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萨奇病毒B5巢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3-11-20 09:44段晶晶刘国华黄学勇李幸乐胡小宁1许汴利1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脑炎毒株病毒性

段晶晶,刘国华,黄学勇,李幸乐,王 芳,胡小宁1,,许汴利1,#

1)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 郑州 450001 2)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科 郑州 450007 3)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郑州 450016 4)郑州市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郑州 450053

近年来,河南省暴发多起病毒性脑炎,经检测主要由柯萨奇病毒B5(coxsackie virus B5, CVB5)引起[1]。CVB5是一种常见的能引起病毒性脑炎的肠道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无包膜,单股正链RNA[2],其引起的病毒性脑炎在我国广泛存在[3-4]。病毒的分离培养与PCR扩增测序是鉴定CVB5的主要方法和金标准,但由于该方法的敏感性和检出率低、耗时长且费用高,临床上极少采用[5],探索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CVB5检测方法非常有必要,为此,作者建立了检测CVB5的巢式RT-PCR方法,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毒株、试剂与仪器CVB5、Echo6、Echo25、EV71、CVA16毒株由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实验室分离培养和保存。52份(血清16份,粪便19份,脑脊液17份)样本采自临床确诊的病毒性脑炎病例。RNA提取试剂盒(QIAGEN公司);RT-PCR试剂盒和PCR反应液(TaKaRa公司),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仪(BIO-RAD公司)。

1.2引物设计与合成从GenBank下载CVB5河南分离株全基因序列,进行保守性分析,根据引物设计原则,在VP1区设计巢式PCR引物,包括外引物P1:5’-GTGGAGAGGGCCATTGCACGCGTCG-3’,P2:5’-CAGTCACGCCAGTAGGTTCAAAAT-3’,预期扩增产物大小约800 bp;内引物P3:5’-TATGATGGGT GGGCTAGGTT-3’,P4:5’-TCTGTCACGCCAGTAGGT TC-3’,预期扩增产物大小约200 bp。引物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1.3标本RNA的提取与反转录按照R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的操作步骤提取所有样本RNA后,在Microtube管中加入dNTP Mixture和Random 6 mers各1 μL,已提取的RNA 2 μL,再加入RNase Free dH2O至终反应体系为10 μL, PCR仪上65 ℃ 5 min进行变性、退火。产物离心数秒后在该EP管中加入Prime ScriptTMBuffer 4 μL,RNase Inhibitor和Prime ScriptTMRTase各0.5 μL,RNase Free dH2O 5 μL,配置成20 μL反应体系。反转录PCR反应条件:30 ℃ 10 min,42 ℃ 30 min,95 ℃ 5 min。

1.4巢式PCR反应条件的优化PCR反应总体系为50 μL,每次反应保持其他3个条件不变,分别以cDNA 模板梯度0.5、1.0、1.5、2.0 μL,上下游引物(25 μmol/L)梯度0.4、0.8、1.0、1.2、1.6 μL,退火温度梯度50 ℃、53 ℃、56 ℃、59 ℃、62 ℃,循环数20、25、30、35个梯度循环进行PCR反应,将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观察成像结果,确定最适模板量、最佳引物量、最适退火温度和最佳循环数。

1.5产物的检测和鉴定取PCR反应产物8 μL,用15 g/L的琼脂糖凝胶电泳(180 V,30 min)。根据DNA Marker(DL2000)、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判定结果,使用凝胶成像系统记录结果。PCR反应结果为阳性者委托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用Blast程序进行同源性鉴定。

1.6巢式RT-PCR的评价及临床应用①特异性:选用已经过鉴定的5株不同的CVB5毒株和4株其他肠道病毒毒株(包括Echo6、Echo25、EV71、CVA16)及阴性对照(H2O),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扩增,以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②敏感性:选用RD细胞进行病毒效价滴定,得到CVB5标准株病毒浓度为6.32×107TCID50mL-1后,以其为标准进行10倍连续稀释,分别得到1 000 TCID50,100 TCID50,10 TCID50,1 TCID50,10-1~10-9TCID50,用已建立的方法进行扩增,取产物8 μL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以确定其敏感性。③重复性:将CVB5、Echo25、EV71等不同毒株及10份病毒性脑炎病例样本分别用已建立的检测方法重复实验3次,以判断其重复性。对52个临床标本进行检测时,分别以CVB5标准株和无菌水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

