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3-11-21 06:58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90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造影术胰管淀粉酶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90) 李 奇 李 治

随着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内窥镜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在消化科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胆胰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ERCP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粘膜下切除术(EST)、内镜下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胆管内支架的置入术等均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技术成熟,效果可靠。与开腹手术相比,ERCP具有组织创伤小、患者住院时间短、手术痛苦小等优点[1]。尽管如此,ERCP术中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常见的有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等,其中,高淀粉酶血症与急性胰腺炎所占比例最高[2]。为此,作者对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ERCP操作患者高淀粉酶血症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集我院行ERCP诊疗患者518例,其中男性患者299例,女性患者219例,年龄21~69岁,平均42.1±19.3岁。其中单纯高淀粉酶血症组(A组),患者98例,其中男63例,女35例,年龄21~68岁,平均45.1±18.2岁;入组标准:ERCP后2~24h血淀粉酶值高于正常值上限4~5倍,无上腹痛、恶心、呕吐等急性胰腺炎症状;ERCP术后胰腺炎组(B组),包括患者64例,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4~69岁,平均48.1±17.5岁。入选标准:ERCP后2~24h血淀粉酶值高于正常值上限的4~5倍,存在典型的中上腹痛、恶心、呕吐等急性胰腺炎症状[3]。356例未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包括男性患者198例,女性患者158例,年龄22~69岁,平均48.1±20.1岁。

2 研究方法 从下列因素对接受ERCP诊疗患者发生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年轻(年龄<50岁)、女性、既往胰腺炎病史、插管困难(ERCP操作时用插管器械向胆总管或胰管内送插管≥3次)、胰实质显影、EST操作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3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见附表,A组患者年轻(<50岁)、女性患者比例、存在胰腺炎病史、插管困难及胰腺实质显影的比例均显著高于C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B组患者年轻(<50岁)、女性患者比例、存在胰腺炎病史、胰腺实质显影及EST操作的比例更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胰腺实质显影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n,%)

讨 论

在胆管及胰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ERCP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进行组织活检,还能够对病变进行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研究显示,约1%左右的患者于ERCP术后会发生严重的急性胰腺炎,对患者预后有不良影响,重者可能会导致死亡等不良结局[4,5]。高淀粉酶血症与胰腺炎均为ERCP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既往反复发作胰腺炎等具有基础疾病者发生率较高。有文献报道ERCP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约为8%,具备相关危险因素的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9.1%~33%,无相关危险因素的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为1.3%~5.4%[6]。因此,有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导致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以期发现相关危险因素,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采取早期干预,达到降低ERCP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目的。有研究发现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与胰腺炎发生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有时为单一因素,有时则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主要包括患者自身因素与ERCP操作因素两方面,其中前者尤为重要[7]。患者方面危险因素主要有年轻(年龄<50岁)、女性、既往胰腺炎病史等。年轻患者容易发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与胰腺炎的可能原因为老年患者胰腺功能退化,对操作刺激产生炎症反应的能力降低[8],这一点也在我们的研究中得到证实。但是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与胰腺炎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有一定争议,但是有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容易发生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其机制在于在胆管括约肌切开时产生的热损伤,伤及胰管括约肌造成一过性水肿痉挛,而加重原有的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液排放障碍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9,10]。我们的研究结果亦表明女性患者ERCP术后罹患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的机会大于男性患者。

ERCP操作相关的危险因素插管困难、EST操作等诱发高淀粉酶血症或胰腺炎的可能机制为ERCP时对胰管的机械刺激和造影剂显影引起胰腺腺泡损伤,异常释放胰酶入血,并激活释放炎症因子,引起胰腺炎发作[11]。胰腺实质显影时则提示造影剂压力过高和(或)注射速度过快,致使胰管过度充盈,导致腺泡压力损伤诱发炎症反应。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胰腺实质显影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风险高于对照组,而且并发胰腺炎患者发生胰腺实质显影的比率也明显高于高淀粉酶血症者。

综上所述,ERCP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要对具备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预防意识,而且要提高ERCP操作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以最大程度降低ERCP操作对胰胆系统的损伤,发挥ERCP诊疗的微创优势。

[1]林 涛,周 毅,王 钧,等.吲哚美辛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4):185-187.

[2]王 钧,白飞虎,周 毅,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药物预防[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7):682-684.

[3]陈小微,洪万东,吴小丽,等.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4):614-615.

[4]刘秀荣,刘新风,郑 文,等.ERBD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35):54-55.

[5]李媛媛,李国华,陈幼祥,等.导丝引导插管对ERCP术后胰腺炎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10):62-64.

[6]郭志国,韩 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3):178-180.

[7]李兆滔,崔西玉,黄燕霞,等.老年病人ERCP术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探讨及对策[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3):273-275.

[8]张筱凤,张 啸.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4):287-288.

[9]黄继征,霞 明,龚传明,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2):174-176.

[10]矫太伟,孙明军.ERCP术后胰腺炎与EST关系及其危险因素评价[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16(3):264-266.

[11]王 蒙,王广义,杜晓宏,等.老年患者治疗性ERCP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154-3156.

猜你喜欢
造影术胰管淀粉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双重造影术在犬膀胱息肉诊治中的应用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高频宽带超声在学龄前儿童胰腺主胰管显示中的应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循证护理
α-淀粉酶的基因改造与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α-淀粉酶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