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河南农产品物流转型路径

2013-11-16 10:50潘经强
物流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物流业河南供应链

潘经强

(许昌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各国货物周转量、进出口总额急速下降,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严峻考验。2008年底中国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手段使中国经济自2009年以来在全球率先反弹,目前全球经济均有不同程度的复苏。过去的3年里,各国所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危机的恶化,但存在的结构根本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后金融危机时代仍面临诸多困难,走转型发展道路才能根治结构问题,减轻减缓危机带来的后效应。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尤其要关注农产品的流通问题,农产品物流将是河南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助推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在此背景下分析近几年内河南的宏观经济形势,论证金融危机对河南农产品物流的深层次影响,为河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转变提供转型路径参考。

1 河南省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07~2011年)

由《河南统计年鉴》(2008~2011)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河南省2007~2011年全年GDP增长比例分别为14.6%、12.1%、10.9%、12.5%、11.7%,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4.8%、14.8%、14.2%、14.1%、12.9%。金融危机貌似对河南的影响甚小,GDP仍保持高速增长,但需要看到的是2009、2010、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年GDP的比例分别高达70.4%、71.8%、65.2%,均远高于2008年的58.2%及2007年的53.4%。相反,外贸出口额2009年为501.8亿元,2010年为713.1亿元,较2008年的750.5亿元分别下降33%、5%。该周期的河南省宏观经济形势具体数据见图1,由图1可清楚看见,该周期内河南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政府追加固定资产投资的内需拉动手段;消费层面出现了疲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出现了“五年降”,从23%跌至16.5%,甚至出现了2008年10月以来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首次超过城市并一直持续至今的怪现象;出口也明显乏力。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屡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一直高位运行等一系列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河南经济仍面临很大压力,“扩内需,保增长”不容有失。

2 金融危机对河南农产品物流的深层次影响

2.1 负面影响

最明显的就是受美元持续贬值及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河南农产品出口增长缓慢,国际市场竞争力滑落。2007~2009年全年农产品出口分别为10 169万美元、11 248万美元、18 674万美元,增速缓慢,均低于同期GDP增速;2008年河南省出口值居前20位的商品无农产品一席之地,2009、2010年也仅凭“干香菇”在出口值商品排名中忝列第15、14位,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滑落。国外市场的疲软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然而囿于流通体制的不完善,不成熟,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过多导致成本放大,物流成本的“牛鞭效应”衍生出许多新的社会问题,“效益背反”现象愈发严重,市场赋予中间环节太多的权力导致出现“蒜你狠”、“豆你玩”现象层出不穷,流通环节成本居高不下,靠行政干预而不是市场制约无法保证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这些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通过这次金融危机被无限放大,值得我们深思。

2.2 正面效应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央及河南省均出台了相关政策,2009年国务院下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河南省出台了第一个物流业专项规划《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凸显物流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再者,农村市场真正得以重视。2008年10月以来河南省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首次超过城市,其中缘由颇多,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房地产泡沫的膨胀,拉高的房价挤占了城市居民太多的消费空间,适逢国家家电下乡等一系列内需拉动政策的开展,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被再次挖掘,统计数据显示至今该增速还一直领先,也就说明该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个中隐含的深层次经济和社会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农村市场在拉动内需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理论界要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加速农村消费上深入研究。最后,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求河南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从这次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路径。

3 后危机时代河南农产品物流的转型路径

3.1 科学发展观下的农产品“绿色物流”

后危机时代国际市场各类“绿色壁垒”层出不穷,河南农产品物流也面临严峻考验,必须走科学发展观指导的“绿色物流”道路,才能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一是严高质量标准;河南的农产品必须从源头控制做起,在各种原材料供给、服务提供中强调“绿色”理念,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安全体系,特别是出口型产品,必须通过ISO9001、HACCP等认证,美国FDA注册,日本以及欧盟的蔬菜有机认证等,注重环保理念,以高质量标准取胜。二是发展冷链物流等先进技术,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三是注重逆向物流,农产品货损现象严重,特别是长周期的配送,急需发展冷链物流等先进技术,同时要注重逆向物流,将损失成本降到最低。四是开展“绿色交易”,在农产品供应链过程中,全力打造绿色硬件设施,通过物联网技术、二维条码、信息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引进独立的第三方食品检验检疫机构进行日常监测,引导批发市场向“绿色交易”升级转型。

