可以完整体现出复调音乐纯音乐的、自然神圣的抽象美。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都是为大键琴或大翼琴所作。古钢琴,尤其双键盘古钢琴作品通常有“全奏”与“独奏”的对比,而这一效果是通过“音栓”来达到。现代钢琴没有音栓。于是,全奏(f)与独奏(p)的对比只能通过力度与音色的变化来达到,而适当地使用踏板有助于做到这一点。在巴洛克时期的许多慢板乐章中,为了使线条更连贯、音质更丰美、气息更通畅,也需要恰如其分地使用踏板。弱音踏板对于控制音量更是必要的,应大胆使用。在延音踏板的使用上,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不要将踏板踩得太深,以免产生太强的泛音;2.不要把踏板踩得太长,即使在属于同一和弦的乐句进行时,也应根据线条而不是和声运用踏板;3.可在重音、高潮点及需要强调的其他重要音符上使用踏板,不要犹豫为某个音使用踏板。巴赫作品中踏板运用得较少,但在巴赫《平均律钢琴曲第二集》的《C小调赋格》中就必须用右踏板来连接别扭的大跳和音程。右踏板也可以用来丰富音质,尤其在长时值的旋律片段中。巴赫本人更喜欢如歌的方式弹奏,正如他在《创意曲》题献序言中所提出的那样。

在演奏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的作品的时候,踏板的使用必须不能让人觉察出来。在使用时要注意:1.设计踏板使用时,应该首先不用踏板学习音乐,所有奏法单独用手指完成,以后可以为了音色而少量增加一些踏板,或为使一个难于应付的连奏变得更为容易而短时间地使用;2.在快板乐章中,尤其在进入快速音群时,不使用延音踏板,而使用颤音踏板;3.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为增加共鸣、加强乐曲的连贯与和声的丰满,可使用延音踏板。

贝多芬以其崇高的思想、宏大的气魄、深刻的哲思,开创了钢琴音乐的一个崭新时代。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钢琴艺术史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被称为“圣经新约”。踏板发展到贝多芬时期,是古典主义音乐发展的一个飞跃时期。贝多芬要求踏板的使用成为乐曲弹奏的一部分,踏板技法在贝多芬时期得到高度发展,在他弹奏的钢琴上通常选择使用两种踏板——制音器以及移动机械装置踏板。在许多制音器踏板标记中,贝多芬似乎想到某些特殊的用法,包括延续低音,改进连奏、力度对比,使乐段或乐章互相联系在一起。

如何在现代钢琴上使用贝多芬的长踏板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演奏《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明确标记,在现代钢琴的踏板上是不适用的,演奏这首乐曲要求具有如同蒙上薄纱的、漂浮轻柔的声音。贝多芬希望通过延伸地使用踏板来获得,但是在现代钢琴上最好利用共振泛音的解决办法。在开始弹奏之前,把曲子中最低音下面的键盘上的所有音不出声地接下去,然后用中踏板抓住它们,这意味着从最低的E往下的所有音将保持住,同时操作中踏板和左踏板,右脚必须留下来根据和声适当地更换踏板。在每个新的和声上有少许重叠和延缓的踏板更换,特别是在最柔和的片段,能达到想要的神秘效果;也可以使用指踏板法,使有共同的和声稍微模糊,如第四小节,如果在每个四分音符拍子上严格地更换踏板,就会产生不连贯的效果。谱例中所增加的标明表示如何使用手指踏板法。

19世纪上半叶,钢琴音质上有了更大的改变。浪漫主义增加共鸣和扩展力度的思想要求获得更宽广的音域。钢琴制作者们制造出用途更加广泛的乐器,榔头被包上了一层额外的毛毡,产生了一种更具美丽的音色。肖邦是19世纪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是使用踏板方面的一个真正的先驱者,他开创了钢琴演奏的新领域。肖邦对踏板的使用有天才所赋予的直觉,使其作品更完美地体现出音响和气氛的特殊美感,打上了他富于独创性的印记。

肖邦对踏板的使用思考得很深刻,这在其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踏板应该经常在拍子后面换,先弹完后再踩踏板,《g小调夜曲》,OP.37,NO.1就要用这种踏板法。弹奏有踏板有断音,要和不用踏板弹奏它们时使用同样的指触和击键。用踏板的断音,比有踏板而用连音弹奏完全相同的音,有轻微不同的音色,如《降A大调波兰舞曲》,OP.53。

在肖邦作品中,有特有的快速音阶华彩乐段,如何才能在最终的和弦发声之前在一个厚的织体中使和声清楚,最后用抖动踏板法。用回声、波音、颤音和快速经过的音,邻近的音或倚音的旋律,也要用这类踏板法来弥补靠近的不同洪亮度的音的积聚,如《f小调幻想曲》,OP.49,如果用长段的踏板,会使声音组成过厚的一堆。

踏板法经过肖邦的创新和改革得到进一步发展,而李斯特作品中的华丽炫技性和光辉交响性把踏板技法的使用更是推向高峰。李斯特是19世纪第一位承认和使用延音踏板的主要作曲家。李斯特的许多钢琴作品中都能见到暗指的踏板效果以及明确的踏板标记,显然他具备了走在时代前列的对踏板法的理解。

李斯特的作品中一般要求充分地使用踏板,特别当需要它作为长持续音的一个支持时。在他的一些声乐和其他器乐作品的钢琴改编曲中,大量或几乎经常性地使用踏板是绝对必要的。李斯特建议在所有长的旋律音上使用踏板,特别是在高音区。他一生的作品都表现出对匈牙利民间音乐的强烈兴趣和无比热爱,他说:“从摇篮到坟墓,从肉体到灵魂,我是彻底的马札加人。”他创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是真正把匈牙利民间音乐经过提炼升华介绍给世界的。李斯特发挥了光辉、宏伟、炫技的交响乐队般的钢琴风格,使匈牙利狂想曲成为激动人心的杰作。《匈牙利狂想曲》中有一些模仿其他乐器声音的最富有想象力的长踏板效果。其中,经常被描绘的是由匈牙利吉普赛人使用的大扬琴,大扬琴富有共鸣,回响不谐和、刺耳,如《匈牙利狂想曲》第三首,他标明必须发出那样的声音。吉普赛乐队中的另一个乐器是低音提琴,通过李斯特原来的踏板标记的帮助,可以抓住这种乐器的声音。

此外,虽然印象派的德彪西、拉威尔等的作品中踏板标记较少,但印象主义音乐中连贯的、斑斓的、变化的色彩只有通过准确使用踏板才得以更好的实现。

综上所述,钢琴踏板的发展史是钢琴艺术发展史的一个侧面反映,它从客观上揭示了钢琴的演变历程。钢琴表演中踏板的正确使用是很重要的,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和不同作曲家的特点来选择踏板。一部优秀的钢琴作品的演奏,需要多种组合并且细腻处理才能完成,我们必须记住俄罗斯伟大钢琴家鲁宾斯坦所说的:“踏板是钢琴的灵魂。”

[1]司徒璧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4]约瑟夫·班诺维茨.钢琴踏板法指导[M].朱雅芬,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泛音李斯特踏板
某轻客车型离合踏板回位不良研究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朱载堉的“仲吕生黄钟正律”之论与现代验证方法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笛子“泛音”技巧的表现意义及演奏要点
谈二胡泛音演奏技巧
琵琶泛音演奏与应用思考
保持肃静
关于踏板艺术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