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た纬瘫曜冀ㄉ柩芯

2013-11-21 01:51武慧芳王水生
理论纵横 2013年3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武慧芳 王水生

作者简介:武慧芳(1982-),女,河北邢台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商务管理系讲师,本科学历,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王水生(1981-),男,河北承德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机电系讲师,研究生学历,机电一体化研究方向。

摘要:结合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实际情况,从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及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五个方面对《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课程标准建设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

《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是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配送作业一线的工作人员、作业班组负责人、部门主管及业务经理等配送人才的必修技能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物流管理基础》、《采购管理实务》、《仓储操作与管理》、《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理论与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必备的知识和相关技能,具有综合的、熟练的应用配送管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物流管理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配送岗位技能素养作好准备。

一、课程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从事配送管理活动必须的技能,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着眼于学生就业岗位,立足于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以就业导向和岗位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建立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授课过程贯穿作业项目和作业任务以体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过程),工作的过程是学习(内容)”的职业教育思想。

在广泛进行社会与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物流配送企业从业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将配送职业划分为相应的工作岗位,确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及知识要求;将能力和知识要求转化为教学模块,形成课程教学内容。

在充分考虑了《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仓储操作与管理》在专业内容划分与界定的基础上,将超市配送中心配送和快递配送的真实作业流程引入课程,并经校企双方合作序化,形成课程主体部分,同时又注意到配送人才培养过程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开放性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知识储备的需要。以“工作过程导向、具体任务驱动、能力提升与延展”为课程设计的依据。

因为课程内容主要针对配送中心实际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确定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过程属性。根据这一特点,课程主要解决“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的相关知识与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与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

专业能力目标:具备订单处理、拣选理货、分类包装、路线优化、货物配装能力;具备退货处理能力;具备配送流程设计能力;具备配送成本与控制分析能力。

方法能力目标:具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的能力;

具备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具备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运用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具备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具备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课程内容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的认识规律,序化教学内容。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学习模块模块名称模块内容任务参考学时(56)

模块一配送岗位分析让学生对“配送”形成初步的认知。引导学生熟练完成配送流程中的“订单处理-分类包装-拣选理货-流通加工-路线优化-货物配装-送达服务-逆向物流”等8个具体工作岗位的作业任务,为保证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顶岗打下基础。1.1配送管理认知

1.2订单处理

1.3拣选理货

1.4分类包装

1.5路线优化

1.6货物配装

1.7送达服务

1.8逆向物流34

模块二配送流程设计此模块的内容由两个典型配送作业流程构成,分别为“快递配送流程”、“连锁超市配送流程”。每个流程又都是由多家同类配送企业的作业流程融汇而成,流程之间同点融汇,异点突出。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配送作业流程进行深入剖析,系统地考虑各作业岗位的职责范围、作业工序对流程整体的系统性、效率性及流畅程度所产生的影响和制约,进而能够实现配送作业流程的优化与控制。该能力是能够保证学生在进入企业1-3年内成长为企业骨干、部门主管的前提条件。2.1超市配送流程设计2.2快递配送流程设计34

模块三配送成本分析与控制此模块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配送流程控制能力的基础上知识与能力地延展。在学生初步掌握配送成本构成和影响配送绩效因素的基础上,再借助具体企业案例,锻炼学生的配送成本分析和控制能力。让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名优秀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为学生在入职3-5年内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完成了知识储备。3.1配送成本构成与控制6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条件

师资条件: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最好为“双师”素质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为企业提供服务,到企业去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有很强的执教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能及时、准确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不仅能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教师要注重把握行业和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密切关注行业和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够熟练的与企业实际结合。

实训条件:校内应满足课程教学要求的配送实训资源,包括配送场所、拣选设备、配送工具、配送管理软件等。且能同时满足一个班进行实训的要求。

序号实训室名称特色建设方式实训模块

1储配实训室真实场景校企共建目测估方、物品堆码苫垫、物品拣选、理货、配货、盘点、库存管理、配送现场设置、配送、配载作业、仓储作业意外事件的处理、RF系统及手持终端操作

2储配实训室真实场景校企共建条码的制作、打印、生成、识读、扫描、条码数据的采集、固定式RFID读写设备、磁卡的读写

3储配实训室真实场景校企共建半自动电热捆扎机的使用和保养;手动电热型打包器的使用和保养

4储配实训室真实场景校企共建电子标签的识读、分拣线出入货作业、分拣线管理系统、分拣线相关单据报表的识读、分拣线软硬件设备故障的排除及维护

(二)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增加了大量的实际案例,突出专业特点,案例新颖、丰富,既有理论深度,又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宽广超市配送中心设施布局图为教学案例,对其布局结构、区域规划、货位安排与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ABC分类、物品重量计算进行了详细讲解与分析,将理论知识通过真实案例传输给学生。

2.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启发式教学,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中在选取申通快递配送中心和宽广超市配送中心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配送业务流程分析之后,由教师启发引导式提问、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等形式对快递配送流程与超市配送流程之间存在的采购、收货检验、入库存储、拣选理货、配装配载、送达服务等方面的差异与原因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进而再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并要求学生写出调研与分析报告。

3.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发布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使学生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了实践活动。在配送流程实训中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环节所需的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循环扮演供应商、配送中心、运输服务商及店铺(客户)等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配送”。

4.视频教学法

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播放一些好的视频教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极大丰富和补充。

5.讨论式教学法

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穿插运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另一方还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善于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方法,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综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结果考核成绩。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50%,其中过程考核成绩由模块一考核成绩、模块二考核成绩、模块三考核成绩组成。每个模块的考核评价标准见下表;结果考核占总成绩的50%,以笔试闭卷的形式考察学生多配送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注重平时考核与过程考核的考试方式改革,具有评价的系统性、连续性、多样性,不再是一次考试定成绩,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客观、公正,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分教学模块单元考核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

[2]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运输类主干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第一辑[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3月.

[3]吴隆升.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及其制定的必要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4).

[4]王淑文.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5).

[5]刘晓欢,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