3.2 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枢纽,城乡集贸市场为末端,农民和个体商户为主体的初级农产品流通体系。实践证明,该模式有效开放了农产品交易市场,但流通环节的利润仅来源于市场的差价,中间环节过多导致物流成本过大,无法完全开发出农产品物流的价值增值功能。

后危机时代应着手构建河南农产品特色的现代流通体系。一是紧抓“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的良机,建设全省统一的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基层信息服务体系。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梳理河南农产品种植结构,大力开展品牌建设。要通过农业技术手段培育市场需要的优质高效绿色农产品,引进优良新品种,同时要争创和多创国家级、省级品牌农产品,积极带动地区主导产业形成。四是加大“基地+超市”对接力度,有效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惠及终端消费者,真正做到商物分离。五是积极倡导农产品网络营销,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多渠道营销农产品,通过新途径壮大河南农产品品牌。真正打造以农产品信息为导向,现代物流技术为基础,“基地+超市”为主要模式,构建农产品流通标准化、低损耗、产销稳定、渠道畅通、质量安全的河南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并保证分销渠道的畅通运行。

3.3 供应链协同机制

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将生产供应商(种子、化肥提供商等)、生产商(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终端消费者链接起来,形成了农产品供应链,以供应链模式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已成为共识。农产品供应链成员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取向,供应链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差异性利益取向、信息不对称、技术能力等原因整体效益迥异,供应链的协同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信任度,供应链信息高度共享。河南农产品供应链要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机遇中获得既得利益,保证强大的竞争力,必须提升信任度,重要成员间可以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计划需求量、安全库存量、采购批量、采购价格、市场行情等准确的分析,各节点企业按共享信息安排生产和销售,从而降低整体成本,有效减小“牛鞭效应”。其次,加强节点企业特别是核心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一方面要求各节点企业意识到协同风险,并结合自身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地位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运用风险预警模型动态观测;另一方面,可借鉴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VMI,构建核心企业管理风险,基于信任、高度的信息共享,协调风险管理。第三,优选供应商。节点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要构建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科学方法优选供应商,将因为供应商选择不当而造成的后悔风险值大大降低。河南农产品供应链柔性化发展主要通过与少数资金雄厚、信誉良好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第四,建立风险应急机制,针对不同风险来源建立预警系统。农产品供应链协同风险具有“牛鞭效应”、传递性、不确定性、互动博弈与合作性等特征,但并非空穴来险,均可有效跟踪。为防范风险,可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对于偶发但破坏性大的风险,可先制定应变措施,建立应变时间小组,由主要节点企业组成。同时运用风险预警模型,当某指标值偏离正常水准时发出预警信号,风险应急系统随时启动,对风险进行跟踪,将对供应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后,做好政府宏观调控,完善农业管理法律体系。河南涉农部门在服务“三农”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服务意识强烈,在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应继续发挥宏观调控能力,协调好农产品供应链相关实体的市场适应能力。一是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推行农业操作规范(CAP)、食品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HACCP)等;二是畅通物流通道,各地农产品部门要完善农产品经营信息统计报告制度,并加强对农产品供应与需求的分析与预测,建立大宗农产品运输网络,多采用多式联运和直达运输,鲜活农产品采用冷链运输,有效减少流通中的损耗;三是高瞻远瞩,适当调整种植结构,保证种植收益,降低农户风险。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完善农业管理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河南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提供法制保障。

4 结 论

金融危机对物流业影响的后效应仍在,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振兴作用仍有待观望,河南农产品物流要积极转型应对危机带来的影响。紧扣《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探索农产品绿色物流道路,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加强农产品供应链间协同,后危机时代河南农产品物流定会助推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河南农产品必须坚持适应市场变化的内外并举战略,拓宽延伸国内和国际市场,配合国家物流业振兴计划,双轮驱动,才能在后危机时代规避风险,提振地方经济。

[1]梅诗晔.后危机时代我国流通业发展思路探讨[J].江苏商论,2010(7):3-5.

[2]张丞,叶康为.后危机时代我国物流业发展策略分析[J].商业时代,2010(30):32-33.

[3]潘建伟.后危机时代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1(2):91-96.

[4]王海兰.后危机时代振兴我国物流产业微观路径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45-49.

[5]张明玉.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64-73.

[6]叶忠康,迟桂华.我国物流业现状和经营战略选择[J].物流科技,2012(3):75-77.

猜你喜欢
物流业河南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出彩河南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物 流 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