2 结果

2.1巢式RT-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优化结果

最终确定2轮PCR扩增反应总体系均为50 μL,包括PCR反应液25 μL、cDNA模板1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RNase Free dH2O 22 μL。在第2轮扩增反应中,取第1轮PCR扩增产物1 μL作为第2轮的反应模板。反应条件:94 ℃ 3 min;94 ℃ 30 s,56 ℃ 30 s,72 ℃ 30 s,30个循环;72 ℃ 10 min。第2轮反应条件除了将第1轮的30个循环改为25个循环外,其他与第1轮相同。

2.2扩增产物的鉴定CVB5经2轮扩增,结果显示第1轮扩增产物位于800 bp条带处,第2轮扩增产物位于200 bp条带处,且第2轮与第1轮相比条带更加清晰,见图1。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核苷酸同源性为100%,证明该扩增产物的确是CVB5的VP1区基因片段。

2.3巢式RT-PCR的特异性第1轮扩增,5株CVB5毒株均出现800 bp的目的条带,且条带清晰可见,无其他杂带,而Echo6、Echo25、EV71、CVA16及阴性对照均无目的条带,见图2。第2轮扩增,5株CVB5毒株在200 bp处均出现目的条带,而其余4株病毒及阴性对照未见目的条带,见图3。结果与预期一致,证明该方法对CVB5毒株具有高度特异性。

图1 2轮PCR反应的电泳结果

图2 特异性实验第1轮扩增结果

图3 特异性实验第2轮扩增结果

2.4巢式RT-PCR的敏感性第1轮PCR反应的敏感性达到10 TCID50,见图4。第2轮PCR反应敏感性达到10-4TCID50,见图5。

2.5巢式RT-PCR的重复性分别用已建立的检测方法对CVB5、Echo25、EV71等不同毒株及10份病毒性脑炎病例样本重复测定3次,所有结果均一致。

2.6临床样品检测结果对52份病毒性脑炎样本用所建立的巢式RT-PCR方法进行扩增,其中有10份为阳性,阳性率为19.23%,分别为血清4份(4/16)、粪便3份(3/19)、脑脊液3份(3/17),经测序鉴定全部为CVB5。而用病毒分离VP1测序方法得到阳性仅6份,分别为血清2份、粪便3份、脑脊液1份,且均来自于巢式RT-PCR结果为阳性的10份样本。

图4 灵敏性实验第1轮扩增结果

图5 灵敏性实验第2轮扩增结果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的身心健康,临床上主要由医生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脑脊液和脑电图检查等进行确诊,但无法得到病原学诊断。病毒的分离培养是目前鉴定CVB5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存在操作繁琐、耗费时间长、病毒分离成功率低等问题[6]。PCR作为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和特异度高、易标准化等特点,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肠道病毒的诊断[7]。该研究建立的巢式RT-PCR方法一般在5 h内即能完成包括RNA提取在内的CVB5的检测,在采集当天即可以出结果,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降低了经济成本。初步研究结果也显示其特异性强,灵敏度达到10-4TCID50,且重复性好。用建立的巢式RT-PCR方法对临床52份不同的病毒性脑炎样本进行检测,结果阳性的10份样本经测序鉴定全部为CVB5,而病毒分离方法仅显示6份阳性(均来自已检测为阳性的10份样本),说明该方法较病毒分离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综上所述,该研究建立的巢式RT-PCR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和特异度高、重复性好且经济合理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病毒分离方法存在的问题,为CVB5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提供了一种更为快速、敏感和可靠的手段。但由于CVB5是RNA病毒,核酸极易降解,同时PCR极易造成标本之间的污染,尤其是2次PCR反应,因此实验操作中要保证标准的PCR操作环境和严格的实验规程,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黄学勇,许玉玲,李幸乐,等. 柯萨奇病毒B5河南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6):868

[2] 李华,杨卉娟,柯华昕,等.一株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B5)病毒的分离及VP1基因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9):55

[3] 胡永峰,赵丽娜,董杰,等.中国萨科奇病毒B5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序列分析[J].病毒学报,2010,26(4):283

[4] 王海岩,李岩,徐爱强,等. 柯萨奇B5病毒引起山东省一起无菌性脑膜炎暴发的鉴定及其亲缘进化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64

[5] 谢艺红,董柏青.病毒性脑炎研究进展[J]. 应用预防医学,2008,14(6):382

[6] 沈建峰,蒋就喜. 病毒性脑炎的分子生物学诊断进展[J]. 医学综述,2010, 16(8):1226

[7] Cheng MF, Chen BC, Huang TS,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for enterovirus encephalitis[J]. Jpn J Infect Dis, 2008,61(1):18

猜你喜欢
脑炎毒株病毒性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更正:应重视无菌性脑膜炎及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
小儿患感冒家长绷紧脑炎这根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
警惕病毒性脑炎的“偷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