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断骨头连着筋
——阿旺扎巴的当代油画

2013-11-27 05:56撰文鲍贝图片阿旺洛桑诺杰洛桑嘉措
西藏人文地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扎巴阿旺骨头

撰文/鲍贝 图片/阿旺洛桑 诺杰·洛桑嘉措

砸断骨头连着筋
——阿旺扎巴的当代油画

撰文/鲍贝 图片/阿旺洛桑 诺杰·洛桑嘉措

2013年8月20日,《砸断骨头连着筋——阿旺扎巴当代油画展》在拉萨开幕。画展得到评论界和观众的充分认可,留下“震撼”、“成就者”等评价。

阿旺扎巴,当代油画家。1964年出生于昌都,1985年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系美术班,现供职于西藏自治区文联美术家协会。1988年,作品《无题》获西藏当代美展一等奖。1998年,作品《金瓶掣签》(合作)获西藏“珠峰文艺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不会褪色的质朴黑

下午,拉萨的太阳凶猛如虎。到了展厅前,远远看见一排醒目的标题:砸断骨头连着筋。这一行字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无端端地向我散发出它耀眼的光芒,迫使我微眯起双眼才能够看清楚。而一个画家为自己的作品展起这么个标题,令我颇为好奇和兴奋。那几个字里暗藏着一股狠劲和霸气,只是不知道画家本人和他的画,是否也够狠、够霸气。

我完全带着旁观者好奇的心态,一幅一幅参观过去。说实在,我有点震惊,有一种受惊之后心跳的感觉。这种心跳出于对生命本身的一种原始的敬畏感。

阿旺扎巴的油画没有绚烂夺目的色彩,也没有丰富夸张的线条,甚至还不够细腻。是的,他的油画并不刻意去表现作品本身的细腻和繁复。他似乎故意在回避精致细腻的部分,去追求一种简单、朴素和粗犷,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而这恰恰抵达了深刻,表现出一种来自生命最初的原始感动。

阿旺扎巴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他所熟悉的牧民和他身边的亲人。我被那些脸部表情和眼神所震撼,那一双双眼睛,努力地看着他们眼前的这个世界,渴望、迷惘、探索、疑惑、错乱、无助、苦难、茫然,以及对未知世界的种种恐惧,从这些人物的眼神里直逼过来。阿旺扎巴就像拒绝绚丽的色彩那样去拒绝表达欢乐。也许对阿旺扎巴来说,表达欢乐,是别人的事,和他无关。他只关心悲苦。生存在西藏高原的生命,天苍苍地茫茫,悲苦与生俱来、深沉而厚重。而表达这种厚重感的,唯有黑色。他对黑色情有独钟。这种近乎偏执的爱与坚持,是否是他保持纯粹回到生命本真的一种态度?

但是,再好的黑色颜料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画面就会慢慢变灰。为了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又不会变灰,阿旺扎巴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多年来如一日,一个人埋下头来,潜心研究和摸索,终于走过长达十年的光阴,从一些藏药配方里意外地研制出了令他满意的配方,自此,他的油画只用他自己秘制的配方。据说,油画的颜色再也不用担心变灰,也不担心会褪色。

这个时代的“异数”

毫无疑问,阿旺扎巴是这个时代的“异数”。康巴汉子的倔强和与生俱来的天赋,使得他放弃了走大众化的途径,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险象万生的钢丝。他似乎并不急于去拓展或打开另一扇面对世界的宽门,而在窄门里埋头创作。

画画是他毕生的事业。从五岁开始,他就与油画结下不解之缘。五岁的阿旺扎巴,应该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那时的他仿佛受到冥冥中的某种召唤。或许一切皆是神的旨意。在一幢废弃的旧庄园的墙上,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幅蒙上灰尘的壁画,他用双手拂去岁月积蓄下来的厚厚的灰尘,找来纸笔开始学着画。无论如何,那时的模仿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式的涂鸦,然而,创作油画的种子就在那个时刻开始在阿旺扎巴的心里深深地埋了下来。并在他的坚持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正如他父亲对他说的一句话:你用一辈子的时间只做这么一件事,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好。这位朴实的父亲那天也正好出现在展厅,对他儿子说了这么一句朴实而饱含真理的话。虽然他并不一定能够看得懂他儿子的油画,但他深知坚持的力量。那天阿旺扎巴的母亲也恰巧在现场,他母亲看上去温和善良,充满慈爱。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在阿旺扎巴的笔下却轻而易举地剔除了柔软温情的那部分,而把人物与现实之间的那种紧张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阿旺扎巴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去画他的油画,这种方式也确立了他与这个世界的一种对话方式,定格了他的身份与当下的处境。他强调了一个画家的地域性,以及地域性所赋予他的独特的气质和风格。看阿旺扎巴的油画,事实上是一段身不由己、甚至是被挟持的过程,有些人或许会觉得单调、沉闷,甚至压抑,从而会拂袖而去;而有些人却会留下来,驻足暗叹。就像我一样,一边抗拒一边却陷于激烈的沉迷。我在他的黑色的线条中似乎获得了某种难以拒绝的邀请:来吧,来西藏,来我的家乡,去看看那些纯朴的生命,去感受那里最原始的还未来得及被破坏的风土人情。

我领受到了这份热烈的邀请,感动于一位康巴汉子对家乡土地的无私挚爱。

猜你喜欢
扎巴阿旺骨头
放生
放 生
惊人的骨头
惊人的骨头
震惊!这是谁的骨头
爱不爱吃肉?看看骨头就知道了
论象雄·曲旺扎巴的长篇叙事诗《罗摩衍那》
红杏和白桃
安静的咆哮
水鬼阿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