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产业革命与美国经济的发展

2013-11-16 15:50皓/文
当代世界 2013年4期
关键词:美国政府新能源经济

■ 齐 皓/文

始于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至今仍在进行中,作为这场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仍然面临着持续不振的经济状况和严重的失业率。因此,奥巴马总统第二任期的最主要任务将是改善美国经济,提高就业率。此次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挽救经济的主要措施是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增加货币发行量,不断提高债务上限,由政府出面挽救金融业、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工业,依靠政府大规模支出增加市场需求。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缓解了金融危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的颓势。回顾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技术进步和新产业的发展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经济持续不振的情况下,美国能否找到类似于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有可能决定美国能否继续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同时失业率较高,通货膨胀率下降。在1983年,经济开始迅速回升,但同时却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扬。美国经济在90年代初经历一次短暂的衰退后,自1992年开始稳步发展,GDP的波幅很小,总体是上升趋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相对平稳,保持在自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上。美国经济这种“一高两低”的状态从1992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99年底,成为美国经济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扩张期,而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一些支撑美国经济增长的传统支柱产业,如纺织、冶炼、铁路运输、钢铁、汽车等,都先后放慢了增长速度,有些已进入停滞乃至衰退阶段,它们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份额也在不断下降。而新兴高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却得到了长足进步,成为经济增长新的支柱。80代末,美国迅速发展的十个工业部门中,有九个是高技术部门。至90年代初,高技术产品已占美国工业产品出口的75%。1981—1991年,美国电子工业部门的年平均增长率达7.8%,比同期美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高一倍多。到80年代中期,电子产业的产值已超过汽车业而成为美国第二大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电子工业普遍低迷,只有美国仍保持较高势头。

1990年,美国商务部实施了“先进技术计划(ATP)”,这是一个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计划,成为政府与私人企业间一种独特的合作形式,目的在于推动和促使企业对高风险的高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以便提高美国产品的质量,增强产品和服务在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促进美国科技经济的发展。根据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对先进技术计划(ATP)的评估,实施先进技术计划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对这一规划的投入。评估报告说,如果没有这个科技创新计划,美国的许多产业,诸如生物技术产业、电子产业、制造业、软件业等,都难以达到今天的技术水平。如在先进技术计划的支持下,由一些中小公司联合开发的整套监测和控制汽车车身制造技术,在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公司下设的很多工厂得到了应用,到2000年,许多新技术都获得了充分使用,并促使美国最重要的产业部门——汽车制造业,每年的生产成本下降6500万到1.6亿美元。1991年4月,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国家关键技术》报告,确定美国将发展22项“关键技术”。1993年,克林顿提出了“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发电机,科学为发电机加油”的口号,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1996年7月,美国国际科教委员会发表题为《利国的技术》的报告,报告中提出:“进入21世纪,我们把握技术领导地位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的富强、安全和全球影响力,并因此决定着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尽管如此,2000年以后,由信息技术产业带动的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弱,技术的普及和扩散使得创新阶段的垄断利润消失,风险投资减少,全球范围内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也因供给方的增多而逐渐趋于饱和。据美国风险资本协会的报告统计,2001年一季度美国的风险投资下降到1999年二季度以来最低水平,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减少了35—50%。在2001年,风险投资总额锐减,每个季度的风险投资额和风险投资公司个数都较2000年同期有大幅度地减少。20世纪90年代末,信息技术的全球扩散导致全球IT产品供给能力的增加和过剩,成本优势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优势,随着更多低成本国家加入到信息产业的国际分工中来,美国的信息产业受到了来自于许多国家的成本竞争,国际市场开始缩小。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逐渐放缓,之后曾有几度回升,但总是一波三折,缺乏持续性。

奥巴马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

奥巴马总统自2009年年初上任以来,大力推动新能源战略,希望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重振当时正经历二战后最为深重衰退的美国经济,并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美国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为此,美国政府和国会以各种方式对新能源产业予以大力扶持。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189亿用于能源传输和替代能源的研究,有218亿用于节能产业的发展。由此看出,新能源以及节能项目、环境保护等成为投资重点。2010年5月,美国政府推出能源部年度财政预算案,有264亿美元拨给能源与再生能源局。

