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泵管对输液泵流量影响的测试和相关问题探讨

2013-11-19 03:39许耀良项延宽陈基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1期
关键词:输液泵输液管科室

许耀良,项延宽,陈基明

空军总医院 医学工程科,北京 100142

0 前言

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护理专业的一项常用给药治疗技术。在临床上输液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使治疗效果打折并给患者及护理工作带来不良后果[1]。输液泵的应用有助于减轻医护工作强度,提高安全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并提高护理水平。输液泵的驱动方式有蠕动、旋转挤压、双活塞挤压等多种,因厂家、品牌的不同而各异。多数输液泵需使用与其相配的专用管道,以保证流量的精确和均匀。此外,输液泵还具有报警系统,提供安全保证,包括断电、泵门未关、走空、管路阻塞和管路中出现气泡等方面的报警功能。这些参数是否达到要求关系着临床给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2-3],对病人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这些参数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后检测和验收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流速精度是输液泵主要性能参数,也是检测重点。流速精度出现误差时会直接导致临床上过量给药导致中毒或过慢给药耽误治疗和抢救时机等医疗风险。影响流速精度的因素有很多,根据文献资料统计[4-5],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① 配套使用的输液泵管因材料、弹性、内径等参数不同直接影响流量的准确性;② 由于输液时间过长,反复挤压和释放,泵管出现疲劳会对流量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③ 不同溶液因其浓度和粘稠度不同对流速会构成影响;④输液泵发生故障。

鉴于此,大部分厂家都建议使用其推荐的专用配套输液泵管。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医院出于多种原因,使用的往往是非推荐产品,而且有很多医院使用的是重力输液器而不是专用泵管。有文献资料表明[6],使用不同的泵管,流速误差相差悬殊。在不能使用专用泵管的现实条件下,如何指导临床科室在医院实际使用的输液器中选择合适的泵管,保证输液泵的流量准确,是医学工程部门在输液泵质量控制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检测工作中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

1 材料和方法

1.1 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采用Fluke公司生产的IDA-4 Plus 输液设备分析仪。

1.2 测试材料

贝朗 8712212型输液泵;

贝朗8712212型专用泵管(批号:OK 25 340000);

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批号:批100416);

天津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哈娜好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批号:批071222);

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批号:20090811 06*)。

以上4种测试材料,除贝朗专用泵管是为本次测试单独采购以外,其他3种均为目前我院各临床科室使用的输液器。为便于记录,以上泵管名称下文简记为贝朗、精密、哈娜好、杰瑞。

1.3 测试方法

本次测试检测方法按照总后勤部下发的《输液泵和注射泵质量检测技术规范》执行,测试设备的连接方式及注意事项不在本文中叙述[7]。每台泵按照规范要求,使用4种不同泵管重复测试规范要求检测的各项指标。为保证测试样品的一致性,共选取10台1999年8月同期购进使用的贝朗8712212型输液泵,检测前进入维修程序,调出该机的输液精确度参数(Scale Factor),该参数调整范围为40~99,根据大部分设备的设定值,最后我们将10台设备的输液精确度参数统一调整为50。测试设定流量为25 mL/h,测试时间为1 h。测试过程中的泵管只使用1次,消除重复使用时因泵管疲劳导致的误差,遇到误差>20%时,更换相同品牌泵管再次测试,确认检测数据的可重复性,排除其他可能因素,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1.4 结果

为便于分析,测试数据中的相对误差全部取其绝对值,变换为正误差。测试结果见表1。

1.5 数据分析

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输液泵流量检测数据分析表

表1 输液泵流量检测数据表

2 讨论

由检测数据可以看出,使用贝朗专用泵管时,所有设备的流量检测全部合格,最大误差为4.8%,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其他泵管测量值误差均较大,由此可知,在输液泵使用过程中,泵管的选择对于流量精度来说非常重要,同样,在质控检测过程中,同一台被检设备,选用不同的泵管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检测结论[8-9]。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用非推荐产品的情况普遍存在。在不能改变目前在用的输液管道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选择泵管来进行输液泵质控检测工作,就成为医学工程科通过质控检测来保证临床安全使用输液泵的一个重点。为此,我们讨论和试验了以下几种方案。

