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卷调查看实验中心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作用

2013-11-23 08:08孙建林戈晓达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1期
关键词:本科生实验室中心

孙建林,李 磊,戈晓达,贠 冰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目前,随着实际生产对创新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期望的不断提高,随着大学生对自身能力标准的不断提高,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紧迫性已经摆在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教育者面前[1-2]。同时,国家也在逐年提高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从2007年起在各高校开展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

作为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在开展了多年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之后,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合发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要求,对调查结果做出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1 问卷设计

针对大学生在进行“SRTP”项目时遇到的重点与热点问题我们设计了10道题,内容涵盖了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方式、实验中心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目的与困惑、希望参与的时间长度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等方面[3]。

2 问卷结果与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一共发放了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1份。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大一学生有26名,占21.5%,大二学生有58名,占47.9%,大三学生有25名,占总数的20.7%,大四学生5名,占4.1%,其余7名学生未告知年级,占5.8%。此结果基本符合预期:大二学生是我校参与SRTP活动的主力;大三学生也有部分申请,都会前来参加此次讲座;大一学生对这一项目还不了解,有部分出于好奇,也会前来;大四学生或者项目已结题,或者忙于考研和找工作,只有少部分会参与其中。比起之前的调查,“SRTP”项目的主力明显由大三学生向大二偏移,说明北京科技大学实验中心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鼓励政策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我们就此次的问卷结果做如下分析。

2.1 目前大学生创新意识、能力与现状

在受访的121人中,有62%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一般,有待提高的占24.8%,只有0.8%的极少数认为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与意识很强(见图1),说明目前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有欠缺已经是他们自己都意识到并希望改变的事实了,这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图1 目前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就本次调查结果(多选项)而言,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时所面临的最大困惑依次是选题、选导师、条件问题和时间问题,比例依次为44.6%、38.0%、20.7%和11.6%。

2.2 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参与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目的都相当实际,近六成人表示,参与科研活动是为了给将来保研或出国做准备,以利于将来进一步深造,走上职业科研人员的道路;二成学生参与科研的目的是就业,认为就业单位对应届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也在逐年提高;还有约14%的学生参与“SRTP”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得科技创新学分,说明相应的鼓励政策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剩下7.4%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把科技创新当作一项人生的修炼来完成。

在目前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下,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还是相当高的。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学生表示还是比较喜欢科研的,还有14%的学生说早就盼着这一天了;另外还有二成左右的学生是因为不甘落在人后,于是跟着大家一起参与到本科科研训练计划当中;只有极个别学生说自己对“SRTP”完全没有兴趣。这也印证了前面的观点,实验中心对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支持和鼓励政策已经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3 实验中心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的多选项调查中,近七成学生认为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所助益,六成以上学生认为对实验、实习等也有作用,有不到两成的学生和不到一成的学生认为对学术讲座和课堂教学也有相应作用。这肯定了“SRTP”项目和实验中心的作用,也强调了实验、实习等教学活动的意义。具体结果见图2。

图2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

七成以上学生对实验中心提供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条件支持还是满意的,其中有14.1%的学生表示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只有不足5%的学生对实验中心目前的支持力度表示不满,认为实验中心应该为本科生进实验室创造更多的便利(见图3)。这一方面反映了广大学生对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的肯定,一方面也让我们意识到有一些学生的要求比较特殊,要适当给予特殊照顾,同时要再适当提高整体扶持力度,以求更高的满意度。

图3 实验中心对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提供的条件支持

表1为2007年至2010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统计表。由表1可见,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测试中心4年累计组织“SRTP”项目组近400个,培养学生974人,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其中大部分学生在1年完成项目后选择出国留学或在国内继续深造,小部分人选择就业。这些学生在“SRTP”方面均有不错表现,累计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4项,北京市一等奖3项,发表论文3篇,获得专利2项。其中,仅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项目就荣获3项二等奖。另外,我校从2009年开始调整政策,鼓励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参与“SRTP”项目,因此在2009年后出现了大量升入高年级(大四)的学生,同时导致出国、国内读研和工作的比例下降,但是,继续跟踪毕业学生去向发现,低年级参加“SRTP”项目的学生毕业保研和出国比例还略有增加。

表1 2007—201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后去向统计

3 实际问题与对策分析

现阶段,大学生在参与科技创新中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想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没有时间,有时间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找到感兴趣的课题后又没有条件,有条件的又无法协调时间。其原因在于:在学生比较空闲的大一、大二阶段,掌握的专业知识较少,不知道如何参与科研工作,而到专业知识积累到一定水平的大三、大四阶段,又因为课程较多,要面对保研、考研、出国、工作等活动的压力,没有太多的时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4]。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时间,针对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就成了我们的重点关注方向。

