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区经济发展与库区就业问题实证分析

2013-12-18 02:41
重庆与世界 2013年5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库区移民

张 婷

(中共重庆万州区委党校,重庆 404000)

一、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就业问题的特殊性

(一)库区就业的对象特殊

三峡重庆库区就业对象主要就是由移民构成的,在库区移民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中,适龄劳动力具有与一般社会劳动力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力结构特殊。城镇移民劳动力比重大;需要就业和转移就业的移民劳动力多;规划期内新增移民劳动力多。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劳动力结构给三峡库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三峡重庆库区移民就业和转移就业形成了新的压力。

第二,移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移民的文化素质是移民诸多素质中的基础因素,移民的文化程度对劳动力的就业开拓能力和就业选择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正是因为三峡库区移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所以导致库区的很多移民特别是农村移民没有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技能,难以实现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的转移,从而严重地制约了移民的安稳致富。尤其是三峡库区女性文盲人口数量大,这对于其自身素质的提高、移民后代的家庭教育和就业的选择都会产生较大的困难和不利影响。

第三,移民劳动力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较低。三峡工程建设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库区基础产业的政策性投入,但库区移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与重庆市收入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而且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趋势。其消费支出以食品、教育、居住、治病等必须支出为主,生活仍然处于温饱阶段。

第四,移民劳动力就业心态比较复杂。移民的就业心态对移民的就业选择、就业动力和就业拓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三峡库区移民的就业心态既有积极合理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这种复合型的心态特征决定了三峡移民劳动力就业的艰巨性。

(二)库区就业的环境特殊

三峡库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制约着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内仍有11个区县是国家级扶贫重点县,三峡库区是我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土地贫瘠使农业生产难以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持,自然灾害频发制约着库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库区人多地少制约了农村移民的发展空间。三峡库区也是长江上游“绿色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敏感区域,是我国特殊的生态功能区,其水土保持、水质保护和生物多样性,对维持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与生态安全、南北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必须符合生态功能区的特殊要求,因而库区面临着加快产业发展与加强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这些都成为解决库区就业问题的障碍。

(三)库区就业的时期特殊

三峡库区步入人文环境重构的特殊时期,正处于社会矛盾多发的特殊阶段。迁移安置上百万人口,我国实行的是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移民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的安置方法。百万移民迁离世代居住的家园,离开熟悉的土地、社区和环境,解体原有的社会经济系统和社会网络,重构个人和家庭可持续的生计系统,经历与亲邻分离的精神痛苦和情感煎熬,其心态及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融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文化、习俗、语言、人际关系等都进入到“另一个世界”,而要想成为这样“另一个世界”的主人,必然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渴望得到政府、社会等外部力量的引导、帮助。

非自愿性移民具有利益相关人群的不可选择性,这个特殊群体由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的人所组成,其观念与谋生能力各不相同,社会文化背景也有较大差异。非自愿性移民的迁移、安置、生计恢复和社会经济重建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环境、民族、宗教、心理、工程技术诸多方面,而且随着库区人口的增加,各种资源日益减少,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各种社会矛盾必然会显现出来。

由于历史遗留下的矛盾问题与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转型期间的三峡库区正处于社会问题和矛盾多发的特殊时期。三峡库区因有百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移民阶层,他们在新时期有着特殊的利益诉求。库区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决定了库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解决库区特殊的就业问题,发展经济是根本所在。

二、发展经济是解决三峡工程重庆库区就业问题的基础

(一)库区经济增长为库区就业提供空间

自三峡工程开工以来,随着移民的增加,重庆库区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重庆库区经济发展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一般的经济增长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是相互促进的,两者是正相关关系。这一观点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证实,这些国家不仅包括西方工业化国家,也包括正处于结构转型的发展中国家。

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索洛模型告诉我们,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加强效应”,经济的较快增长会推动就业的相应增加。奥肯法则更进一步用定量的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它的含义是,当经济增长率高于2.25%时,失业率将下降,在此基础上,经济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半个百分点;当经济增长率低于2.25%时,失业率将上升,在此基础上,经济增长率每减少一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半个百分点。

就中国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实际情况而言,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是个什么样的关系呢?重庆库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基本是符合一般经济规律的。