2.1 方案1

选择合格率最高的杰瑞管道(贝朗管道除外),合格率高意味着需要调整的输液泵数量会相对减少,也就意味着降低了检测工作量。由于输液泵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医院拥有的数量较大,且单台输液泵的检测时间较长,算上检测、维修、调整的时间,平均单台检测时间至少需要2 h。所以,提高初检合格率将大大降低质控工程师的劳动强度和时间。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测试选择的5号泵和8号泵的误差达到209%和113%,仅仅是参数调整无法调整合格,需要厂家进行维修调整,由于用专用泵管检测该设备合格,厂家不同意调整。所以,这一方案虽然降低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但可能出现的不合格率将增加。而由管道原因判定设备检测不合格是不合适的,因此放弃此方案。

2.2 方案2

选择平均误差最小的精密管道(贝朗管道除外),检测数据显示,精密管道的平均误差为6.08%,最接近允许误差,说明经过微小调整即可合格,不会出现方案1中出现的情况,基本能保证全部被检设备全部合格,但实验选取设备的合格率仅为30%,这就意味着需要调整的设备数量将大大增加。这一方案要通过增加检测工程师的工作量来提高被检设备的合格率。

2.3 方案3

根据使用科室目前输液管道的实际使用情况,按输液泵所属科室来选择输液管道。这一方案属于被动适应现实情况,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换不同的输液管道。这种方案的好处是使用科室在不改变目前使用习惯的情况下即可安全使用输液泵;不方便的是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需要长期集中注意力,根据设备档案标注所属科室随时调整输液管道,检测过程中出现过因疏漏用错输液管道,直到检测不合格查找原因时才发现,重新选择管道检测合格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检测难度。另外不同科室之间借用输液泵时也可能会出现输液管道不一致的情况。

通过上述方案的讨论分析,在近几年的检测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方案2和方案3结合的方式进行。在2010年的检测过程中主要采取方案2进行,检测完后向科室提出了选用精密管道的建议。随后在2011年检测中采用方案3进行,在科室送检前,对科室使用的输液管道进行送检前调查,发现大部分科室采纳了我们的建议使用精密管道,但有部分科室仍然采用的是哈那好和杰瑞管道,但数量较少,所以在2010年的基础上,我们针对不同科室采用不同的管道检测。2012年的检测参照2011年的方式开展,同时在检测合格标签上标注了检测用输液管道,给使用科室和借用科室起到一个提示作用。从3年的工作情况看,2010年初检合格率仅为60%,2011年和2012年的初检合格率分别为90%和97%。从检测时间看,2010年检测数量为115台,共花费近3个月的时间完成,2012年检测185台,花费时间仅为6个星期,检测效率大幅提高。

3 结论

由上述讨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输液泵使用过程中,泵管的选择对于流量精度来说非常重要,在使用和检测过程中,最好使用厂家推荐的输液泵专用泵管。在不能使用专用泵管的情况下,采用合理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指导,也可以很好地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工作强度,保证输液泵在临床的安全使用。

[1]朱思南,尚长浩,王粤,等.输液泵质量控制检测的实践与探讨[J].医疗装备,2010,(11):16-17.

[2]美国福禄克公司.临床工程指引:医疗仪器设备临床应用分析评估[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3]安文昊,夏慧琳,苏永兴,等.输液泵注射泵检测技术[J].中国医疗设备,2010,(1):5-6.

[4]侯艺威,郑吉锋.输液泵使用不同泵管的测试[J].医疗设备信息,2005,(6):71-72.

[5]张飚瑞,杨威,罗招平,等.临床输液泵和注射泵的流速检测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1,(5):87-88.

[6]崔亮,崔骊,杜超,等.注射泵检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J].中国医学装备,2011,(12):74-76.

[7]温国坚,刘曼芳,郑峰,等.医用输液泵应用质量评估试验[J].中国医疗设备,2010,(5):7-9.

[8]张志强,郭洁.医用输液泵流速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1,(4):16-19.

[9]石敏,周政.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的校准方法与质量控制[J].中国计量,2011,(5):86-87.

猜你喜欢
输液泵输液管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一次性防脱落输液管针头的设计
基于专利分析的输液泵在战创伤救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输液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大舅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能自动过滤气泡的医用输液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