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似”,给创意插上翅膀——谈舞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013-11-21 19:15肖蓉
声屏世界 2013年10期
关键词:戏剧舞台创作

□肖蓉

“神似”,给创意插上翅膀
——谈舞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肖蓉

舞台美术设计是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的综合设计,是舞台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剧本内容和演出要求,在导演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设计和创造出戏剧的背景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用以渲染舞台气氛,塑造戏剧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然而,由于受舞台所限,舞美设计不可能做到“实实在在”,也没有必要造出完美的实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笔者以为,舞美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神似”。“神似”不但给设计者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也给观众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余地。

自戏剧诞生之日起,舞美设计就伴随着戏剧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它们相互交融、相互依托,并形成由多部门组成的庞大的艺术综合体。在戏剧表演中,剧场和舞台是演员表演和观众欣赏艺术必备的先决条件,而舞台又为舞台美术家进行舞美设计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美术设计主要用来充实、美化其环境、烘托主体演员表演、充分把握剧情,使观众在感官上得到满足。一个优秀的舞台美术设计者,首要考虑的就是要以“剧本主题”为依据,以“演员”为主体,在导演统一创作构思的基础上,大胆构思,大胆创作,服务剧本,服务导演。在有限的舞台进行无限创造,追求“神似”,营造一种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为戏剧演出带来一个理想的开端。

要达到“神似”,首先必须忠实于剧本。舞美设计如果不依据剧本而行,就会瞎子点灯,更是无源之水。2011年,万安县的喜剧小品《鸭缘》荣获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表演金奖。作品之所以大获成功,其中一个因素就在于舞美设计做得较完美。该小品紧紧围绕剧本主题,创新艺术构思,用朴实的篱笆墙、此起彼伏的鸭叫声,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形象。设计既简约又具有浓厚的农家特色,让观众如临其境,看得如醉如痴。传统采茶小戏《钓拐》同样如此。一开场就是一派乡村风光的布置,还有一阵阵蛙叫声,将所有观众引入传统的田园美景中,再加上随情景交替的灯光、演员的服装、道具更是将观众带入一场艺术的盛宴。事实上,在每场戏的开演之初,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舞台演出的布景。它如同人的外形和面孔一样,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它通过线条、色彩、明暗、透视等形象造型手段,为演员的舞台创作提供逼真生活的“神似”空间,并通过形象的创造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剧本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要达到“神似”,必须忠实于人物表现。有人说:“舞美是寂静的戏剧”。这句话十分形象地阐明了舞台美术与“戏”的对立统一关系。由于舞美设计的“虚拟性”,不能一味地寻求形似,而是必须追求神似,所以围绕剧中角色来进行设计、创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在空间处理上,根据戏剧情节的发展以及剧中人物角色的性格变化,用“虚拟艺术手法”,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从而丰富舞台环境。这时的舞台美术,既讲生活真实,又讲艺术夸张,重艺术加工和提炼。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采茶戏《乡里法官》,采用的大树背景就有着高大正直的寓意,十分耐人寻味。采茶小戏《雷雨过后》,以成片的稻田、草垛、农家屋檐等景色为背景,寻求变化,点明环境,突出主要人物心理的大起大落,转承起合自然流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舞美设计既要整体的写意风格,又要局部的真实描写,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有统一,虚实结合,“实景”简约,“神似”无穷。如此,既符合传统的审美观念,也体现了一定的现代创新意识。一句话,就是舞美设计应把握形似与神似的关系,在忠实于剧本和人物角色的基础上,让思想、情感、气质溶入舞台作品的形象之中,使客观物象和设计者的主观艺术思维互相融合,使舞台设计不仅成为戏剧动作外在环境的再现,同时成为表现内在情感和戏剧思想的重要手段。

万安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猜你喜欢
戏剧舞台创作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戏剧类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