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行业“丑闻”,专业媒体应该做什么?

2013-12-10 08:33赵培培
兽医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恐慌丑闻畜牧

赵培培

自去年“白羽肉鸡事件”以来,畜牧行业“丑闻”不断,频频被媒体“揭短”。受创企业损失惨重,与之相关的企业也整日坐立难安,生怕下一个被“点名”的就是自己。在近期的中国畜牧业展览会上,参加行业新闻发布会的企业家们纷纷把“厚望”给予现场的行业媒体人,嘱咐大家要多报道行业的“正面”新闻,为行业“正名”。

其实,回头看一下就会发现,所有这些引起消费者恐慌的“丑闻”,无论是“冤枉”还是确有其事都不是出自畜牧行业的媒体,而这些“丑闻”却把畜牧行业的媒体推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对于确有其事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置身于畜牧行业却从来没有报道过这些事件?是我们根本没有发现还是早就见惯不怪?对于“冤枉事件”我们应该怎么做?澄清有用吗?针对这些问题,小编作为一个畜牧行业的媒体人在此谈一些个人的观点,希望能让大家理解行业媒体的立场。

作为畜牧媒体,由于行业的限制,使得我们的辐射范围不能达到大众的视野。长期以来,这个圈子主要是由畜牧行业出身的人(包括小编本人)组成,这些人浸淫畜牧行业多年,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所以畜牧行业的媒体不会把45天出栏的鸡叫做“速成鸡”,不会把H7N9叫做“禽”流感,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对行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宽容,却不会用大众媒体人的眼光去看这些问题,而只有等到大众媒体人把这些问题揭发出来引起消费者恐慌的时候,我们才会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我们“摊上事儿了”。

面对事件的发生,小编认为无论是被冤枉还是确有其事,行业媒体没有必要急于澄清:首先,行业媒体的辐射面有限,就算做再多的澄清也不会对缓解消费者恐慌起到多大作用,可以看到“速成鸡”事件发生后,各大行业网站上的澄清最后都沦为了行业人士之间的自娱自乐;其次,作为行业媒体在事件发生之后如果不对事件做深入的了解就盲目给予否定或者批评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小编认为,行业媒体首先要确定自己是一个“媒体人”,应该保证自身的客观公正,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行业负责;然后要确定自己是一个“畜牧”媒体人,公开的言论要从促进畜牧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不要回避行业中切实存在的问题,更不要在大众媒体曝光这些问题之后还站出来帮行业“遮羞”。有些问题被曝光对于行业并不是坏事,虽然会暂时引起某些利益相关方的“阵痛”,但是从长远来看,对行业的发展却是有利的。小编认为,作为畜牧媒体,不应该总是把行业的问题留给大众媒体,如果我们能在大众媒体曝光之前就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深入报道,引起行业人士的关注总比在问题发生后再去“澄清”要有意义得多。

最近一个时期,畜牧行业谈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变革”,从养殖到饲料到动保,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变”。作为这个行业的媒体,我们也不能例外,我们整天在呼吁行业人士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的为行业做一些事,那么我们自身是不是也要有这种意识,真正站在行业发展角度,多一些思考,做一些媒体人该做的事情?

猜你喜欢
恐慌丑闻畜牧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现代畜牧兽医》杂志征订启事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Cartoons
“本领恐慌”与“看家本领”
绳短不能汲深井——保持“本领恐慌”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造车这些人,谁还没点黑历史 汽车公司不想回首的11起丑闻
“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