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可再生能源。美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目标是要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2009年1月1日,美国的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为27.8G瓦。美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12年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翻一番,达到或超过55.6G瓦。因此,美国政府为提升可再生能源生产能力提供了大力支持。《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向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先进能源制造方面投入230亿美元。这笔资金有望创造25.3万个工作岗位,并撬动私营部门新增430亿美元的投资,支持新增46.9万个工作岗位。

2.新能源汽车和未来的车用燃料。联邦政府承诺投入160亿美元,用于能够改革交通运输业的项目,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全电动汽车以及为新型汽车提供电力的基础设施和新型清洁燃料。美国目前没有一家电动汽车生产厂,先进电池生产能力几乎为零,先进电池和电动元器件生产厂只有两家。美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电动汽车生产厂要达到3家,有30家新型电池和其他电动汽车制造厂全部投入运营,并具备足够的先进电池生产能力,以便每年为5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提供动力。政府也在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以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美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不足500家,到2015年,要在12个城市建设1万多家充电站。

3.智能电网。美国政府致力于发展智能电网,推动电网的现代化改造。智能电网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监测到断电的可能性,必要时更改供电线路。通过智能电网项目,可以降低用电成本,提高可靠性。智能电网还可以使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并控制他们的能源利用。《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有4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智能电网建设上,这笔投入有望创造4.3个新工作岗位。联邦政府的资金投入可能会撬动私营部门57亿美元的投资,从而再创造6.1万个新工作岗位。私营部门在智能电网项目上的配套资金将超过一倍,这些配套资金又可以创造6.1万个新工作岗位。据估计,智能电网技术将使2030年的用电量减少4%以上,使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每年节省204亿美元的电费。

4.清洁煤技术与核电。奥巴马总统积极致力于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把它视为清洁能源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希望在清洁煤技术领域领先于世界。通过《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以及贷款担保等措施,政府向碳捕获与封存技术项目的投入达100亿美元,这笔投资至少可以撬动40亿的私人投资,使得清洁煤技术领域的公私投入总额超过140亿美元。这些投资将用于支持规模足够大的碳捕获设施,这些项目经过示范后,要能够重复,并在电力行业的商业实践中进行部署。截至2009年1月,美国没有一家达到商业规模的电厂拥有大型碳捕获与封存设施,每年捕获的二氧化碳量微乎其微。美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拥有大型碳捕获与封存设施的电厂要达到五家,每年捕获的二氧化碳要达到1200万吨以上。

从这些措施来看,美国在推动新能源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周密的规划,并希望借此促进就业,但从奥巴马第一任期的情况来看,清洁能源产业对经济和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从美国国内来看,尽管政府大力支持,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如果美国政府不能采取严格的环境管制措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就不存在持续的外部动力。并且,在美国追求能源安全和页岩气等传统能源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新能源产业的巨大成本将阻碍其发展。第二,美国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并且促进就业的前提是需要大量能够掌握相关技术的产业工人。在全球气候合作没有取得重大进展,煤炭和石油仍然是主要能源的情况下,新能源的全球市场收益不明朗,但却面临巨大前期成本,这也阻碍新能源在短期内成为美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结 语

对比20世纪美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最近几年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二者存在一些根本性差异。首先,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电子光纤等基础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并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其他传统工业如汽车业、运输业和钢铁业的发展,这使得美国产业进步呈现相辅相成的局面。而清洁能源的发展与传统能源相对立,并且成本巨大,存在巨大的市场阻力。其次,信息技术产业能够快速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是由于美国成为这一行业的规则制定者,世界主要经济体都融入了美国主导的这场信息技术革命,也就是说,世界主要国家都成为游戏的参与者,而美国是领导者。与此不同,在保护环境方面,由于缺乏共同的规则,即使新能源产业在美国得到发展,短期内,美国也无法借此成为新能源产业革命的领导者。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发展新能源产业在各国的热度不断上升,奥巴马政府更是期望借助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重振美国经济,继续维持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但由于其巨大的前期成本和未来收益的模糊性,加上刺激经济和提高就业率的紧迫性,新能源产业能否在短期内成为美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值得怀疑。

猜你喜欢
美国政府新能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美国媒体与政府间关系探究
美国媒体与政府间关系探究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无人驾驶飞机
圣诞礼物
经济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