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余波未消”?

2013-12-24 07:46王国起
地球 2013年5期
关键词:龙门山芦山余震

本刊记者 王国起

曾经有专家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放言,成都和周边地区附近百年内不会有大地震。然而就在离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五年祭不到15天,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级强烈地震。这两次地震震中仅相距85公里。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道,对两次地震的损失情况,从表面上看,汶川地震,当时我们形容叫地动山摇,山崩地裂,还有人叫山河破碎;而雅安地震特点是“裂而未垮、松而未滑、悬而未掉”。房屋上看,汶川地震是房屋大量倒塌,而芦山地震是房屋大量内伤,造成人员相对于财产损失来讲,财产损失就显得更大。

两次地震相距的时间、空间如此之短,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雅安地震是汶川地震的余震,也有人说汶川地震增大了雅安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让这次早晚会发生的地震提前了出现的时间。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周本刚则表示,雅安地震和汶川地震有一相同之处就是都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

同属龙门山断裂带

龙门山是中国西部比较著名的南北断裂带的一支。总长约500公里,由四条断裂构成。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县坐落在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都江堰市位于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上。

作为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历史上的龙门山断裂带并不安分,有过多期活动。1327年9月,发生过里氏7级地震。1941年,康定发生过6级地震。1970年2月,成都大邑县发生过6.2级地震。雅安距这些6级以上地震相距35公里以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湖北省地震学会副理事长曾佐勋认为,芦山与汶川同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同样分处于龙门山重力梯度带上的两个地壳深部物质密度突变部位,同样受到青藏高原地壳物质由西向东,向着四川盆地刚性地块的推挤而积累了巨大能量。汶川地震及其余震主要释放了龙门山北段积累的能量,造成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南段的应力和能量积累的继续和加剧,在芦山突然释放而发生了芦山地震。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也表示,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是有关联性的,这个关联性就是断层的关联性。汶川和雅安处于龙门山段断层中段。汶川地震时,地震从汶川往北发展,而雅安则在汶川以南。

周福霖说,过去,这里是比较稳定的地段,历年来大地震并不多。但从汶川地震开始,这个断层是开始由稳定的断层变成不稳定的断层,能量开始释放出来了。至于能量会释放到哪个程度,以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讲不清楚。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勇打比方说,如果没有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发生的概率可能是50%,有了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就增加到了60%至70%。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汶川地震,雅安也要发生地震,汶川地震相当于是推了它一把。

郑勇进一步解释说,这个地段的板块应力是在不断提升,和水库是一样的道理,修好水库后要不断蓄水,蓄水多了,水就会往下泄,如果把坝修高,应力就会积累,终究有一天会垮坝,会溢出。以前的坝基还能把水挡得住,但如果这时候来了“汶川地震”,相当于把水位抬高了,地震也就更容易发生一些,增大了雅安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属于促发作用。

雅安是汶川余震?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杰西卡·特纳19日晚间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说,雅安地震是在南北走向的龙门山断层上发生东西反向运动造成的,“目前我们认为,此次地震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一次余震”。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地球物理学家陈运泰教授也认为,雅安地震正是汶川地震后一直未曾发生的大余震。汶川地震发生的当天,陈运泰院士带领学生综合国内外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资料,分析反演出了汶川地震断裂层的破裂错动分布。在这幅分布图上,显示出两个较大的破裂“亏空区”,迄今未发生余震。其中一个就在汶川西南约100千米、紧靠雅安的宝兴。当时他就指出,这一区域极可能发生7级左右的强余震。从震源位置、震源机制和震级大小看,芦山地震是汶川大地震的强余震,是汶川大地震的破裂向西南方向的发展。两次地震相隔5年,但这对“复发周期”达数千年尺度的地震(如汶川地震)而言只是一瞬间。

庐山地震破损房屋(黄宝忠摄)

芦山地震损坏房屋(黄宝忠摄)

雅安真的是汶川余震吗?学术各界对此仍有争议,四川地震局最早发出消息,就认为这是一次独立的地震,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中国地震局的专家随后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上海市地震局尹京苑教授也认为,雅安地震是一次独立的地震,而非汶川地震的余震。因为位于川西的龙门山断裂带在更细致的地质构造上,又分四大裂缝。这次地震的震中虽然离汶川仅80公里,却不在同一个裂缝上。汶川地震后一系列余震犹如一条规律明显的“单行道”,从汶川开始朝偏东偏北方向呈单向破裂,直到陕西和甘肃一带,而此次发生地震的雅安位于汶川的南偏西方向。同时,从地震发生的时间序列上来看,两次地震相差五年,“隔这么久再说是余震,有点勉强”。

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副主任蒋海昆也表示,汶川地震,板块破裂以汶川为起始点,并向东、北方向扩展。在汶川地震的西南方的确存在破裂的“亏空区”。 “所谓的余震,是主震破裂之后,在破裂面里发生的地震。但是,这次地震已远远跳出汶川余震区。雅安地震距离汶川地震80公里,距离余震分布已经是60多公里,所以可以判断为这是独立于汶川地震之外的新生地震。”

另外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相较于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的破坏范围比较小。主要集中在雅安郊县,远远没有达到汶川的300多公里。“根据以往的研究,7级地震的破裂尺度大概在100公里以内,汶川地震达到240公里的地表破裂,一度达到300公里。”

中国地震局赈灾应急救援司司长赵明认为,整个龙门山长度大概是500多公里,汶川地震破裂的长度大概是330公里,这次芦山地震破裂的长度不到40公里,这两个地震之间的余震区相差大概50公里,也就是说这两个地震是在同一个断裂带上发生的不同地震。

大多数专家目前持的态度是两个孤立事件,当然还有其他看法,在这方面还需要专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因为数据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不管是不是余震,对于生活在四川的人们来说,在五年之内发生两次强烈地震,旧伤未愈又添新伤,还来不及为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举行“五年祭”,就要为雅安地震离去的生命守“头七”,同时还要担忧下一次的地震离我们又会有多远。

地震虽然属于天灾,不可完全避免。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提高地震预警技术水平,在地震来临之前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加强人们的防范意识,使人们在灾难来临时,能做出快速和理性淡定的反应,能够从容有序的开展自救与互救;这才是地震之后我们应该做的。

猜你喜欢
龙门山芦山余震
龙门山·卧云台
龙门山居图
“超长待机”的余震
生死之间的灵魂救赎——《余震》和《云中记》的伦理问题
等待白雪的龙门山(外一章)
三次8级以上大地震的余震活动特征分析*
春回芦山
318国道沿线芦山地震的震害特征与烈度区划探讨
芦山地震公路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估
近年来龙门山断裂GPS剖面变形与应变积累分析