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2013-12-04 12:24庄朝辉沈宗姬黄亚珍徐文新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1期
关键词:肥胖型抵抗多态性

庄朝辉 沈宗姬 黄亚珍 徐文新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以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以及多囊卵巢为特征的病变。PCOS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5%~10%,无排卵性不孕患者的发病率高达30%~60%[1]。PCOS患者中40%~60%体质指数(BMI)≥25 kg/m2,肥胖型PCOS患者常因长期的代谢障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危害极大。最近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升高已经被加入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血管风险群,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活性和基因多态性是否与肥胖型PCOS有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4年10月-2011年10月就诊于妇科门诊的PCOS患者135例,作为PCOS组,其中超重及肥胖者61例作为肥胖型PCOS组,其余74例作为非肥胖型PCOS组;健康志愿者12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超重及肥胖者12例。超重及肥胖标准按WHO定义:BMI≥25 kg/m2。PCOS的诊断标准采用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协会和美国生殖医学协会共同推荐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病史采集;(2)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3)采集空腹静脉血,离心,分别提取血浆、血清,分别测:血浆PAI-1水平、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4)基因分析: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采用PCR技术分析PAI-1基因启动子4G/5G多态性,计算各组PAI-1基因型频率。含4G、5G的PCR产物长度均为135 bp,阳性对照段PCR产物长为256 bp,若只出现4G,则为4G/4G纯合子型;只出现5G,则为5G/5G纯合子型;4G、5G同时出现则为4G/5G杂合子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正态性检验。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不同分别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f检验、多因素相关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临床指标比较 PCOS组患者年龄为(24.91±4.03)岁;对照组年龄为(26.26±2.94)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 义(P>0.05)。PCOS组 BMI为(24.52±3.61) kg/m2,对照组BMI为(20.73±1.74) kg/m2。据体重指数(BMI)≥25 kg/m2为超重的标准,PCOS组患者中,肥胖患者61例,对照组肥胖者12例。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的空腹INS、空腹G、Homa-IR、PAI-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SI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型PCOS组WHR、空腹INS、Homa-IR、PAI-1水平均明显大于非肥胖型PCO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基因型比较 PCOS组与正常对照组间PAI-1启动子区4G/5G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各基因型中PCOS组与对照组的构成比:4G/4G为76.19%与 23.81%,4G/5G为 44.93%与55.07%,5G/5G为24.32%与75.68%。PCOS组4G/4G明显比对照组高,而5G/5G则较对照组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PCOS组与对照组PAI-1基因分布情况比较 例(%)

PCOS肥胖组与非肥胖组4G/5G基因型分布及PAI-1水平如下:(1)肥胖组:4G/4G基因型24例,PAI-1水平(46.24±23.58)ng/ml;4G/5G基 因 型 31例,PAI-1水平(27.34±4.08)ng/ml;5G/5G 基 因 型 6例,PAI-1水平(20.32±0.86)ng/ml;基因型合计61例,PAI-1水平(34.39±12.89)ng/ml。(2) 非 肥 胖 组:4G/4G 基 因 型 39例,PAI-1水平(29.49±7.33)ng/ml;4G/5G基因型32例,PAI-1水平(24.38±1.97)ng/ml;5G/5G基因型3例,PAI-1水平(22.24±2.38)ng/ml;基因型合计74例,PAI-1水平(26.99±5.13)ng/ml。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PAI-1 4G/5G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OS肥胖组PAI-1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 讨论

PAI-1水平及基因4G/5G多态性与PCOS患者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PAI-1基因定位于染色体7 q21.3~q22,长约12.2 kb,包括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证明,在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GACACGT(G4或5)AGT(4G5G)处存在G插入或缺失,从而表现三种基因多态性:4G/4G、5G/5G和4G/5G。经研究发现,国内PCOS组人群也存在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PCOS患者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4G/4G基因型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而其5G/5G基因型则低于健康人群。检测两组间血浆PAI-1水平,PCOS组与健康人群间也存在显著差别,PCOS组PAI-1水平远高于健康人群。而且PAI-1基因4G/5G多态性影响血浆PAI-1水平,不同基因型PAI-1表达水平顺序为4G/4G>4G/5G>5G/5G,携带4G等位基因的个体其血浆PAI-1水平最高。这与国外研究结果相同[3]。

