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何培养农牧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3-12-09 03:48达娃卓玛
关键词:故事关系情境

达娃卓玛

【摘 要】兴趣,也叫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源泉,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知事物、发展思维的强大内动力。然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的。只有当学生有兴趣学习的时候才能对所学知识学得好、记得牢。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农牧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第三,有趣、易懂的故事情节。第四,多样、易学的教学方法。第五,各式、各样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关系 语言 故事 生活 情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熟悉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兴趣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对农牧区小学生来说,培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师的重大任务。农牧区的小学生见得少,懂得寡,各种心理过程经常带来很多的无意性。因此,保持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就成了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有当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兴趣的时候,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及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更不会出现教师求学生学习的情况;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才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也只有满怀热情的学习,才能出现学得快、记得牢、用得准的好效果,学习语文知识更是如此。作为西藏农牧区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既要知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又要在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在后天的各种不同环境中培养的。关键是怎样去培养?如何去实践?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感想。

一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板一眼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这种作用尤为突出。学生对教师是尊敬的是充分信赖的,特别是我们的住校生把老师当成了自己的父母。假如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摆一张臭脸或总是破口大骂,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反感或者望而生畏,甚至达到厌恶的程度。这种情绪就会直接影响到老师所教的学科,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无形的隔膜。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起到带头的作用,老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但这里所说的尊重和爱护是有限度的,该表扬的就大声表扬该批评的地方就要毫不犹豫的去指出。要充当一个既是慈母又是严父的教师角色,或是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师生之间进行一次心理上的交流,给学生一次吐露心声的机会。这样师生关系就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学生也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这个老师,也就等于喜欢上了这门功课,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地培养起来了。

二 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

建立一个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是上好语文课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环节。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工具,就语言而言有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语言、还有抽象的语言等等。然而对于我们农牧区的小学生而言抽象的语言是他们万万接受不了的,因为我们所处的语言环境就很有限。大概90%以上的人都在用藏语,使我们的学生很少接触到汉语,因此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减少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是他们的指路灯。老师既要教书育人还要当一回翻译员,老师可以把一篇枯燥的课文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它。例如:可以把难理解的古诗编成一段生动有趣的童谣,加上用双语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这样就不会出现看见古诗学生就皱眉头的现象。还可以进行口语上的交流,每天布置学生学习一段最简单的汉语对话并在正式上课之前跟老师进行交流,日积月累相信我们的学生所会的汉话会越来越多,也会大大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 有趣、易懂的故事情节

故事是学生最喜欢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种知识形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有关新课的一些典型故事收集起来或者让学生自己课前就去搜集有关故事,在上课之前师生可以互相讲故事并由此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新课充满了好奇心和期待感。同时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来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最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更要有童趣感当然还是不能离开双语教学。比如:在讲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七册上第十四课《乌鸦和狐狸》的时候我们老师就要把故事的好处发挥出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要用音色特征来把这两个动物区分开来,使学生一听就了解到乌鸦的愚蠢和狐狸的狡猾,还可以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自己来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者在班里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前提是可以把学生按汉语表达能力的差异来分成两组即藏语故事组和汉语故事组,这样就避免了有些后进生不参加比赛的情况,以此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汉语兴趣的目的。

四 多样、易学的教学方法

要想给我们的农牧区小学生上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完成当堂课的任务,还需靠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比如:在学习生字的时候,老师可以对某些较难的字创造一段有趣的情境或是谜语。如,“碧”字,可以说:“王先生和白先生坐在石头上”;“闪”字,可以说:“门口有个人一闪”;“特”字,可以说:“寺庙旁边有头牛”。这样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还有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小游戏引进课堂。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能把教学因素和游戏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较自然地进行学习。一般在课堂中间学生身体疲劳,注意力开始涣散,难以聚精会神地听课时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的气氛,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巩固生字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找朋友”的游戏,让几个学生扮演生字,再让几个学生扮演拼音,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自己的朋友,同时可以唱“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即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同时也达到了娱乐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

五 各式各样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分别创设不同的情境,使情境兴趣和学生个人兴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课都是文字优美的名篇著作。在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去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所蕴含的内涵和诗意,积累秒词佳句接受人文熏陶,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比如:在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七册第二十课《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先让学生欣赏彭丽媛老师唱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通过录音机,电脑或MP3……)接着利用电脑上的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欣赏几组田园风光,从蓝天、白云、辽阔的田野、缕缕炊烟……感受到乡间的美景。而学生被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片所吸引后就可以展开话题,导入新课,进一步的去了解“一片冬麦,一片高粱。西村纺花,东场撒网。老人举杯,孩子欢笑。”的丰收后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接着让学生自由的读这篇课文去感受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课后让学生去看看自家周围的农田并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那么我认为这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既是推动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也是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得基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对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培养并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努力培养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

猜你喜欢
故事关系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