表1中的数据来自重庆市2000—2010年统计年鉴中库区15个区县(渝北区、巴南区、江津区、长寿区、武隆区、巫溪县、石柱县、万州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经济数据和就业数据的加总。2000—2010年,重庆库区的经济一直保持增长状态。2000—2003年,重庆库区经济增长带动库区就业增长明显,在这一时期里,重庆库区的就业弹性①就业弹性=(每年就业人数增长率)/(每年GDP增长率)[2]。分别是:2001年,-0.001 5;2002 年,0.125 5;2003 年,0.144 5。就业弹性反应的是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就业增长百分点,虽然2001年重庆库区的就业弹性仅为-0.001 5,但是在2002年和2003年迅速提高,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明显。这一时期全国的就业弹性是:2001 年,0.123 9;2002 年,0.100 6;2003 年,0.072 9,重庆库区这一时期的就业弹性明显高于全国,也就是说2001—2003年,重庆经济的发展为重庆就业提供了较全国更大的空间。2004—2006年,重庆库区经济还是保持着增长状态,但这一时期重庆库区的就业却面临了波动,而就业的这种波动亦是全国性的,重庆库区的波动比全国稍明显这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因为经济体范围越小在承受变化是表现出的波动越大。2006年以后,重庆库区就业弹性又恢复到比全国就业弹性大的状态,2006—2010年重庆就业弹性也是逐年增长的,重庆库区的经济增长为重庆库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库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库区就业质量

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经济学界一直都有分歧。有些西方学者认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技术水平的提高,会使技术和资本排斥劳动,它与就业呈负相关关系②“如果由于使用改良的机器雇用等量劳动所生产的袜子四倍于前,而袜子的需求却只加了一倍,有些劳动者就必然会从织袜这一行业中被解雇出来。”[3](这种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现象在上面分析2004-2006年库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中就有很好的体现),经济的急速增长会使失业现象更严重。准确地说,应该是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结构性失业。但是,绝大多数的经济学者还是认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长期是有利于就业问题的改善的。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技术进步开拓新行业的表现,这个过程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增加对熟练技能型工人的需求。③“萨伊定律”就认为一种商品的生产、销售必然为其他商品的生产、销售创造条件,商品的供给与需求总是趋于均衡,不会出现生产过剩。而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诚然,从微观个体与宏观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就业的影响是双重的,对不同行业带去的影响也是复杂的。一方面,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就业人数大量减少;但另一方面,新兴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促进第二、三产业迅速成长,产生巨大的扩散效应从而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从全社会范围来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还是会带来就业的增加(2006-2010年库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现实状况就是这个结论的例证)。同时,不仅仅就业人数得到增加,而且就业者的素质和就业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重庆库区2001—2010年,产业结构始终是二、三、一的局面,并且第二、三产业的占比有增长的趋势,第一产业占比却逐年下降。随着重庆库区经济结构的变化,库区的就业状况也开始出现变化,重庆库区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占就业中人口的比重越来越低,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逐年增加。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重庆库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库区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也发生转变,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从农村流向城市。库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库区就业人口的素质,也提高了库区就业的质量。

三、发展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济的基本原则

(一)全局性原则

要充分认识到库区经济发展是解决库区就业问题的基础,解决了库区移民的就业问题就是解决了移民安稳致富的问题。移民能够安稳致富,库区才能快速发展,重庆乃至全中国才能和谐稳定。发展库区经济关乎全局,要从全国的这盘大棋上着眼去看,遵守全局性这个原则应该是库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原则。遵守经济发展的全局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要对库区有所倾斜,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要有意识地向库区多投项目和资金;要继续执行对口支援政策,加大对口支援单位对库区的帮扶力度,拓宽对口支援渠道,丰富对口支援形式;重庆在调整产业布局时,要认识到库区经济发展对全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库区这个增长极的核心地位,在库区布局带动性较强的产业;库区的人力资源政策也要与其他地区有所区别,“特”事“特”办,才能解决库区人力资源缺乏这个经济发展的瓶颈。

(二)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市场配置资源具有充分的理性,也就是逐利性。市场的这个性质就决定了像重庆库区这样的经济基础差、劳动力素质不高的地区不能得到它的青睐。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库区经济发展关乎全局,政府有责任引导库区经济发展。始终要坚持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相协调的原则。由于政府和市场在库区经济发展中都有自己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加之库区移民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正确界定政府的职能,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尤其是不能“缺位”,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同时又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也就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库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特殊的环境决定库区在发展经济时尤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要加快库区产业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库区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有限度地利用库区自然资源,使库区经济发展在库区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注重公平性和共同性原则,为库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持,为库区企业提供健康的、良好的发展环境。

[1]林启德,刘国栋.论大学生就业难和就业竞争力培养[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1(4).

[2]宋长青.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数量关系[J].统计科普,2006(8).

[3][英]彼罗·斯拉法.李嘉图著作和通讯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15.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库区移民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移民火星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公投在即
伊拉克政府军入主基尔库克
内陆移民(外二首)
Immigration移民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