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如下机制调控血浆PAI-1水平:4G、5G多态位点可能为基因转录调控因子的结合位点。Eriksson等[4]认为4G等位基因附近只有转录激活物作用位点,而5G等位基因附近则含有两种作用位,即激活物作用位点及转录抑制物作用位点,所以转录因子可以与4G位点及5G位点结合,而转录抑制因子只能与5G位点结合,最终结果导致4G纯合子失去抑制调节,受环境因素刺激后PAI-1基因过度表达,而5G纯合子,血浆PAI-1活性则维持于生理水平。而国外研究还发现,4G等位基因纯合子PAI-1浓度较其他基因型显著增高这一效应仅限于早晨[5]。

PAI-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肥胖有关。PCOS组尤其是肥胖型PCOS组空腹INS、空腹G、Homa-IR、PAI-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相关分析发现,PAI-1与胰岛素抵抗(IR)、空腹G、BMI正相关,说明PCOS患者尤其是肥胖型PCOS患者不仅糖代谢存在明显紊乱,还存在明显的纤溶机制异常。PAI-1活性的增加不仅和血栓症和纤维化有关还和胰岛素抵抗和肥胖有关。PAI-1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Lopez-Alemany等[6]在研究中第一次提到PAI-1与胰岛素信号转导的关系,指出PAI-1通过与αvβ3整合素竞争和玻璃体结合蛋白结合,导致胰岛素诱导的蛋白激酶B磷酸化作用减弱,阻碍胰岛素信号的转导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由结果可以看出,PCOS组中,在基因型不变的情况下,肥胖组PAI-1水平较非肥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认为,肥胖可通过脂肪因子的分泌及轻度的慢性炎症直接作用于卵巢、内脏脂肪,参与其类固醇和皮质醇局部的代谢作用等机制促进雄激素的分泌[7],从而导致高雄激素血症。Ma等[7]研究发现,在缺乏PAI-1的老鼠中,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可完全被防止,PAI-1的升高可导致肥胖。这项结果提示PAI-1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上可能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研究还发现,肥胖型PCOS组患者容易发生不孕、流产,且多发于4G/4G基因型,这可能和肥胖型PCOS PAI-1水平升高有一定关系。抑制PAI-1可能提供一个新颖的治疗肥胖、胰岛素抵抗及习惯性流产的方法[8]。

但本研究发现,PCOS肥胖组与非肥胖之间PAI-1 4G/5G基因型分布并无显著性差异,推测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肥胖可能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考虑PCOS患者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状态可引起内脏脂肪增加,导致腹型肥胖,内脏脂肪更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且通过脂解导致脂肪酸再循环增加,在PCOS形成恶性循环。而PAI-1在脂肪组织中表达,过多的脂肪导致血浆PAI-1水平内升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PCOS有关,但其不是导致PCOS肥胖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寻找肥胖型PCOS的致病基因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1]乔杰.多囊卵巢综合征[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57-128.

[2]Fr D D, Tarlatzis R.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Fertil Steril,2004,81(1):19-25.

[3]Diamanti-Kandarakis E,Palioniko G,Alexandraki K,et al.The prevalence of 4G5G polymorphism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PAI-1) gene in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lasma PAI-1 levels[J].EurJ Endocrinol,2004,150(6):793-798.

[4]Eriksson P,Kallin B,Van’t Hooft F M,et a1.Allede-specific increase in basal transcription of the plasminogen activitor inhibitor-1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J].Proc Natl Acad Sci,1995,92(6):1851-1855.

[5]Van der Bom J G,Bots M L,Haverkate F,et al.The 4G5G polymorphism in the gene for PAI-1 and the circadian oscillation of plasma PAI-1[J].Blood,2003,101(5):1841-1844.

[6]Lopez-Alemany R,Redondo J M,Nagamine Y,et al.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 inhibits insulin signaling by competing with alphavbeta3 integrin for vitronectin binding[J].Eur J Biochem,2003,270(5):814-821.

[7]Ma L J,Mao S L,Taylor K L,et al.Prevention of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mice lacking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J].Diabetes,2004,53(2):336-346.

[8]梁晨,李威,吴效科.女性腹型肥胖与多囊卵巢综合征[J].医学研究杂志,2010,39(8):113-115.

猜你喜欢
肥胖型抵抗多态性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特征和肝脂肪变程度比较*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性肝纤维化临床特点分析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内分泌代谢特征的分析
肥胖型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