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娱乐节目如何传递核心价值观

2013-11-21 19:15张莉
声屏世界 2013年10期
关键词:综艺娱乐价值观

□张莉

综艺娱乐节目如何传递核心价值观

□张莉

作为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主要从新闻传播、社会教育、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这四个方面对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盲目追求收视率的错误导向下,电视节目尤其综艺娱乐节目与传递核心价值观的导向背道而驰,甚至逐步迈向低俗化、媚俗化、恶俗化的深渊。那么,综艺娱乐节目存在的价值在哪里?综艺娱乐节目能否在娱乐的同时担当起传递核心价值观的重任?探讨一条正确的道路,规范和管理综艺娱乐节目,使其能“寓教于乐”“寓知于乐”,是当前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综艺娱乐节目更好地传递核心价值观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政策监管。电视业走向市场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难免会在盲目追求收视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因此,综艺娱乐节目要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少不了相关政策的管制。其实早在2002年,全民热捧《流星花园》的时候,原广电总局就下令停播;2004年,原广电总局规定黄金时间不得播放“凶杀暴力涉案剧”;2007年8月15日,原广电总局下发通报,要求立即停播《第一次心动》选拔活动;2006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广电总局为广电节目定格调》的文章,强调“要进一步改进广播影视文艺、娱乐、情感类节目,着力提高其质量、品味和格调,抵制低俗化之风。采取措施解决主频道、主频率节目弱化新闻、泛娱乐化倾向和电视剧播放过多问题”。①

2011年10月“限娱令”颁发后,总局的态度是凡是涉案、记录社会阴暗矛盾面的节目都要受到限制,同时鼓励制作和谐、健康、主旋律的节目,如文化艺术鉴赏类或历史地理天文类节目。“限娱令”下发后,各卫视都对节目类型和数量做了较大调整,控制娱乐节目的数量,加大新闻类、公益服务类、教育类节目,控制娱乐、情感类节目比重。“限娱令”的出台对国内各地方的娱乐节目在道德价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引导,防止一些娱乐节目恶俗化,有利于促进各地电视媒体对于电视节目制作和播放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和完善,促进我国电视节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传递正能量,真正满足受众身心需要。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大众传播的 “麻醉”理论认为,人们如果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活动能力,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在泛娱乐化和唯收视率的情况下,综艺娱乐节目很容易变成纯粹的娱乐。“零态度、零逻辑、零技巧、零深度、零意义、零诚意、零痛苦原则,正在成为娱乐文化的基本态度”。③因此,在当前,大家对社会的真、善、美产生信任危机和对社会道德产生怀疑的前提下,综艺娱乐节目要提高自己的品味,不再以“三俗”标准迎合受众,而是要在满足人们对时尚和娱乐消遣需求的同时,关注社会现实,关爱受众心灵,传递正能量,赋予节目持久的生命力。综艺娱乐节目要努力坚持核心价值体系导向,反映真善美、体现中华民族优良品质,体现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着力制作满足受众健康的精神需要、蕴含人文关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昂扬向上的作品。

诚然,收视率的高低是判断电视节目传播效果高低的一个衡量因素。市场化转型的中国电视,追求经济效益,这无可厚非,这是遵从市场规律和电视传播规律的体现。但核心价值观与收视率并不冲突,相反,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还会为收视率的提高带来巨大的益处。核心价值观传播从以前的“高大全”“神圣化”的典型说教过渡到娱乐节目中,以一种轻松娱乐的的方式渗透到观众内心,极大地拉近了主流价值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在受众内心深处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实施精品化策略,构建“绿色娱乐”。娱乐并不是核心价值观的天敌。娱乐之于社会核心价值的实现具有先天的优势。当前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在错误价值导向的指引下,模式化和同质化趋势严重,节目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收视率,出现低俗、恶俗和媚俗化趋势,以追求快感享受和低级趣味为支撑,从传播“真善美”的本职跌入“假恶丑”的深渊,使得电视娱乐丧失了应有的坚持和高尚的文化品格,严重损害了电视传媒的公信力和美誉度。其实,娱乐并不等于“愚乐”,娱乐与低俗也不能天然划等号。在综艺娱乐节目制作过程中,应该以主流文化、高雅文化来丰富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文化内涵,提升电视娱乐的文化品格,坚守传媒文化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提升综艺娱乐节目的文化品格,要求实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精品化策略,坚持做有深度、有思想、有内涵、有品味的节目。首先要坚持创新,拒绝一味地模仿与跟风。在这方面,《中国达人秀》的成功,使选秀节目“没落论”“拐点论”“七年之痒”等论断不攻自破,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据央视索福瑞提供数据显示,《中国达人秀》2010年10月10日全国总决赛创造了收视率上海地区34.88、全国5.70,名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中国达人秀》实际上是《英国达人》的中国版,节目引进版权后,在较大程度上吸纳了《英国达人》的“节目宝典”,无论是舞台还是赛制,都与原版节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它在充分尊重和接纳《英国达人》的基础上,又有诸多中国本土文化的改造和创新。真实、悬念、快乐都是《中国达人秀》成功的原因。

其次,综艺娱乐节目要兼顾娱乐与审美,“快感”与“美感”。关于娱乐与审美、快感与美感的和谐发展,学者仲呈祥对此作了深刻总结:“快感与美感、养眼与养心的‘度’的和谐把握,实质上关乎影视艺术能否真正高举‘人民美学’的旗帜,能否在审美上真正‘引领人民精神生活’,从而真正代表提升人民群众精神素质的根本利益的原则问题。”②娱乐与审美要和谐发展,从“质”的层面看,电视文艺娱乐节目中的娱乐和审美的含量必须保持合理,一方面不能过于严肃,纯粹倚重审美的力量,无视当代大众的娱乐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娱乐也不能过度膨胀,侵占审美存在的权利,使电视文化失去其深度和严肃性。③也就是说,综艺娱乐节目不能仅仅作用于受众的认知层面,更要深入受众的情感和态度、信念层面,与价值、意义、信仰等人类深层精神需求密切相关,对于观点、价值、信念的传播及其在受众心中的内化、沉淀和升华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大型公益电视活动 《梦想合唱团》将公益性和欣赏性巧妙结合在一起,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也开创了季播大型电视活动在中央电视台编播上的先河。节目通过一个个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一个个大爱无疆的公益善举,温暖着人们的回忆,在荧屏上下掀起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潮。《梦想合唱团》是音乐节目,更是公益节目,是用娱乐的外包装方式表达对当下的关照,既是关照当下、关照社会又是与当下的主流价值、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年轻化语态相匹配的节目表达方式。《梦想合唱团》最能温暖人心的是,它用智慧和行动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实现梦想,既倡导社会公益,又倡导社会公德,达到了艺术的美和道德的善的统一,做到了节目形式的好看与节目内容的感动相结合。

娱乐并非社会核心价值的对立面,电视娱乐应当也能唱响主旋律,让观众在快乐中认同社会核心价值,这也不失为一种良策。电视娱乐节目应该重视研究电视娱乐、审美、认知等功能的多元互补、相互结合,在坚持走电视娱乐节目市场化的过程中,把握审美的正确导向,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电视节目在化俗为雅、融雅于俗中,引导大众不忘对精神家园的守望。④

栏目责编:黎 莉

注释:①③欧阳宏生:《电视传播核心价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5页。

②仲呈祥:《影视生产“快感”的边界在哪里?》,人民网。

④黄会林:《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1页。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猜你喜欢
综艺娱乐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娱乐眼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