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70例分析

2013-12-10 09:03谢仲秋
食管疾病 2013年3期
关键词:浆膜肌瘤开腹

谢仲秋

子宫肌瘤是成年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常见于30~50岁妇女[1],至少20%的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严重影响女性身体健康。在我国,其发生率约为20%~30%,35岁以上妇女发病率为25%,40~50岁妇女发生率可达50%~60%[2]。由于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定且时间较长,因此,对于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常采用手术切除。传统方法常施行子宫切除术[3],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女性对子宫的生理功能和身体的完整性的重视度不断增加,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应运而生。为进一步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疗效,现将该术式与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住的子宫肌瘤患者140例。患者均经彩超检查诊断为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且肌瘤数目≤3,瘤体直径4~12 cm。患者既往无盆腔手术史,无宫颈或子宫内膜恶变情况。对照组70例,年龄26~56岁,平均(38.3±4.6)岁;病程1~12 a,平均(4.8±2.1) a;观察组70例,年龄24~57岁,平均(40.5±5.0)岁;病程1~11 a,平均(5.0±2.5) a。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对照组行开腹手术 患者行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下腹正中直切口,逐层切开分离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子宫,查找瘤体位置,切除肌瘤。注意查找应仔细,防治遗漏。切除肌瘤后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创面。术中可采用垂体后叶素或催产素注射至肌瘤基底部止血。清理盆腔,逐层缝合腹壁切口。

1.2.2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 患者行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头低30°,经阴道放入举宫器以协助摆动子宫。行人工CO2气腹,压力约13~15 mmHg。于脐部穿刺置入腹腔镜,并于麦氏点、左下腹反右麦氏点位置穿刺置入套管针。根据肌瘤生长部位采用不同术式:①浆膜下肌瘤:使用可吸收线套扎肌瘤蒂部,也可直接电凝蒂部,切除肌瘤。若肌瘤蒂部较宽,可电凝浆膜层,将肌瘤剥离后使用可吸收线缝合浆肌层。术中注入30% 垂体后叶素止血。②肌壁间肌瘤:注射垂体后叶素,于肌瘤最突出的部位纵行切开子宫浆膜层以及肌层,暴露肿瘤表面。用有齿抓钳夹持瘤体,分离肌瘤的假包膜,同时给予电凝血管止血。剥出肌瘤后, 再次于肌瘤蒂部电凝止血,用0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创面。将瘤体粉碎后自套管取出。冲洗盆腹腔,仔细检查创面有无出血,放气腹,撤除器械,缝合穿刺孔。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48 h 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48 h 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子宫肌瘤可形成腹部肿块,导致患者疼痛、月经变化,甚至造成患者不孕或流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以根除,临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常行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开腹手术可保持患者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4]。但此术式创伤大,患者常需忍受较大痛苦,术后恢复较慢且易发生盆腹腔内黏连。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子宫肌瘤剔除术开始向微创方向发展。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法,与开腹手术相比有明显优势,适合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患者。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不仅可以达到取出瘤体的效果,还可保留器官及其功能。

本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两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8 h VA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中,腹腔镜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疗效满意,但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由于腹腔镜手术不同于传统开腹手术,不可直接接触患者子宫以发现较小的肌瘤,故术前常规行B超检查,彻底明确肌瘤的数目、位置、类型以及大小,并结合经验对手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术中仔细探查,避免遗漏。②熟练的操作技巧:操作者的操作水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于较为复杂的肌瘤,应由资历较高的医师操作,以减少并发症。③术中彻底止血:缝合要适当,过密可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坏死;缝合过疏易遗留死腔,导致术后出血感染。④必要时转为开腹手术:术中一旦出现并发症或手术困难,应立即转为开腹手术,不可勉强操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魏佑荣.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8例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0,12(4):311-312.

[2]吴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5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1):2954-2955.

[3]何恒君.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早期临床效果的比较[J]. 华西医学, 2010(9):1646-1648.

[4]张彩宇.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60-361.

猜你喜欢
浆膜肌瘤开腹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