针对以上情况,一方面,实验中心可以通过新生参观、展板宣传、实验室开放日、举办实验技能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实验室功能、仪器设备布置等实验中心情况[5],同时提高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灵活调整“SRTP”项目的时间和方式来协调各方时间,例如:给学生分配合适的小课题,提倡学生间合作,提供自助实验,开放更多的实验室供学生自主使用,避免出现大量实验设备闲置,而很多学生想要做实验却找不到实验可以做的现象。

从前面的调查中还可以看出:本科生的科研训练计划还是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肯定和一致好评,在提高大家的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一定贡献。同时也需要承认,实验中心的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对于有些情况特殊的学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为此,工作中应注意协调以下关系。

3.1 低年级学生与基础实验

低年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还很好奇,对科研也有浓厚的兴趣,保持并发扬他们的科研兴趣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

基础实验是低年级学生科研训练的最好机会,但是这样的实验在学生中却不很受欢迎。原因如下:

(1)学生层次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已经获得过这方面的奖项,而个别学生可能还很少有机会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差异过大。因此,在教师讲解操作时,有的学生不耐烦,有的学生听不懂,因材施教困难[6]。

(2)基础实验课学分低,导致学生不看重基础实验课,甚至有人抱着应付差事的心态,只求速战速决,消极对抗,给教学制造困难[7]。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进实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观察新的实验现象,自发提出并解决新的问题。同时不断引进新的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8]。

(2)逐步降低期末成绩比重,提高实验操作的地位,增加实验课学分,在实验仪器的精确度内提高对数据准确性的要求,同时延长实验课程时间,着重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打牢基础[9]。

(3)提高实验教师待遇,赋予他们自由指导本科生科研的权力,鼓励师生合作,自主研究,为实验认真细致而晚走的学生提供优待。

3.2 高年级学生与自主实验

高年级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实验训练与专业知识学习后,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自主创新性实验的能力,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正如前文的问卷调查结果一样,不知如何选择导师,不知如何选择课题,不知如何申请实验中心支持,想搞科研又担心没有时间[10]。针对以上情况,有如下建议:

(1)对于必修的毕业设计,应从配备合适的仪器出发,提供专职咨询教师为学生解答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可提前毕业论文选题时间至专业课开课之初,以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有意识地加强某一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创新(尤其一些课业内容不重的选修课),针对不同毕业流向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如为想工作的学生提供与实际生产相关的实习式科研)[11],开展各种活动,培养思维能力。

(2)打造实验创意交流网络平台[12],让有创意却没有能力做的学生将自己的创意贡献出来,便于师生交流,便于大家交换自己的小创意,便于有意愿的学生自由组队甚至跨专业组队,便于交流科研心得。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一些小项目。大部分高校往往忽视“短平快”的小实验的作用,认为这是中学生甚至小学生才做的事情,但是这些往往是无科研经验的学生必不可少的热身活动[13]。实验中心若能为学生提供两三人小组、十天半月就可以完成的小项目,给基础实验技术人员权力指导学生自主实验,打消学生因项目周期长而产生的压迫感,则可发扬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利用灵活时间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4 结束语

目前的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逐年提高,科技创新的主力正在逐步由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扩散,学生的整体素养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时间、资源和人员的协调。为此,需要用新的思维审视实验中心同地位和作用,在实验课程设置、实验仪器设备配置、实验室开放、提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虚拟实验等方面,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开拓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新途径。

(References)

[1]耿葵花,覃海英,卢翠英,等.强化实验实践环节,培养机械类学生“四种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96-99.

[2]杜龙兵,徐书克.浅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2):81-84.

[3]储亚萍,金小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探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23(1):119-122.

[4]祖国胤.提升工科本科生的科研技能培训[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2-24.

[5]孙建林,熊小涛,于广华,等.“传承与创新”:建设材料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服务本科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6(28):279-280.

[6]王小璠,罗劲洪,杨碧玉.将“示范中心”建设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00-102.

[7]刘思亮,田传军,邱炜韬,等.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职业幸福感缺失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78-180.

[8]杨威.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76-177.

[9]张奇涵.本科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实践、认识和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3-15.

[10]陈汉军,姜向东,邱春蓉.个性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42-44.

[11]张莹,陈艾华,阳璞琼.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1,14(4):38-40.

[12]王轶群.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开放式动画实验室建设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29):192-194.

[13]朱金秀,陈小刚,朱昌平,等.项目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93-95.

猜你喜欢
本科生实验室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